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的麻醉处理分析

2015-10-28 10:41岳兴臣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3期
关键词:双腔全麻胸腔镜

岳兴臣

(白山市通化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麻醉科,吉林 白山 134300)

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的麻醉处理分析

岳兴臣

(白山市通化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麻醉科,吉林 白山 134300)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的麻醉处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我院接诊的87例肺癌患者,按照入院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全麻,实验组采取腹腔镜下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血压(BP)、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体温以及尿量等各项指标基本稳定,没有差异。实验组患者双腔支气管插管成功且双肺分隔良好43例,成功率为95.6%,双腔支气管插管成功且双肺分隔良好35例,成功率为83.3%,实验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提高肺癌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胸腔镜;肺癌手术;麻醉处理

肺癌是临床上的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方法包括化疗治疗、手术治疗及放射性治疗等,其中手术治疗是治愈该病唯一的方式,有效的麻醉处理方案是保证手术临床效果、提高安全性的重要基础[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我院接诊的87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5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55.66 ±4.81)岁;体质量49~92 kg,平均体质量(65.68±3.42)kg;其中左肺癌25例,右肺癌20例。对照组4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50.68±3.71)岁;体质量48~95 kg,平均体质量(66.64±4.43)kg;其中左肺癌21例,右肺癌2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手术前:对照组采用全麻,麻醉前测量患者的动脉压、收缩压、心率等指标,然后注射麻醉药物,芬太尼2 g/kg、维库溴铵1 mg/kg、咪哒唑仑0.2 mg/kg,采用静脉注射,等麻醉药物发挥效力后,进行气管插管,用麻醉机进行辅助通气;手术中为了维持患者的麻醉状态,在静脉泵中注入异丙酚4 mg/kg,追加维库溴铵和芬太尼,保证患者吸入足量的异氟醚,使达到最低0.8肺泡有效浓度。实验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首先手术前通过胸部CT检查、MRI检查、镜检对患者肺癌的部位进行全面的分析;肺癌手术的麻醉药物选择芬太尼、异丙酚、苯巴比妥钠、阿托品、咪唑安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以及氯化琥珀胆碱等;其次手术前30 min使用苯巴比妥钠0.2 g、阿托品0.5 mg对患者进行肌内注射,并进行5 min的诱导前面罩吸氧和祛痰工作;然后对患者吸氧祛痰后,取芬太尼0.3 mg/kg,异丙酚1.5 mg/kg,咪唑安定0.1 mg/kg,氯化琥珀胆碱95 mg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诱导麻醉;诱导后在患者的健侧处,采用Fr35-39罗伯特肖双腔支气管插管,在PENTAX BS-LH2(日产外径3.6 mm)纤维气管境的辅助下进行定位和插管工作;插管后监测患者的血压和血氧饱和度(SpO2)和萎陷肺膨胀的情况,一旦脉搏氧饱和度(SpO2)或萎陷肺膨胀出现下降的情况,检查双腔支气管是否出现移位,及时在纤维支气管镜的辅助下进行调整。

1.2.2手术中:对照组继续采用身体全麻,实验组在手术前麻醉工作的基础上,选择阿曲库铵、瑞芬太尼、以及异丙酚进行麻醉维持,并间断追加芬太尼。密切监测患者手术中的血压(BP)、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体温以及尿量等,并间断性监测中心静脉压,如果患者属于ASA-Ⅲ级(重度系统性疾病,无功能不全)、ASA-Ⅳ级(重度系统性疾病,时刻威胁生命)或者手术很复杂等,还要进行有创血压(IBP)监测,必要时对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进行血气分析测定。在肺癌手术进行中,如果患者出现单肺通气脉搏氧饱和度(SpO2)<90%的情况时,要立即对患者进行定容机械通气,吸气与呼气比控制在1∶2左右,潮气量保持在6~8 mL/kg,呼吸频率控制在12~20次/分钟;吸净患者呼吸道内残余的分泌物,给予患者健侧肺4~6 cm H2O呼气末正压机械通气(PEEP),合适的呼气末正压机械通气(PEEP)能在增加肺容积的同时不增加分流量。对出现低氧血症的患者给予氧气浓度为100%、压力为5 cm H2O的持续正压机械通气(PEEP),如果患者的低氧血症现象仍未改善,采取膨肺、双肺机械通气,密切观察患者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当脉搏氧饱和度(SpO2)>95%时,再给予单肺通气并实施手术,在单双肺机械通气交替的条件下完成肺癌手术。

1.2.3手术后:手术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静脉或硬外膜镇痛泵进行镇痛。

1.3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血压(BP)、动脉血氧分压(PaO2)、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双腔支气管插管成功且双肺分隔良好43例,成功率为95.6%,双腔支气管插管成功且双肺分隔良好35例,成功率为83.3%,实验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的患者,麻醉期间BIS和NT的监测情况,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对比结果

表2 两组患者麻醉期间的监测情况()

表2 两组患者麻醉期间的监测情况()

监测方法 麻醉诱导 手术时间 麻醉停药 麻醉苏醒  拔管BIS 27.6±3.8 44.6±7.8 51.6±9.1 55.6±8.3 75.7±5.2 NT 32.6±4.9 42.5±7.9 52.6±8.7 56.7±8.4 69.3±5.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近年来,肺癌患者病死率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吸烟、大气污染、电离辐射、职业因素、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是引发该病的主要因素,该病患者常表现为胸痛、气急、咳嗽、痰中带血及胸闷等局部症状,引起消瘦、发热、贫血、恶病质等全身症状,产生外侵和转移、肺外症状等[2]。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微创手术,胸腔镜手术麻醉的主要问题是一定要确保双腔管分离完全,术侧肺充分萎陷,术野暴露满意,从而利于胸腔镜手术操作[3-4]。本文针对我院接诊的87例肺癌患者,实验组采用全麻复合硬外膜麻醉,双腔支气管插管成功且双肺分隔良好43例,成功率为95.6%,对照组采用单纯全麻,双腔支气管插管成功且双肺分隔良好35例,成功率为83.3%,实验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因此,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采用全麻复合硬外膜麻醉,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提高肺癌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1] 张际春,马素美.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麻醉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16(18):58-59.

[2] 黄建平.腹腔镜下行肺癌手术的麻醉处理体会[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4,7(4):80-81.

[3] 童琴,周敏洪,项晓萍.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3,34(2):123-125.

[4] 王连成,温小平,叶永强,等.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52例麻醉处理探讨[J].现代诊断治疗,2013,10(19):458-459.

R734.2;R614

B

1671-8194(2015)33-0158-02

猜你喜欢
双腔全麻胸腔镜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选择:单腔还是双腔?∗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连接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牛羊双腔吸虫病的诊治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