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适应性、安全性与疗效分析

2015-10-28 10:41滕跃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3期
关键词:尼莫地平控制率偏头痛

滕跃华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辽宁 辽阳 111000)

阿司匹林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适应性、安全性与疗效分析

滕跃华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辽宁 辽阳 111000)

目的 评价阿司匹林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适应性、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取84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2例,前者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后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临床疗效、控制者一般资料、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控制率95.24%高于对照组57.14%,观察组控制者男性、年龄>39岁、病程>18个月比重高于对照组,搏动性头痛、轻度偏头痛比重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轻度、中度、合计不良反应发生例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尼莫地平适用于绝大多数偏头痛治疗,控制率较高,但对于病情较轻、病程较短、年龄相对较小患者,单纯采用尼莫地平也多可获得控制疗效。

偏头痛;阿司匹林;尼莫地平

偏头痛是指反复阵发性发作血管性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偏头痛以颞一侧或两侧搏动性疼痛为主要特征,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表现,可有视觉、感觉发作先兆。偏头痛复发率高、控制率低、致残率高,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偏头痛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内分泌与代谢、饮食与药物、精神等因素有关。西医认为偏头痛发作与血小板功能、血管痉挛有关,治疗应以减轻或终止发作、预防复发为主要目的,药物为主要治疗手段[1]。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常用药,还具有一定的抗血管痉挛效果,不良反应少,但药效较温和,尼莫地平是治疗脑血管痉挛、高血压、脑血管后遗症常用药。我院联合阿司匹林、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取得一定成效,报道如下。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对比[n(%)]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控制者一般资料对比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门诊收治的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患者84例,其中男34例、女50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39.4±3.4)岁,病程1个月~9年,平均(18±4)个月。职业构成:学生10例、工程技术人员10例、教师8例、销售人员9例、工人10例、文员14例、其他23例。有家族病史42例。诱发因素:与月经周期有关24例、饮食有关10例、环境有关14例、心理因素有关9例、其他5例、22例无明显诱因。有先兆25例。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者33例。病史中最长持续时间4~70 h,平均(17±6)h。搏动性疼痛50例,同时伴有胀痛22例。头痛部位:颞部49例。左侧21例,右侧30例,不固定31例,双侧2例。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为偏头痛;②经CT/MRI等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性质脑病;③依从性良好;④知情同意。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将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发作诱因、类型、头痛部位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观察组:尼莫地平,40毫克/次,3次/天,口服,发生中度及以上不良反应或4周后症状好转,转为20毫克/次,同时口服阿司匹林缓释片,50毫克/次,1次/天,相同条件转为25毫克/次。对照组:单纯应用尼莫地平,用法与观察组同。持续治疗16周,每隔4周复查肝肾功能、判断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统计复发情况。医嘱,劳逸结合、避免熬夜、避免接触诱发因素,做好防寒保暖、饮食调节。

1.3判定标准

1.3.1疾病严重程度:微痛、可耐受、一过性发作、休息可缓解、可入睡,不影响正常生活;中度痛、可耐受,或持续发作,对正常生活有影响,可入睡,但反复早醒;重度痛,不能耐受、需干预,无法正常生活,休息时无法缓解[1]。

1.3.2疗效判断标准。控制:症状消失,6个月内无复发;显效:偏头痛严重程度下降,最长发作时间降幅≥80%,或发作次数降幅≥80%;有效:偏头痛严重程度下降,最长发作时间降幅30%~80%,或发作次数降幅30%~80%;无效:偏头痛严重程度无变化,或6个月内复发,或最长发作时间降幅<30%,或发作次数降幅<30%,或因不良反应停药[1]。

1.3.3安全性标准。不良反应:轻度,症状轻微、可耐受、无器官损害,自行缓解;中度,症状较明显、可耐受,减药后消失,无器官永久、半永久损害;重度,症状较重、无法耐受,需治疗,或造成永久性、半永久器官损害[1]。

1.4统计学处理: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所获数据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观察组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男性、年龄>39岁、病程>18个月比重高于对照组,搏动性头痛、轻度偏头痛比重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轻度、中度、合计不良反应发生例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偏头痛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从本组患者来看具有以下几点临床特征:①多在青年时期发病,年龄越大病程一般越长;②多具有较明显的诱因;③部分有先兆;④最长发作时间均在数小时到数十小时不等;⑤头痛部位相对集中;⑥搏动、胀痛为主,提示与血管痉挛、血压升高、血流速度减退有关;⑦半数有家族病史,提示遗传可能为主要致病之因,提示可能难以治愈,治疗仅可起到缓解、控制发作,减轻症状。以阿司匹林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控制率几乎达到100%,高于单纯采用尼莫地平,提示两种药物协同增效,较单一靶点药物疗效更高,也从侧面证实偏头痛发作机制复杂性。有研究证实,两药联合协同增效,保护血管效果较好,有助于减轻血管痉挛损伤,对于减轻潜在的血管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2]。

对比联合组、对照组控制者一般资料,观察组男性、年龄>39岁、病程>18个月比重高于对照组,搏动性头痛、轻度偏头痛比重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不同偏头痛发作病因并不确定,可能与性别、病程与年龄等因素有关,且偏头痛呈进行性变化,轻度者多为年龄相对较小、病程较短男性患者,单纯采用尼莫地平多可取得控制效果,无联合用药必要性。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应注意的是观察组中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可能与患者例数不足有关,联合用药存在一定风险。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尼莫地平适用于绝大多数偏头痛治疗,控制率较高,但对于病情较轻、病程较短、年龄相对较小患者,单纯采用尼莫地平也多可获得控制疗效,联合用药还可能加重不良反应程度,可酌情在治疗初期便小剂量应用尼莫地平。

[1] 邹静,李颖,冯智英,等.循证指南更新:成人发作性偏头痛预防的药物治疗[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2,9(2):89-90.

[2] 张义军,战同霞,谢海,等.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合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兔脑组织的保护[J].中国临床康复,2007,10(34):67-68.

R747.2

B

1671-8194(2015)33-0164-02

猜你喜欢
尼莫地平控制率偏头痛
UPLC-PDA测定尼莫地平片中尼莫地平的含量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采用凉血散瘀汤联合尼莫地平的临床疗效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职工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急性并发症调查
东北农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尼莫地平静脉泵入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例
镇脑宁神胶囊治疗血瘀质型偏头痛80例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