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对策

2015-10-28 10:41杨家英代红菊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3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白血病家属

杨家英 代红菊*

(四川大学华西妇女儿童医院血液儿科,四川 成都 610041)

白血病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对策

杨家英 代红菊*

(四川大学华西妇女儿童医院血液儿科,四川 成都 610041)

目的 了解白血病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49例白血病患儿的父母共98人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结果 患儿父母的焦虑和抑郁总体评分为(51.18±11.85)和(59.69±11.752),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其中焦虑情绪的发生率高达87.8%,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也达45.9%,母亲的SAS、SDS评分均高于父亲。结论 护理人员应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缓解患儿父母的负性心理。

白血病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护理对策

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恶性肿瘤,极大地威胁着儿童的健康。近年来白血病患儿人数剧增,我国白血病自然发病率约为4/10万,每年新增约4万例白血病患者,其中50%是儿童[1],不仅严重威胁患儿生命,而且给父母带来极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为了解白血病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本研究采用焦虑自评(SAS)和抑郁自评可量表(SDS)对49例白血病患儿的父母共98人进行测评,根据调查结果,讨论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儿科住院的白血病患儿的父母共98人,其中母亲49人:年龄23~48岁;初中文化及以下26人,高中11人,大专及以上12人;国家公务员1人,知识分子4人,工人7人,农民30人,其他7人。父亲49人:年龄24~52岁;初中文化及以下34人,高中7人,大学及以上8人;国家公务员1人,知识分子2人,工人9人,农民32人,其他5人。

1.2方法:评定工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前先征得被调查者同意,并解释填写方法和各个项目的意义,由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具名填写[2]。

1.3统计方法: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用均数±标准差()对定量资料进行描述,用频数(n)和构成比(%)对定性资料进行描述;白血病患儿父母SAS、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白血病患儿父亲与母亲SAS、SDS评分比较采用成组设计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白血病患儿父母的焦虑和抑郁水平与国内常模比较,见表1。

表1 白血病患儿父母SAS、SDS评分与国内常模的比较()

表1 白血病患儿父母SAS、SDS评分与国内常模的比较()

SAS SDS患儿父母 51.18 ±11.85 59.69 ±11.752国内常模 33.80 ±5.90 47.88 ±10.57 t 14.519 9.952 P < 0.001 < 0.001

2.2白血病患儿父母的SAS、SDS评分比较,见表2。

2.3白血病患儿父母SAS、SDS评分结果比较,见表3。

3 讨 论

3.1白血病患儿的父母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下降:本调查结果显示,白血病患儿父母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高于国内正常人群(表1),其中焦虑情绪的发生率高达87.8%,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也达45.9%(表3),母亲的SAS、SDS评分均高于父亲(表2),说明母亲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更需要外界的关怀、理解和鼓励。白血病患儿父母产生心理问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父母把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和家庭未来的希望,所以一旦孩子患了白血病,父母往往接受不了这种强烈的恶性刺激,表现为焦虑、抑郁,甚至绝望。②对白血病的产生、发展、治疗知识缺乏,不能全面照顾好患儿。③治疗过程中,由于长期输入化疗药物及服用激素,患儿会出现呕吐、溃疡、出血等,还会出现脱发、柯欣综合征形象改变。加上无数次静脉穿刺、骨穿、鞘注等,给患儿带来身体上的痛苦,父母会因此产生焦虑和抑郁。④昂贵的医疗费用使家庭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进一步加重患儿父母焦虑和抑郁。调查中发现,母亲的焦虑和抑郁的平均程度均较父亲严重,说明母亲对子女恶性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及父亲。

表2 白血病患儿父母SAS、SDS评分比较

表3 白血病患儿父母SAS、SDS评分结果(n=98)

3.2重视白血病患儿父母心理问题,实施护理干预 通过调查表明白血病患儿父母大多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这些负性情绪对其机体会造成生理性的损害。如在患儿治疗机护理过程中,出现了家属不能应对的状况(血象降低、高热、全身散在出血点、消化道溃疡、腹泻……),家属会变得焦躁不安,食欲减少,睡眠质量降低,对患儿的照顾护理质量下降。对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会出现质疑,甚至否定患儿在整个阶段的治疗疗效,以及会因此拖延患儿的治疗疗程。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在关心患儿的同时更加关注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白血病患儿父母心理问题的具体护理对策如下:

3.2.1交流支持:心理学家认为交流是缓解心理困扰的有效措施之一。护理人员应每日与患儿父母交谈,取得他们的信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给予正确引导,耐心听取他们的倾诉甚至是抱怨,使其缓解心理压力。在治疗初期,由于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化疗药的不良反应,家属在治疗上不配合,甚至拒绝给患儿治疗,同时化疗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使患儿家属产生极大的心里压力,加上时间越长,会引起不良的情绪反应。这个时期,我们喝家属沟通,鼓励表达自己的想法,写日志,和治疗时间长的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从而缓解情绪,树立家属与疾病斗争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治疗中期:家属能接受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临床症状,并且能较好的应对相应的症状所采取护理措施,有一定的思想准备,能够配合医师护士的治疗和护理。在此治疗阶段中,家属的焦虑,担心及害怕明显,这种心理表现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但是家属的抵触和不配合情绪降低,且没有完全消退。在中期的治疗过程中,我们任然建议他们与曾经治愈的患儿家属进行交流,我们在进行新的治疗之前都会和他们进行沟通,让家属了解在这次的治疗中会出现怎样的状况,以及预防和应对的措施。家属在此阶段的配合程度较好。

3.2.2教育与疏导:告诉家属近10余年来,由于化疗方案的不断改进,白血病已不再被认为是致死性疾病。如能进行长期正规的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5年以上持续完全缓解率(临床治愈率)可达70%以上,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初治完全缓解率亦已达到75%[3]。使其重新调整心态,走出情绪低落的困境,形成积极的应对行为。另外,一旦患儿病情好转,及时告知父母,可以更好地稳定父母情绪,为疾病的治疗创造有利条件。组织免费的知识讲座,让父母了解患儿的病情和治疗的进程,学习照顾白血病患儿的知识,参与患儿护理计划的制定[4],并组织患儿父母之间的交流,使其更有勇气面对现实,增强他们生活的信心。

3.2.3护士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技能:长期化疗和服用激素会出现不良反应,告知父母这些都是药物的不良反应,脱发可以佩戴假发;呕吐可以使用止吐药,做一些易消化、可口的饭菜;使用化疗药期间叮嘱并协助他们漱口及坐盆;护理人员应该提高自己的静脉穿刺技术,尽量减少穿刺对患儿的伤害。

3.2.4帮助患儿父母寻求社会支持:大多数家庭难以承受治疗白血病患儿的昂贵费用,有些不得不放弃治疗,因此,医护人员应尽全力倡导募捐活动,通过媒体、报纸等多种渠道呼吁社会支持,亲人、朋友、同事从精神上给予关心、安慰、照顾和鼓励。通过社会组织和亲友支持与帮助,使他们不管从经济上还是从心理上走出孤独无助的境地[5]。缓解患儿父母的无助感,减轻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对治疗充满信心。

3.2.5亲子活动:亲子活动是与孩子情感交流的最佳方式,和孩子一样参与到游戏中,如教孩子阅读、欣赏儿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游戏[6],增强血液循环,减轻紧张,促进肌肉松弛,增加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使治疗变得轻松并可缓解心理压力,孩子对治疗也会少些抵触心理。

3.2.6使用放松技术:指导训练一些放松技术如深呼吸松弛疗法、音乐疗法等,达到语言沟通所不能达到的目的。深呼吸松弛疗法可放松全身肌肉,使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头脑清醒,全身轻松,并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调节,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从而达到增进身心健康和防病治病的功能。听音乐可提高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感情、情绪趋于镇静,促进情绪稳定,减轻压力和焦虑,引导患儿配合各项治疗,父母在音乐声中可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促进睡眠,使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6]。

4 结 论

白血病不仅威胁患儿的生命,还使父母产生不良情绪,在临床护理中,护士不仅是患儿的照顾者、健康教育者,更是患儿父母的咨询者和支持者,相信医护人员在精神上给予患儿父母支持,他们会感到自己不是孤立的、无助的,会更有信心走好每一步,让白血病患儿感受到父爱、母爱的温暖,顽强与病魔战斗,创造生命的奇迹。

[1] 泮昱钦,陶红苗.浙江省白血病患儿父母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6):600.

[2] 孙爱华.白血病儿童父母心理状况及护理对策[J].护理之窗,2005, 34(9):1342-1343.

[3] 钟彤.白血病患儿与父母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的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9):673-675.

[4] 王君俏.白血病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1):845-846.

[5] 彭嘉丽,桂玉芳.白血病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J].宁夏医学杂志, 2004,26(4):247.

[6] 冉慧玲.对白血病患儿及家属的护理干预措施[J].青海医药杂志,2006,36(11):45.

R473.72

B

1671-8194(2015)33-0227-02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白血病家属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阅读理解Ⅰ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