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颈动脉滴注药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安全性观察

2015-10-28 10:41郝东升胡晓丽胡洪超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3期
关键词:后遗症药液颈动脉

郝东升 胡晓丽 葛 岩 胡 军 李 伟 胡洪超

(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河南 永城 476600)

探析颈动脉滴注药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安全性观察

郝东升 胡晓丽 葛 岩 胡 军 李 伟 胡洪超

(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河南 永城 476600)

目的 探析颈动脉滴注药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安全性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104年6月收治的100例颈动脉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途径用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颈动脉滴注药液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5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5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64.00%;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采用颈动脉滴注药液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颈动脉;滴注药液;脑梗死后遗症;安全性

脑梗死后遗症指的是患者在脑梗死发病后半年还存在肢体感觉、运动、智力等神经功能不全等临床表现的非感染性疾病[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脑梗死的患病率逐渐增加,这就导致了脑梗死后遗症的数量不断增多,患者出现脑梗死后遗症后患者本人生活质量变差,健康受到了很大影响。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104年6月收治的50例颈动脉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颈动脉滴注药液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104年6月收治的100例颈动脉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100例颈动脉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年龄范围为45~75岁,平均年龄为(58.25±5.28)岁,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病程均在1~20个月,平均病程为(13.25±2.12)个月。对照组年龄范围为45~65岁;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观察组年龄范围为50~75岁;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所有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有关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颈动脉滴注药液治疗:应用右旋糖酐500 mL、曲克芦丁400 mg、胞二磷胆碱100 mg,对患者进行每日1次的静脉滴注治疗。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红花注射液20 mL和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混合后进行颈动脉加压滴注,每分钟滴注4 mL,每隔1天滴注1次。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静脉途径用药治疗:应用右旋糖酐500 mL、曲克芦丁400 mg、胞二磷胆碱100 mg,对患者进行每日1次的静脉给予治疗。

1.3疗效判定标准。根据1995年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疗效判定[2]:基本痊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91%~l00%,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患者的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8%~45%:④无效:患者的功能缺失评分减少或增加17%。

1.4统计学分析:通过对两组患者各项记录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两组的治疗后,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50例患者,其中痊愈25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50例患者,其中痊愈8例、显效7例,有效17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64.00%。 对比两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没有并发症情况出现,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两组在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脑梗死后遗症的治疗在神经科中是一大难题。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颈动脉滴注药液治疗的方式,药液选择了红花注射液进行颈动脉加压滴注,对脑血管病后遗症的治疗有显著的效果,本次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4.00%。与观察组的常规静脉给药对比,治疗效果是有显著差异的。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在病灶边缘的部分脑组织因为长期处于一个低灌流状态[3]。但因为患者脑组织并没有出现坏死情况,这就使部分功能是具有了可恢复的优势。选择红花注射液是因为其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对于微循环的改善和脑梗死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4]。红花注射液在患者的脑部缺氧状态下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对机体免疫力进行提高,是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而通过颈动脉途径给药,能够将病灶区域药物浓度发挥并扩张脑血管中、对侧支循环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并能增加低灌流区的血流量、恢复锥体束功能、增强肌力的作用,安全性和可行性高。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采用颈动脉滴注药液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 胥学会,马莉华.颈动脉滴注药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274-275.

[2] 邢付强.高压氧干预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2):280-281.

[3] 程红,马维平.中药配合颈动脉滴注法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3,25(4):26-27.

[4] 李佳祥.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116例疗效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0):2526-2527.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n(%)]

R743.3

B

1671-8194(2015)33-0177-01

猜你喜欢
后遗症药液颈动脉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春天的“后遗症”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治斑秃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治慢性支气管炎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