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机采血小板融化后析出原因的分析及解决方法

2015-10-28 10:41麦义锋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3期
关键词:机采冰冻献血者

麦义锋

(丹东市中心血站成分科,辽宁 丹东 118002)

冰冻机采血小板融化后析出原因的分析及解决方法

麦义锋

(丹东市中心血站成分科,辽宁 丹东 118002)

目的 通过冰冻机采血小板融化后析出的原因分析,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降低冰冻机采血小板融化析出的报废,提高冰冻机采血小板的使用效率,为患者抢救赢得时间。方法 分析对比我站2011年~2013年冰冻血小板在融化时的析出在制备、冰冻、储存、解冻过程中各个环节与融化后析出的关系,并于2014年调整后的冰冻血小板数据对比。结果 冰冻储存温度控制在-75~-85 ℃;计算好冰冻血小板的加药量;融化温度在42 ℃,融化时间不超过10 min;加药时间控制在10 min,并且加药过程中不断的混匀;控制每次冰冻血小板的数量;控制每次存放冰冻血小板的冰箱开启的时间间隔等都能有效的降低冰冻血小板在融化时的析出问题。结论 通过编写详细有效的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控制好各个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可以大大降低冰冻血小板在融化时析出报废或完全控制无析出报废现象,提高冰冻机采血小板的使用效率,为患者抢救赢得时间。

冰冻血小板;融化析出;质量控制;解决方法

新鲜的血小板在(22±2) ℃的环境中能保存5 d,因临床患者需求的不同,会导致一部分新鲜血小板的过期浪费,因此深低温(-80 ℃)[1]冰冻保存,能保证血小板保存1年,避免了新鲜血小板的过期浪费,又能在患者需要抢救时,及时的通过冰冻血小板的融化来满足供应。我站开展冰冻血小板项目较晚,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融化后冰冻血小板的析出现象,造成冰冻血小板的浪费,影响了临床供应。经过几年的分析研究,发现了冰冻血小板融化析出的问题所在,找出了质量的关键控制点,有效解决析出问题,现经验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仪器和试剂:Amicus血细胞分离机(美国百特),-80 ℃超低温冷冻冰箱(三洋),奥斯邦ph900血小板保存箱(美国),细胞专用摇床(广东新普),二甲基亚砜DMSO(美国),一次20 mL针管(山东威高),一次性加药件(四川南格尔),PH-IA恒温循环解冻箱(山东普华)。

1.2血小板筛选:血小板供者符合国家规定《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GB-18467-2011),血小板质量符合国家规定《全血及成分血要求》(GB-18469-2012)。

2 方法与结果

2.12011年~2014年血小板冰冻数量及报废原因,见表1。

表1 2011年~2014年血小板冰冻数量及报废原因

2.2逐项析出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2.2.1加药量计算错误:从表1数据分析,加药量计算错误发生较少,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由于工作人员的粗心,称重和计算时发生错误,未达到要求的DMSO浓度5%左右,没有起到抑制冰晶形成的作用,从而在融化冰冻血小板时析出。解决方法:从称重到计算药量开始由2名工作人员负责,1人具体操作,1人复核,完全可以避免计算药量和加药时的错误。

2.2.2加药速度过快和未混匀:从表1数据分析,该错误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在开始冰冻血小板操作不熟练,责任心不强没有控制加药速度,加药时间掌握不好,加药前后血袋内气体没有排净,还有就是在加药过程中细胞专用摇床转速错误。解决方法:对操作人员落实责任,加强操作技巧和手法的培训,因在加入DMSO过程中,水合作用会释放大量热能,致血浆蛋白和血小板膜蛋白变性。所以必须控制加药速度在1 mL/min左右,加药时间在10 min左右,加药时在细胞专用摇床上操作,转数在100~120转/分,通过充分的混匀和稀释药液来降低加药时产生的热量。加药前后,尽量排尽袋内空气,加药时的振荡会使残余的空气形成大量气泡,气泡破裂产生碎片易激活凝血系统,导致血小板聚集而析出。

2.2.3冰冻温度不足:从表1数据分析,该项原因导致的析出报废最多,原因主要是冰箱的温度没有达到-75~85 ℃,未能在最短时间内固化血小板。因水分子在不同低温条件下改变分子排列,使结晶体发生变化,还可能造成对细胞膜和细胞质的破坏,导致血小板溶化后析出[2]。另外储存温度波动范围较大,血小板内冰晶反复形成,对血小板可造成机械性损伤,又因细胞内外渗透压的迅速变化也可造成血小板胞膜化学损伤,导致融化后析出[3]。

导致冰箱温度不足的原因:①在我站开始冰冻血小板时的冰箱最低温度为-65 ℃,未达到冰冻血小板的温度要求。②一次冰冻血小板的数量过多(≥3袋),冰箱的温度波动范围较大,未能短时间固化血小板。经过多次实践1次冰冻2袋,冰箱温度波动变化不大,冰箱制冷温度控制较好(受冰箱的制冷能力控制)。③开启冰箱门过频,导致温度变化波动过大。④放入冰箱的血小板重叠存放,导致局部温度达不到冰冻要求。解决方法:必须保证冰箱的有效制冷温度在(80± 5) ℃;同一时间最多冰冻血小板数量2袋;每次开门间隔时间最少1 h或冰箱温度达到-80 ℃以下;存放冰冻血小板时平整放入包装盒内,单袋摆平,不可重叠。定期对低温冰箱进行除霜,保证冰冻温度,化霜期间应将冰冻血小板放入另一台-80 ℃冰箱中,不应放入温度过高的冰箱中。

2.3.4融化温度、时间错误:从表1数据分析,该项原因导致的报废也可以避免,发生的次数也少,主要是工作人员不认真操作,没有查看水浴箱的温度和解冻时间。解决方法: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配备专用的PH-IA恒温循环解冻箱解冻血小板,从冰箱取出冰冻血小板迅速放入水浴箱中,水要浸没血小板保存袋,温度设置为42 ℃,时间10 min,自动振荡。融化好的血小板要保存在奥斯邦ph900血小板保存箱,温度设定在(22±2) ℃。

2.3.5原因不详:仅在2012年发生,同一献血者的血小板分别3次冰冻融化后均析出(冰冻操作人员和融化操作人员均不同),经追溯分析并没发现差错和不符合操作规程的环节,冰冻温度控制到位,融化温度控制到位,融化设备正常。又通过献血档案查询该献血者捐献血小板30多单位,献血者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采集过程正常,捐献的血小板质量符合国家规定《全血及成分血要求》。该献血者的血小板冰冻反复析出,具体原因不详,暂无频繁捐献血小板冰冻析出资料文献报道,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析出原因。解决方法:避免该献血者捐献的血小板再次冰冻。

2.3.6融化后运输问题:从表1数据分析,该项原因导致的报废完全可以避免,仅在2011年和2012年发生,因临床工作人员未认真听取我站血库人员的告知,导致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未控制在(22±2) ℃,最终到达床头时发生血小板析出而报废。解决方法:血库工作人员认真详细告知取血人员冰冻血小板注意事项,配备专用的血小板运输箱。血站有义务对临床用血单位工作人员进行血液和血小板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指导。

2.4结果:经过几年的摸索和总结经验,我站在冰冻血小板工作上取得很大的进步,从表1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2014年8月以前实现冰冻血小板融化析出零报废。

3 讨 论

在冰冻血小板的操作中,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做好上岗前的培训和操作注意事项的讲解,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关键控制点,按照操作规程认真操作,完全可以降低冰冻血小板的析出报废问题。避免宝贵的血液资源浪费,为患者抢救赢得时间。

[1] 郭美媛,彭光平,肖萍.吉安市冰冻血小板临床应用情况[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5):409.

[2] 张玉芬.温度波动引起冰冻血小板融化后出现絮状物58例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3):333-334.

[3] 刘景汉,欧阳锡林,吕留彩,等.低温保存血小板胞内冰晶形成温度测定[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2,10(6):574.

R446

A

1671-8194(2015)33-0292-02

猜你喜欢
机采冰冻献血者
新疆机采棉花和手摘棉花公证检验质量分析
机采棉加工质量管理对棉花品质的影响
想要了解机采血小板,请看这里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了不起的冰冻动物园
2018年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分析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冰冻的情感
冰冻兽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再次参加献血的情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