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传统木雕及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关系

2015-10-28 08:31吴庆荣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时代性民族性木雕

吴庆荣

(胡子工艺雕刻坊,福建 三明 365000)

探讨传统木雕及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关系

吴庆荣

(胡子工艺雕刻坊,福建 三明 365000)

木雕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特征,在人们心中有着很深的影响,对现代雕塑艺术也具有重要影响。经过当代的传承,传统木雕已成为现代雕塑的一个分支,与现代雕塑一起组成了现代雕塑艺术。

传统木雕;雕塑;艺术;继承

中国传统木雕的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辽宁新乐遗址和河姆渡新石器时代,远古先祖们制造的木鱼、木鸟等是中国传统木雕艺术的开山之作,经过先秦和秦朝,木雕艺术得到进一步传承,在汉朝进入发展高峰期,呈现出鲜明的艺术风格、审美情趣,展现出古人的高超技术工艺。到了现代,现代雕塑继承传统木雕的精华,形成民族性与时代性一体的现代雕塑艺术。

一、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之间的继承关系

据了解,我国的传统木雕在史前就已具备相当高的标准,但古人却很少有人重视其艺术价值,多认为其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艺术作品,而人们对木雕的认识也非常匮乏,这与我国传统学术思想有关。在古代,琴棋书画乃艺术之高品,而木雕则只是一种制造品,而不是高雅的艺术。那时候,木雕作品都是由民间艺人完成的,他们跋山涉水的寻找材料,用铁制工具雕刻出各具特色、风格的作品。在当时的社会形势下,由于木雕没有获得相应的艺术地位,故而民间艺人也多将其当做一种谋生的本领,而不是高雅的艺术。而且,这些民间艺人的知识水平一般不高,尤其欠缺理论知识,只是动手能力较强,而传统木雕则作为一种谋生的本领被以薪火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也正是这些历史原因使得传统木雕的艺术语言魅力没能展现出来。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传统木雕是我国传统雕塑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技术最为成熟的以部分,虽然美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少,但可以借助古代雕塑来弥补。

虽然传统木雕以谋生手段被传承下来,但其仍在不同历史阶段展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与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紧密联系起来,进而对我国的现代雕塑产生重大影响。现代雕塑在感受前人娴熟技艺的同时,思考前人的智慧对当代雕塑的影响,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木雕,实现古今融合、中西交融,在不断的更新、改变、创新、转化、融合中发现本民族文化的精髓,找寻适合本民族文化的发展规律,推动现代雕塑的发展。所以说,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之间是一种继承传扬的关系。

另外,从精神角度来说,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具有共通之处,它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抛开形体的限制,使人们正确认识雕塑的精神。比如:中国少数民族佤族的祭祀木雕——寨桩,用树木做成象征人类始祖的标记,以单纯的精神为目的,通过朴实的造型、图案、符号,传达着某种特殊信息。作为宗教艺术品,寨桩被佤族人民认为是其与神沟通的桥梁。现代雕塑之父——布朗库西的《无尽之柱》是其晚年作品,其以O形为基本单元形式,从地面一节节向上延伸,这种看似毫无意义的重复净化人们的杂念,使人们摒除诱惑和困扰,进入原始宗教情感体验中,感受纯粹的精神慰藉。将这两个作品放在一起,我们可以看见,二者无论是在造型还是在精神意识形态方面,都有惊人的相似,尽管二者的精神力量不同,但二者通过简单的造型使人们正确认识形体塑造艺术,深入宇宙的精神境界,这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它超越时空,实现艺术的汇流。

二、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之间的关系

走在大街上,我们可以看到鳞次栉比的现代雕塑作品,但其中的精品却非常少,从功能角度来看,现代雕塑主要有明器雕塑、纪念雕塑、工艺雕塑、宗教雕塑、装饰雕塑、陵园雕塑这几类。其中,明器雕塑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水准,它是现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成实物和虚拟两类,在陶器、木材、石材、竹子等物品上雕塑虚拟的物象,这种雕塑最早是为替代原始时代残酷的陪葬制度而出现的,而到了现代,加入美学、原材料的技术加工等因素,逐渐发展成为我国雕塑史上一种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雕塑。虽然说现代雕塑中很少有这类雕塑作品,但其艺术价值则是无法磨灭的。

装饰性雕塑在古代建筑物中非常常见,其技术成熟、样式多样,艺术价值不高,而现代人很喜欢这种雕塑,在现代雕塑艺术上具有重要地位,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宗教雕塑与少数民族密切相关,这与中华文明有重大联系。我国是一个信奉佛教的国家,佛像非常常见,在全国各地均可以看到佛像,这些佛像按照一定的风格、规格雕塑。由于当权者重视佛教,故而佛像的风格、规格等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这虽然拓宽了佛像的范围,但也限制了雕塑的发展,使其失去生机和活力。在现代雕塑艺术中,越是年代久远的佛像雕塑作品,其艺术价值、地位就越高。

纪念性雕塑是最为常见的现代雕塑作品,无论是标志性地方还是在学校等,我们都可以看见纪念性雕塑的身影。如:厦门的中秋博饼雕塑、泉州的大坪山郑成功雕像、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贺龙雕像、厦门大学的鲁迅雕像等都属于纪念性雕塑。人们为了纪念某些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通过雕塑来表达寄思。纪念性雕塑在现代雕塑艺术中有较宽广的发展空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当然,无论是哪一种雕塑,其都是现代雕塑艺术中的一部分,是不可替代的。

我们知道,艺术的发展是慢慢累积形成的,新的艺术在旧艺术基础上继承和传承,发展成为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相互融合的新艺术,雕塑艺术也是如此,我国的雕塑艺术经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发展成为现代精彩纷呈、百家峥嵘的现代雕塑艺术。从新石器时代到汉朝是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雕塑从新石器的简单雕刻到汉朝时大型物件的雕刻,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特色和审美情趣,这一阶段产生不少优秀的雕塑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如:秦朝的兵马俑。汉朝到唐朝是第二阶段,此时的雕塑处于理性发展阶段,是我国雕塑艺术的黄金发展时期,是雕塑史上的鼎盛时期。唐朝到清朝是第三阶段,这一时期的雕塑艺术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并开始走下坡路,许多雕塑作品失去其艺术价值,只是为取悦人而产生,艺术的个性被扼杀。到现当代的第四阶段,雕塑艺术进入古今、中西交融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雕塑艺术开始走向集大成化发展,呈现百家争鸣的发展状态,雕塑与现代人的生活、审美观、价值观、大众文化等紧密联系起来,反映人们精神世界的求索。

三、现代雕塑艺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一体化

从现代生活状态来看,青年雕塑家不可能与老一辈的雕塑家一样,直接将古代或西方雕塑中的内容融入到雕塑作品中,其面临更严峻的形势,承担更重的责任,当然发展前景也更加盲目。在这个中心融合、古今融合的湿气,雕塑家不仅要吃透我国传统木雕、雕塑的技艺,同时也要积极探索西方雕塑艺术的精神价值,在中西融合中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推动我国传统雕塑的当代性传承,实现现代雕塑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一体化。

事实上,民族性与时代性本身就是不可切分的整体,民族性是基础,时代性是发展和演变,不能单独强调雕塑技艺的民族性和时代性,而是要从现代雕塑艺术上强调整体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理念发生重大变化,雕塑艺术的造型美也要跟随者时代发展而变化,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由于人的审美情趣受到民族、生活、文化、年龄、兴趣、性别、时代等的影响,不同的人对传统雕塑作品的直观感受不同。而从古今中外优秀的雕塑作品中可以看出,凡是优秀的作品,其无一不含有对比成分,无一不在对比中实现统一。因此,现代雕塑艺术也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解放思想,倡导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鼓励不同风格的雕塑艺术发展。在当前这个复古思潮形势下,积极吸收中国传统雕塑的精华是必要的,实现古今的完美融合。比如:明清时期的雕塑品具有实而不华的特点,是艺术与自然美的协调组合,而汉朝的古朴有余,雅致不足。我们则可以充分吸收传统雕塑艺术的某些元素,应用到现代雕塑作品中,体现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实现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协调统一。2008年完工的无锡灵山胜境的“灵山梵宫”是一座当代佛教艺术殿堂,其中的木雕面积多达1.5万m2,木雕与石雕、彩绘、铜雕、园林的有机结合,创造圣洁、和谐、庄严的环境,促使人心灵的净化,让人如沐春风,感受圣洁的宗教舞曲。又如:以《白蛇传》为主题的杭州雷峰塔工程,其木雕采用多层叠雕制作,综合应用平面浮雕、半圆雕等多种雕塑技艺,通过逐层对接组装形成大型雕塑作品,在一个平方上从近到远,从低到高,创造震撼人心的三维立体雕塑艺术效果。

四、结语

艺术是无止境的,尽管我国历史上的木雕地位不高,但随着现当代传承,其在现代雕塑中占据重要地位,现代雕塑对中国传统木雕的继承和传承推动了我国雕塑艺术的发展,使得现代雕塑艺术进入中心、古今融合的繁荣发展状态,雕塑的艺术价值也逐渐凸显出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1]陈志忠.分析传统木雕、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J].美与时代(中),2013(08).

[2]张雁梅,傅东云.传统与现代艺术的精神本质——有感于佤族祭祀木雕与西方现代雕塑[J].大家,2010(08)

[3]晓雁.行走于传统意蕴与现代艺术审美之间——“行走集:彭小佳雕塑作品展”[J].上海艺术家,2013(02).

[4]郭维阳.试论汉代木雕艺术中的动物雕塑[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2(03).

[5]陈一中.继承传统工艺和走向现代的木雕艺术之路[J].雕塑,2009 (Z1).

J314.2

A

1005-5312(2015)17-0036-02

吴庆荣(1957年-),艺名胡子,莆田人,高中学历,任职于胡子工艺雕刻坊,工艺美术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福建省雕刻艺术大师。

猜你喜欢
时代性民族性木雕
时代性来源于现实的生活
强化诗词用词的时代性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诗词的时代性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木雕鱼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
论城市雕塑语言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