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傩戏

2015-10-28 08:31郭志新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池州市傩戏池州

郭志新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涓桥镇文广站,安徽 池州 247000)

池州傩戏

郭志新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涓桥镇文广站,安徽 池州 247000)

傩戏源于远古时代,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明末清初,各种地方戏曲蓬勃兴起,傩舞吸取戏曲形式,发展成为傩堂戏、端公戏。傩戏于康熙年间在湘西形成后,由沅水进入长江,向各地迅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傩”的原意为驱邪逐疫,后慢慢演变成现在“娱神”、“娱祖”、“娱人”的一种民俗。

傩戏;文化

过去,从正月初七到十五都能看到,由于受市场经济冲击,现在一些宗族表演的傩戏难以像过去那样全面,只能在初七和十五两天演出。湖南、湖北的傩堂戏吸收了花鼓戏的表演艺术,四川、贵州的傩戏吸收了花灯的艺术成分,江西、安徽的傩戏则吸收了徽剧和目连戏的养料。

池州傩是历史久远的民俗文化遗产,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原始宗教古戏曲、地域民俗、美术等文化内涵。主要流传于中国佛教圣地九华山麓方圆百公里的贵池、石台和青阳等县(区),尤其集中于池州市贵池区的刘街、梅街、茅坦等乡镇几十个大姓家族,史载“无傩不成村”。它无职业班社和专业艺人,至今仍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以祭祖、驱邪纳福和娱神娱祖娱人为目的,以戴面具为表演特征。池州傩戏有“傩仪”、“傩舞”和“傩戏”等表现形式。整台“正戏”,饰演既有戏剧情节、表演程式,又有脚色行当和舞台砌末等戏曲特征的“本戏”。是靠“口传心授”的方式,宗族师承,世代沿袭,每年例行“春祭”和“秋祭”,“春祭”即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人日)至十五择日进行,“秋祭”即农历八月十五进行,平时不演出。

每年的正月十五,池州市贵池区刘街各个宗族都要进行傩戏汇演。正月十五的朝庙活动,从清晨开始,刘街附近的一些宗族抬着龙亭来到青山庙进行朝拜,到晚上天黑以后才开始进行傩戏和傩舞。十五的傩戏和傩舞一直会表演到十六日凌晨,都在各家的祠堂内,不经族长的允许,外人是不允许进入祠堂内观看。这也给傩戏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傩戏开始前,村民代表到村口请神,请回后,放铳手在祠堂门口放三遍铳,每遍三声,在放到二遍时,村民就知道傩戏即将开始了,陆续集中到祠堂内。

刘街各个宗族十五晚上都要举行傩戏,形式都差不多,不过搬演的戏文曲目并不一样,在祠堂内的戏台上,村民依照祖宗定下来的规矩和程序,穿着戏服,戴着面具开始搬演。所有的面具从祠堂内的龙床内取出。之所以称之为搬演,因为所有演出的节目千百年来没有任何的改动,完全是按照祖宗遗留下的手抄本上的程序和戏文进行演出。

傩戏开始是舞伞,一名男子穿红色戏服,戴着面具,站在舞台中间耍一把巨伞。这伞很有讲究,伞从树演化而来,传说中,神仙通过树下凡人间,舞伞就是对神仙的敬仰。伞是由各色布条扎成,有五种颜色,象征着天上五色云和地上五色土,傩戏结束以后,这伞要烧掉。舞伞者在舞台中间做着各种动作,时而如追捕野兽,时而如田间耕作,每过一回合,戏台下面敲锣鼓的长者会喊出一些吉祥的话语,台下的众人应和着。

傩戏的真正内容除了在当地生活的村民能够听懂外,外来者很难明白其中的真正内涵。表演者戴着面具,戏台上每出来一个表演者,祠堂口就会燃放鞭炮,村民们都沉浸在一种特殊的氛围中。虽然傩戏年年演,每年演的节目都一样,村民们仍然抱着神圣的态度来对待。傩戏虽然已经延续了千百年,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对傩戏形成冲击。据了解,池州市文化局已经开始采取一些措施对傩戏加以保护。他们准备在傩戏表演的村落建立博物馆,对一些傩戏文物集中收藏和保护;对一些年迈的老艺人进行回访,对老艺人的绝技进行录音、录影,进行抢救性传承保护;另外各级部门打算挤出一些经费,对一些组织好的村族加以奖励。

池州傩戏汇蓄和沉淀了上古到近代各个历史时期诸多文化信息,涉及多种学科、多个领域,内涵十分丰富,隐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蕴涵和极高的文化人类学、戏剧学、宗教学、美术学、历史学、考古学和民俗学等学术研究价值,保持着古朴、粗犷的原始风貌,是中国最古老最重要的民俗仪式,也是中国最典型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象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古戏曲之一,被誉为“戏曲活化石”。

贵池傩文化是中国古代的民间艺术,2005年5月,池州傩戏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起了中外专家学者的特别关注。为继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多年来,市黄梅戏剧团组织人力、财力致力于池州傩的研究、挖掘和整理工作,并成功搬上了舞台。1997年第五届安徽省艺术节上,由市黄梅戏剧团演出的池州傩戏傩舞获12项大奖。2000年出访新加坡和韩国演出17场,得到高度评价。2001年池州傩作为“安徽文化周欧洲行”的访问节目,又成功出访了匈牙利和德国。随着池州傩影响的进一步扩大,2003年,“国际傩艺研究与开发研讨会”在我市召开。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国外演出的强大影响、商业运作的良好回报,使我市成立傩艺团,以进一步挖掘、整理、演绎“池州傩”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J825

A

1005-5312(2015)17-0165-01

猜你喜欢
池州市傩戏池州
不要坐享其成
非遗瑰宝·傩戏 王雪宁 绝版木刻 60cm x 90cm 2021年
软陶傩戏面具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新四军第七师沿江团池州抗战述评
电能替代在安徽池州市的应用
爱是什么
池州傩戏面具在动漫角色创意中的应用
晚唐池州诗人张乔三考
La vie belle grâceàla technolo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