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山水画的写生观

2015-10-28 08:31王晨赵怡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得黄宾虹物象

王晨赵怡

(郑州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论中国山水画的写生观

王晨赵怡

(郑州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中国山水画的写生观与西方风景画不一样,唐代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主张,成为中国画的指导原则,也成为了后来整个山水画教学体系的源头。苦瓜和尚身居山林几十载,最后创作出“搜尽奇峰打草稿”旷世名作,其实真正的意思是告诉大家在作画之前,必须要有大量的实践积累作为基础,也就是写生,这样才能做到胸中有丘壑。同样,另一位大师黄宾虹也有类似的写生观点,这些中国山水画历史中的经典达标性大师在他们的画论文章中都提,到了中国山水画的写生观点。

中国山水画;写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中国山水画之所以能在世界文化艺术中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作为中国绘画艺术具有独特的中国风格,具有特别的艺术语言形式和不一样的艺术魅力,它作为中华古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中国绘画艺术特有的概念。

一、中国山水画的特点研究

西方画家一直到印象派出现之前还只画他们眼前所观察到的物象,西方古典主义画家绘画的目的是对自然物象的再现,当这些画家的观察方法与自然物象发生矛盾的时候,画家首先会服从于自然物象,这就是西方古典主义画家写生的观念,这与西方对待科学的观念有一定的联系。而中国古代画家没有这种西方科学的写生观念,中国绘画中的散点透视与西方古典绘画的焦点透视完全不同,中国画家依据天人合一这种自然和谐的绘画原则,重视画家内心的感受,强调由自然物象观察而得来的内心感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内心感受而产生的这种内心物象,把这种印象加入画家的心境、思想、情感,然后以笔墨的形式反映在宣纸上,使画家和观者可以感受大自然的意境,使山水画变成人们可以赏玩的心中山水,进而达到一种可游、可居的精神状态。那些古代的山水画大师运用画笔把自己心中的山水画出来,这种内心情感、心境的表述、体现了内心世界与自然山水高度的和谐。这就说明中国山水画不是再现自然物象,而是通过自然物象这个媒介,把画家本身对人生的理解赋予了自然山水物象。中国山水画和西方古典绘画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表现技法取决于各自民族的意识思维特点,中国山水画的根本目的是创造出一个与天地和谐的精神乐园,所以,中国山水画家要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个古老的创作原则,把对大自然的认知理解和经验感受,与画家自己对生活的经历体验结合起来,进而转化为内心意象,表现在画面上,所以,中国山水画更能表现画家自身的修养和自然高度的和谐统一。

二、中国山水画写生观的形成

每一个国家的民族艺术,一定有它自己的表现技法和观察方法,然后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和这个国家的绘画特点,中国山水画是几千年来历代的中国山水画家通过写生实践,不断地丰富山水画理论和表现手法,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技法。

历代有突出表现的中国山水画家,对山水画的写生都有自己的见解。在中华文明中,对自然山水的理解往往就是一个人自我意识的再现。山水画家通过对大自然的写生去理解自然山水,同时这也是领悟自然感受人生的一个过程,是中国山水画家的终极体会。写生不是西方现代的绘画词汇,这是在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就运用的技法,在中国山水画史中的众多山水名家大师,例如黄宾虹,都是通过对大自然的写生,建立起了自己的笔墨语言和构图样式。对于学习中国山水画来说,研究中国各个时期的山水画名家名作是门必修课。在历朝历代山水画名家中,黄宾虹无疑是一个极具代表性和研究性的大师。

三、中国山水画写生观的源头、表现及特点研究

黄宾虹是我国现代杰出的山水画大师,在他之前的明清山水画萎靡不振,各家各派几乎都是一个面貌,那就是“四王”主张的“笔笔有出处”,黄宾虹的山水画使山水画界获得了新的力量。然而这些年大家对黄宾虹的认知和理解也经历了从不关注、怀疑、挖苦到关注、了解、认同、接受、欣赏这么一个过程。尽管这样,在今天还有人说出黄宾虹的山水画不行这样荒唐的言论。不过这也是某些无知的人故意说出这些让人感到惊愕的言论,这有点像当今娱乐界明星的炒作一样,想拿一些名人来抬高自己。也证明说出这些荒唐言论的人审美水平的低下和艺术知识的无知,从另一方面来看,要想真正理解黄宾虹的山水画绝非易事。所以,我们姑且一笑而过。

中国古代画史中也记载了不少山水画家的写生实例,但我们却很少见到真正算得上是写生的山水画,黄宾虹的山水画写生可能是较早直接面对大自然真山真水写生而成的中国山水画,因此他最有代表性,后来黄宾虹的徒弟李可染对中国山水画写生的探索,改变了传统的山水画写生观念,使中国山水画界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和改变。同样,当代中国山水画因为受到黄宾虹的影响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一点已经在当今学术界得到了认可,尽管当代中国山水画样式和黄宾虹的山水画有很大不同,但是山水画核心的精神是代代相承、亘古不变的。通过对黄宾虹的个案研究,学习黄宾虹在山水写生方面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并结合自己对山水画学习的经验,得以实际论证。使之能给当代山水画创作者一些启发,使前人的创新成为我们学习继承的传统,对此做全方位的研究。这也是我们传承和创新中国山水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环节。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黄宾虹.黄宾虹美术文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J212

A

1005-5312(2015)17-0175-01

猜你喜欢
中得黄宾虹物象
黄宾虹《致昂青信札》
物象再造系列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灿然一灯——再读黄宾虹笔记一则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赛车嘟嘟
浅析黄宾虹入蜀画作
鼹鼠中得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