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绿地中的居民行为研究

2015-10-28 08:31沈志野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生活圈居住小区社会性

沈志野

(新乡学院艺术设计系,河南 新乡 453003)

居住区绿地中的居民行为研究

沈志野

(新乡学院艺术设计系,河南 新乡 453003)

居住的行为是人类在漫长的生存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特点和环境的情况而演化出的一种生存方式,它具有表达影响和作用生活行为方式的基本因素,根据这些因素而产生出的居住行为可以被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居住行为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了解居民在生活圈中的各种需要,从而更好地为设计我们的居住环境服务。

基本因素;活动类型;序列与层次

一、影响居民生活行为方式的因素

人类最为基本的行为之一就是居住,营造活动一经人类出现,在从事最简单的生存活动时起就已经出现,同时萌生了人类对理想化聚居方式的探求,对居住方式的改进也从未停止过。绿地是人类为自己创造出来的环境,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营造的理想乐园。用一个公式可以表达影响和作用生活行为方式的基本因素:B=Help,其中B=Behavior,意为行为;H=Heritage,意为遗传;E=Environment,意为环境;L=Learn,意为学习;P=Pursue,追求或目标动机,HELP整个连起来,意为帮助。

上述各个英文字母单词中:遗传因素(根据人的遗传基因决定,后天几乎无法对其进行改变;)环境是个体孕育、成长、成熟的客观环境,它包括出生前母体内的环境,以及出生后的家庭、社会环境。在个体发育生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环境对生命有着不同的作用,通过个体对其认知的不同程度,环境可以实现其不同的作用。学习是个体发展的历程,行为会通过个体的尝试与练习而发生变化。学习与环境的关系极为密切,如果客观环境良好,学习成效会提高,个体行为的成长与发展会更为迅速,这也是环境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追求是个体通过行动去实现目标的行为,它说明了在社会环境中不同时刻个体行为方式的不同。因此,这个公式说明了遗传、环境、学习和追求目标这四项基本因素施加给人的生活行为方式的作用和影响;在外界的帮助下,个体学习、成熟、认知的过程导致了人的成长、行为的规范化和社会认同,同样的,人的规范化行为或社会行为的契约要求又在个体本身对其他个体或团体行为发生作用和影响的过程中实现,因此,行为在社会中还有帮助和互助的作用,这一研究发现证明了“需要层次论”中自我实现的真实性。

二、使用者在居住小区绿地中的活动类型

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活动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从居住小区的角度分析,每种活动类型对于空间环境的要求都有所不同:

1.必要性活动。指在各种条件下都会发生的那些多少带有强制性的行为活动。如上下班、上放学、购物、存取自行车、接送小孩,候车、家务等,是在不同程度上同一年龄层次居民都要参与的活动。通常,一般性的日常工作、生活的活动均属于这一类型。一方面,它是必要性存在,它们的发生不太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各种条件以及不同环境的居住小区中均会发生,参与者选择余地较少;但另一方面,居住小区环境的情况对这类必要性活动的方便、舒适与否又有制约作用,建筑组群设计布局的合理性、空间组织的制约会影响着环境系统功效的发挥。若处理不当,居民的必要性活动就会受到影响,或者干脆选择其它方式而不使用这些设施。

2.自发性活动。与必要性活动不同,自发性活动只有在居民有意愿参与,并且在时间、地点均满足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它包括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驻足观望周围事物以及闲坐享受阳光等,这些活动的出现必须要求外部条件适宜例如天气和场所能吸引人。这种情况对于环境设计非常重要。当外部的物质条件不理想时,自发性活动就会停止。当具有高质量的户外空间时,虽然必要性活动不受其影响,但由于外部环境更好,必要性活动的时间随之延长。在另一方面,大量自发性活动会随着场地和环境的布局适于人们的驻足、小憩、饮食和玩耍等而随之发生。

3.社会性活动。人们在公共空间或半公共、半私有空间中与他人共同参与的各种行为活动称为社会性活动,例如打招呼、攀谈、儿童游戏等,社会心理学理论指出,社会性活动的功能包括组织、协调、保健三个方面,社会性活动可以有秩序、有组织、有系统地组织和结合居民;使居民之间增进相互了解、使其互相同情和支持、协调行动,共同承担起对居住小区社会应负的责任;人具有社会性的特点会反映在社会性活动中,它可以使人保持与他人之间的思想感情交流,从而有利于人的心理与生理健康。

各种社会性活动的引发来源于居民在同一空间中的徜徉和流连,这就意味着社会性活动的产生可以通过改善公共空间中必要性和自发性活动的条件来间接地促成。在居住小区环境设计中,多方面的社会性活动的需要和可能都要被考虑到,不仅各种成员“通用”的活动空间场所和设施要安排齐全,而且要根据居民不同的社会需要,以及不同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行为活动的规律,来设计各层次各系列的环境,使各种社会性活动的环境变得诱人。

三、居民生活序列与层次

以人为主体而展开的各类生活环境的综合称为居住环境,居民的生活形态由三大生活圈和多个序列所构成。这三大生活圈由内到外排列开来依次为核心生活圈、基本生活圈和城市生括圈,其中基本生活圈和核心生活圈的活动大多只发生在居住小区内。因此,居住小区内居民的生活活动序列可以反映出城市居民居住环境的多类型、层次、等级以及连续性和序列化。它是一个多元化的生活活动序列在一个微型空间内的反映。

[1]郭笑梅.北方居住区绿化种植与水景景观设计研究[D].石家庄:河北工业大学,2009.

TU984.12

A

1005-5312(2015)17-0285-01

猜你喜欢
生活圈居住小区社会性
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生活圈划分研究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高层居住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浅析
基于GIS的生活圈居住区规划与优化研究
——以哈尔滨市道外区为例
广州周边:价格洼地!“一小时”生活圈 7字头置业广州后花园
城市居住小区景观的人性化规划设计方法解析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
当动物走进人类的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