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手工制作紫砂茶壶的探讨

2015-10-29 13:04闻娟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全手工茶壶宜兴

闻娟

(江苏宜兴214221)

全手工制作紫砂茶壶的探讨

闻娟

(江苏宜兴214221)

说到紫砂壶,总有人会问:是不是“全手工制作”?言下之意,好像还有“机器加工”的。其实紫砂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进化”到用机械方式“一压一个”来批量“生产”的。任何不同等级和档次、有着千差万别的紫砂作品,都是人们用手做出来的。

紫砂;手工;宜兴

说到紫砂壶,总有人会问:是不是“全手工制作”?言下之意,好像还有“机器加工”的。其实紫砂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进化”到用机械方式“一压一个”来批量“生产”的。任何不同等级和档次、有着千差万别的紫砂作品,都是人们用手做出来的。所以,从广义上来讲:紫砂壶作品皆属“手工”制品。但从收藏家与业内专家看来,它们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从成形工艺上来说,紫砂壶可分为:“全手工”与“非全手工”两种范畴。而传世经典与名家精品,一般属于前者。

传统的紫砂壶全手工成形方式不外乎有“打身筒”、“镶身筒”等的圆器、方器成形工序的专业技术;非全手工制作历来也有“挡坯法”、“注浆法”等便捷成形的专业技巧。虽然最后的结果差不多,作品造型也会大同小异,喝茶使用与陈列欣赏的区别甚微,使得一般人难以分辨,但还是存在技术上与收藏价值上的较大差异。“全手工”作品的制作对作者本身的“基本功”要求甚高,原先宜兴紫砂工艺厂规定的三年全手工学徒期,就是为了强化“基本功”。“全手工”成形工艺,要求制作者对制作材料、工具的充分了解与制作技术相当熟练,同时,还存在工艺手续繁琐与周期性长、容易变形与很难形成批量生产等困难因素。故而,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很多从业者一般不会轻易选择这种工艺方式。而“非全手工”作品相对而言就容易很多,比如“挡坯”成形,首先对“打泥片”的要求就不是那么“苛刻”,对“泥性”及工具的熟知程度要求也不是太高。由于大部分成形步骤要借助“模具”,那对“基本功”的要求也不是太高。再加上具有可以开发很多的品种及可以大量的“复制生产”等优点,所以“非全手工”作品极具普及性的使用价值与商业价值。

宜兴紫砂茶壶的制作工艺种类上大概可以分为三种;全手工制作茶壶工艺,半手工制作茶壶工艺(石膏模型壶),手拉坯制作茶壶工艺(手拉坯壶)。全手工紫砂茶壶是指完全不借助模具或者使用很少量模具制作成型的紫砂壶。全手工紫砂工艺成型上,可以分为“拍打成型法”和“镶接成型法”。外观上全手工紫砂茶壶和半手工紫砂茶壶的最大区别是在于茶壶外表面痕迹上。全手工紫砂茶壶表面拍打痕迹明显。半手工紫砂茶壶壶表面规整统一,虽然表面好看美观但缺少灵气力度;全手工紫砂茶壶泥片接片内壁痕迹明显,半手工两片合拢一般只能在外面看到一条细接线。其实无论全手工制作的茶壶,还是半手工制作的茶壶各个局部与整体的衔接过渡,就是局部和整体的连接,这是真正代表作者的真实水平和审美眼光及学识修养情趣,架子搭不好,做得最好也枉来。

成功的“全手工”作品,都是高超的专业技能与脱俗审美眼光的创造结晶,其间凝聚与体现着创作者的汗水、智慧与综合艺术素养。要求作者在制作时能有“眼到手到”、随意赋形的把握能力。有鉴于“全手工”作品的难度,所以这类作品,都会选用上等的原料,更多的还是名家的经典佳作。明代时大彬的成功,不仅是“善于总结前人之法”,更多的是“随手制作,颇极精工”的“全手工”功力;清代陈曼生与杨彭年合作享誉于世的“曼生壶”经典,也许当初陈曼生看上的就是杨彭年的“随意用手捏成,而有天然之趣”的高超“全手工”技艺。全手工紫砂作品,不但是体现了独有的民族特色、艺趣品位,还会原汁原味地还原出传统作品的精神面貌、神采风韵。同一作者的同款作品,也会存有不同的变化,再有是数量有限,符合了当前收藏品位与艺术品位的潜在价值观,所以深受收藏家们的推崇与欢迎。

全手工制作茶壶的工艺流程很简单,首先要选料,再敲打厚薄均匀的泥片做身筒,在整个制作茶壶过程中,底片和身桶衔接处非常讲究,泥片干湿度要掌握好,也就是要掌握好泥性,否则底部接口处容易开裂,底部容易变形。半手工制作茶壶顾虑相对少些。对于做了几年全手工紫砂茶壶的艺人来说,要做好嘴和把并不难,但是,每把都要做出有个性有特色的把和嘴,再把把和嘴衔接到身桶上,做到非常协调悦目,确实不是件容易事。这就是局部和整体的连接,这就是个体美到整体美的统一。一步不协调,会影响整个茶壶整体协调美和谐美。壶盖和的子,要与整体茶壶协调外,盖子还得密封,的子要提拿方便,在茶壶整体里还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真的好费神。

茶壶表面的整理部分,全手工制作和半手工制作差别不大,要制作一把雅致的茶壶,茶壶表面明针功夫省不了。行家选择茶壶,在看中泥料和款式及做工外,就是比的是精致协调整体感好。全手工制作紫砂茶壶,在于全手工制作茶壶的过程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中,作者会随心情和灵感的不同感受创意出不同作品,新品新款就应运而生。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涌现出在传统的基础上传承发展的紫砂艺术作品,紫砂艺术才能繁荣,才能使紫砂事业进一步向前推进。

[1]卞宗舜.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曲延波.中国明清紫砂壶艺鉴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3]顾景舟.宜兴紫砂珍赏[M].香港:三联书店,1992.

J527

A

1005-5312(2015)35-0034-01

猜你喜欢
全手工茶壶宜兴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带孔的茶壶
独一无二的茶壶
卷纸小茶壶
浅谈全手工紫砂经典造型
浅谈《方舟》壶的陶刻装饰艺术
圆桌
浅析全手工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