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梦工场的形成
——当代都市艺术概述

2015-10-29 16:41丁瑗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都市生活面貌培根

丁瑗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 100084)

艺术梦工场的形成
——当代都市艺术概述

丁瑗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 100084)

进入20世纪,艺术开始出现新的面貌。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生活在城市、都市中,他们纵然表达在艺术上的状态和面貌千差万别,但无疑都打着都市生活的烙印和精神情怀。文章要解读和分析的就是这种植根于现代性乃至于当代性之下的都市艺术。

都市文化;当代艺术;架上绘画;观念艺术

艺术产生的因素众多,从过往的若干年来看,时代,文化,宗教等等都决定着艺术的表达内涵和表达形式。都市,在人类社会发展到这个时刻,已然成为人类主要的生活聚落,承载着国家和统治阶级的治国理想,但在过往艺术内容的描绘中,都市的面貌,以及对于人的生活状态的影响却并没有凸显出来。工业文明和科技的振兴,出现令人惊讶的面貌。这个时候,丰富的现代化面貌开始吸引艺术家的进行创作。

在19世纪60-70年代,画家们开始描绘城市生活和城市面貌。都市生活的焦灼感和吸引力同时存在于绘画中。进入20世纪,艺术开始越发受到现代文明的制约和影响,今天的艺术一个很重要的主旨是观念在作品中存在着很重要的地位。人类集群化生活的程度越高,面临的生存问题就越突出,与之相应的都市问题成为文化问题的一个中心点。当代艺术,带着很明显的城市化气息,工业文明的包装效果,诉说现代人生活中的隐隐话语。架上作品的表达形式看上去相对单一,甚至是阻碍观念的传输。

人们开始争论,如果艺术已经是一个哲学或者形而上的范畴,那么艺术是否已经死亡?画家埃尔韦·费舍尔归结了他对于艺术是否死亡的定义:“如果艺术的活动必须保持生机,那么就必须放弃追求不切实际的新奇。艺术并没有死亡。结束的只是其作为不断求新的进步过程的历史”,或者说,他的表述可转述为艺术史已经死亡,但艺术会永生。描述现代艺术的发生,当代艺术的发展,我们就要回到作品和艺术家中去寻找脉络。

当现代艺术发展到一个阶段,架上绘画被置于冷落的位置,弗朗西斯·培根(1909-1992年)以油画作为不断表现和在现情感诉求的艺术家就显的非常特别。他的作品中描绘了世界大战后期人类生存状态的心里纪实。具有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倾向,却并不同于传统超现实主义绘画。表现关于战后人们“毫无真实感的存在”与“毫无存在感的真实”。

契合工业文明中人情淡漠,焦虑,痛苦的生存体验,培根对于室内空间有独特偏爱。培根的绘画总是呈现压抑的画面感受,众多的尺幅在198×147厘米的人物画作品中,室内的空间总是成为画面分割的方式。可以说培根的作品是当代人但对于都市生活的反思和痛苦的呻吟,一种扭曲的力量充满了震撼感。这很符合现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和价值取向,都市的浮华带着掠影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到窒息和无力。

艺术家在都市中获得灵感,得到生存,获取名誉,可以说当代文化将文化的传播者变成都市的宠儿和文化的符号。多元化的艺术给艺术家以更为鲜活的艺术生命。今天的艺术家运用了新的城市科技表现当代都市生活。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投身公共视野。他们的作品出现的形式不是远离城市的,而是直接进入公众视野的空间艺术。当代艺术,特别是介入公共空间的艺术,更多的不再局限在表现和叙事,而是渴望启迪和融合。

草间弥生(1929年-)在自传《无限的网》中描述:“我一天到晚都在制造这些令人生畏的形象,藉此克制我的感情。我做了不知多少根软雕塑的阳具,试着睡在那些物件当中。结果可怕的造型慢慢变成了古怪的造型、甚至是可笑的造型”,这就是她的执念艺术的大的艺术的概念。

在美国的60年代草间狂热于乍现,以爱和和平为主题的活动。她的作品对于强迫症的不断克服和对于恐惧心理的强制性重复使得她的作品呈现出强大的力量感,在作者克服心头的恐惧的同时带给观看者以心灵的震撼。艺术家对于时下主题的关注,异形的花朵,植物,玻璃制的星空,宇宙,密闭空间的繁复似乎说的更多的是对于生命美好的感受,无论艺术家将作品描述成如何的纠结痛苦的产物,但观者总能在其中发现日式浪漫和女人性感美好的直观体验。草间婆婆红发下面的那双大眼睛,看到的应该是都市文化浮华的鬼魅的魔力。

都市作为这些作品的温床和传输地都是最重要的条件,文化的产生离不开相应的人文条件和社会条件,都市文化就是这样的产物。信息化将人们的生活多角度、多层面的剖析在世人的面前,都市文化的影响力波及了每一个角落,甜蜜、幸福、轻佻、迷幻这些人类梦想的感受在都市中得到渲染;迷惘、绝望、无助以及种种人类的劣根性在都市中被放大,扩张。但正是因为这种鲜明的特征,让都市文化———都市艺术具有更为瞩目的艺术感染力和主流推动力。都市艺术的产生无疑是这个时代选择的产物。都市艺术在新的需求群体的支持下,无论架上,摄影,装置,行为,偶发等众多的艺术形式已收到艺术史和艺术鉴赏者的普遍认可,这不正是艺术的未来,艺术不死的最好证明。

[1]何政广,黄舒屏.现代心灵描绘大师——培根[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2]卡特琳·鲁格(法).艺术介入空间城市文化系列[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蒋原伦.策展人在行动[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3.

[4]王其钧.当代历史与艺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马永建.现代主义艺术20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6]杨先艺.西方艺术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贡布里希(英).艺术的故事[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

J209.2

A

1005-5312(2015)08-0027-01

猜你喜欢
都市生活面貌培根
微探险:见识不一样的世界
微探险:见识不一样的世界
蔬果们的七七八八
跟着网友游,开启一场都市生活美学之旅
想你所想 不止于车
新·面貌
日本直销商面貌写真
火腿培根,吃还是不吃?
开封后的培根该如何保存?
百货们的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