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本质之我见
——从艺术的本质意义出发

2015-10-29 16:41彭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直觉艺术作品本质

彭芳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艺术本质之我见
——从艺术的本质意义出发

彭芳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文章从探索艺术的本质意义出发,追问艺术到底为何物?通过对艺术本质循序渐进的剖析与理解,进一步的认为艺术的本质内涵是具有时代性与自身的美学意义,而且各个时代,甚至同一时代的理论家对艺术本质理解的层次和角度也各不相同。文章着重分析艺术的本质意义,从而得出对艺术本质更深层意义的理解与认识。

艺术的本质;艺术的本质意义;表现;模仿;形式

“什么是艺术的本质?为什么要对艺术的本质进行思考与探索?”这是从古至今被美学界和文学界一直探讨的话题。

现如今,当我们走进美术展览馆或者是美术博物馆观赏美术作品,在音乐厅欣赏音乐时,我想我们常常会面临两种情况:一种是我们会为经典的作品所感动,第二种就是我们常常在欣赏那些前卫性和先锋性的艺术家们所创作的作品时,我们可能会在心里想:“这是艺术吗?”所以,当我们面对以上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时,我们就必须了解他们所处的不同时代,然后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创造不一样的艺术作品,因此,当我们问到“什么是艺术”时,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不同时代的艺术作品,还有不同时代的艺术观念以及对艺术本质的不同认识。

一、艺术是创作主体情感的传达以及心灵直觉的表现

如果说;“艺术是情感的表现”。那么什么是表现呢?

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克罗齐就会回答说是——直觉。他认为:知识有两种形式,不是直觉的,就是逻辑的;不是想象出来的,就是从理智上得来的。总之,知识所产生的不是意象就是直觉。正如莫奈的《日出·印象》,这幅作品也正是艺术家莫奈的直觉结果,不过不是外部世界的景象的直接产物,而是从外在的自然现象出发,而这个印象也就是艺术家心灵中留下的表象,也是心灵直觉的表现。

艺术的本质其实也就是一种自我表现的说法。然而,是否人的任何情感以任何方式来表现、发泄,都能称之为艺术呢?所以艺术的本质也是一种自我表现的这一说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创作的实际,但在理论上确是片面的。它其实也是割断了艺术与外界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也就导致了艺术与大众的对立。

二、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与再现

在中国的古典美学中,从未没有纯粹的提过模仿说,但是它非常强调艺术家的情感表现归根结蒂离不开现实世界。如南朝画家宗炳在名篇《画山水序》中也说过:“况乎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也”。明代画家王履在《华山图序》中所说“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都把像自然学习视作为艺术创作的前提条件,而提出的更为明确而传递至今的“师造化”警言更是与“模仿说”的底蕴更为接近。

而进入近现代之后,随着对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和风格的关系,再现艺术论开始从艺术家的风格和语言角度来阐释它在审美上的自律性。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四个人画同一个地方,但画出来以后,在艺术语言和风格上都不一样。这也就说明,同样是再现的艺术作品,在受到艺术家个性的影响不同而呈现的审美特征也大不相同。

因此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模仿艺术和再现艺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甚至是不同的艺术家,都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而这一切也充分说明,再现艺术不仅是对外在世界的模仿,而且也具有自身独有的表达方式和审美特征。

三、艺术的本质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也曾在他的《艺术》一书中提出,各类不同的艺术,有各种各样的性质,但必定有一种是本质的和共有的,“没有它,一件艺术作品便不能存在,具备了它—尽管是在最小的程度上—艺术作品便不会毫无价值。这种特性是什么?能激起我们审美情感的所有对象中所共有的性质是什么?只有一个可能的回答—有意味的形式。在每件作品中,激起我们审美情感的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组合起来的额线条和色彩,以及某些形式及其相互关系。这些线条和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组合,这些给人以审美感受的形式,亦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而“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

可见,“形式说”看到了艺术作品所使用的物质材料或媒介的形式美具有特殊价值,看到了艺术语言不仅是艺术的目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也是对艺术独立性的发现。

总的来说,当我们谈论一件艺术品时,我们总不会忘记:任何艺术作品都是有具体的艺术家们所创造出来的,也就是说,艺术其实也就是以艺术家个人的一种审美感悟的方式来产生和创造的。但是从艺术作品的本身角度来看,艺术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家的审美情致而创造,它同时也作为满足广大人民的一种精神需要而存在。

因此,我们也可以知道,艺术其实就是人类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以一种审美创造的方式,然后为了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实践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与审美相关的精神产品,而这也是我对艺术本质的见解。

[1]克罗齐,朱光潜(译).美学原理.美学纲要[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3.

[2]黑格尔,朱光潜(译).《美学》.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

[3]克莱夫.贝尔,周金怀,马钟元(译).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1983.

[4]郑锦扬.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邹跃进.艺术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社,2008.

[6]邱正伦,冯洁.艺术学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J02

A

1005-5312(2015)08-0033-01

猜你喜欢
直觉艺术作品本质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好一个装不下”直觉引起的创新解法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一个“数学直觉”结论的思考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数学直觉诌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