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

2015-10-29 16:41于鹏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阿恩海姆运动感裸女

于鹏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解读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

于鹏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文章通过阿恩海姆艺术作品解读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理解“张力”的含义,分析如何运用倾斜、变形、频闪、物理运动等方式在作品中创造出视觉运动感,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阿恩海姆;张力;运动

在阿恩海姆的阐述中没有对“张力”给以明确的定义,但是他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词就是—“运动”,他认为视觉“张力”就是一种知觉运动,这种运动是一种独立的知觉现象,直接地或客观地存在于我们所观看到的物体中,我们要在不动的式样中感受到运动,实际上是外部的作用力对大脑和身体的刺激,从而打破了神经系统的平衡,激起的生理力与入侵力量的对抗,从而达到了暂时的相对的稳定性,这种相对的稳定性如果用英语来表述,“tension”这个单词是很恰当的,我们是在静止的物体的紧张的对峙中感受到“运动”,这种“不动之动”就可以称之为“张力”,笔者通过艺术作品解读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

一、从柯勒惠支的作品《织工反抗》分析由倾斜造成的张力

阿恩海姆在阐述倾斜与张力的关系时说:“如果想使某种式样包含着倾向性的张力,最有效最基本的手段就是使它的定向倾斜”。在德国画家柯勒惠支的作品《织工反抗》中,农民起义者的脚部是一条与画面边线平行的水平线,右上方的山丘与起义者高举的武器及头部连成了一条向左下方的倾斜线,形成了由上到下洪流般的极强烈的运动感,起义的人群和右边的垂直边线形成了一个尖锐而倾斜的放射性的倒梯形,将画面分割成了三个大块,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在这个倒梯形越靠近左侧尖角的起义者的身体和武器向前倾斜的角度越大,几乎是要冲出画面,使画面的运动感和速度感极为强烈。

二、从莫迪利阿尼的作品分析由变形造成的张力

阿恩海姆认为形状的偏离,即改变某些形状的原有构架(如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产生一种回归原有构架的简化趋势,或改变观赏者在以往经验的回忆中未发生改变的形状,形成紧张力,从而造成“具有倾向性的张力”。意大利著名人物画家莫迪利阿尼的作品《跪着的裸女》中女人体及被分割的背景画面在构成上以椭圆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连接在一起,在塑造的过程中改变了这些形状原有的构架,把原本具有较简单比例的形状拉长或压缩,人物头部是一个不规则的椭圆形,上半身是一个拉长的倒梯形,下半身是一个压缩的梯形,使简单的形状造成了扭曲的变形,形成了强烈的动感,同时扭曲的形状在空间中产生了深度上的偏离,也产生了一种紧张力,形成了画面的张力。

三、从杜桑的《下楼梯的裸女》分析由频闪产生的运动感

阿恩海姆认为:强烈的运动效果还可以从那些造成频闪运动的静止式样中产生出来,由形象的相似性和变化的连续性所产生出来的,是一个活动起来的知觉整体,这一知觉整体的活动性又因各个片段的互相重叠而得到大大加强。意大利未来派艺术家杜桑的《下楼梯的裸女》运用的是在当时属于一种全新观念的几何形式的抽象处理方法。在以往的写实手法上,当一幅画面只表现一种内容,就要尽量避免某一个动作或形态重叠反复在一起的做法。但是,由于杜尚选择了形式结构的表现手法,即淡化了对画中裸女五官形神具体的刻画,采用一种平面空间穿插叠加的形式手法,使得画中人物以不间断地连续性地走下楼梯的姿态,形成了频闪运动,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运动感和视觉张力,使人们仿佛听到裸女走下楼梯时那充满节奏感的脚步声。

四、从中国传统水墨作品中分析由物理力转化的视觉力

阿恩海姆还对由物理力转化为视觉运动力的方式进行了论述,他认为从静态的自然物和艺术作品中也可以知觉到强烈的运动,“任何一个艺术家或特定艺术时期的艺术风格,都可以通过其中的运动力被自由发挥的程度,判断出它们的精神状态”,中国清代著名画家朱耷的作品《墨荷幽禽》,画面构成非常简单,水中立着三片荷叶,一只小鸟落于残荷之上,右侧大片的荷叶用笔苍劲老辣,散锋行之,能看出其作画时行笔速度很快,笔笔相连,气韵生动;左侧的荷叶用了大小不同的六笔,侧锋为之,行笔缓慢,使墨沉入纸中,错落有致,尽显华滋,两根荷叶的茎则更显运动感,线条为中锋用笔,逆锋而入,行笔沉着,时快时慢,笔锋也在线条行进中扭转,呈现出自然的变化和很强的运动感,让观者感受到了画家作画时毛笔行进的过程。这就是阿恩海姆所指的“物理运动完全可以赋予那些能够呈现出它们的力量和轨迹的形状以生命感”,通过物理运动产生强烈的视觉张力。

阿恩海姆通过他对视知觉的研究,揭示了张力,即视觉运动的奥秘,在他所创造理论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具体艺术作品的分析,可以更清晰的看到倾斜、变形、频闪、物理运动等因素在变现视觉张力中所起到的作用,这是我们在进行艺术实践和鉴赏过程中的重要工具,以使我们更主动的表现和追求视觉运动力,提高作品的质量和鉴赏能力。

[1]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潘丰泉.形式与拓新——杜尚与《下楼梯的裸女》[J].艺苑,2010(03).

J05

A

1005-5312(2015)08-0093-01

猜你喜欢
阿恩海姆运动感裸女
运动感知觉训练对儿童注意力的改善效果研究——以乒乓球训练为例
非比寻常
1.98亿港元!常玉《曲腿裸女》拍卖价刷新纪录
常玉 《曲腿裸女》:巅峰绝唱
回忆
论西方绘画构图中的运动感
以摩尔雕塑为例解读阿恩海姆的空间理论
浅析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中平衡形式在《亚威农少女》中的运用及其形式美发展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表现”理论
解读阿恩海姆的运动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