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浒传中的“买市”

2015-10-29 16:41甘来冬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梁山泊宋江梁山

甘来冬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论水浒传中的“买市”

甘来冬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水浒传的叙事采用了先分后合的模式,先是多条线同时进行讲述众英雄上梁山的经历。从第七十一章(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开始,叙事的线索开始进行一次大的汇拢,开始了不急不慢的叙事。但是一条线叙事中在第八十二章(梁山泊分金大买市,宋公明全伙受招安)出现一大转折,转折前主要写梁山泊众英雄同朝廷的矛盾,转折后梁山泊众英雄跟朝廷站在了同一阵营,开始齐心协力破大辽,征方腊。就在这个转折中出现了有意思的一幕,宋江提出了用买市的方式,结束了他们多年的山贼身份。用买市的方式有没有一种历史的必然,买市在小说中有什么意义和作用?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水浒传;买市;考证;词源学

水浒传是这样记载的“宋江:‘恩相容复,小可水洼,自从王伦上山开创之后,却是晁盖上山,今至宋江,已经数载,附近居民,扰害不浅。小可愚意.今欲罄竭资财,买市十日。收拾已了,便当尽数朝京,安敢迟滞·亦望太尉将此愚衷上达天听,以宽限次。’”“次日,宋江又令萧让写了告示,差人四散去贴,晓示临近州郡乡镇村坊,各各报知,仍请诸人到山买市十日其告示曰:”

梁山泊义士宋江等,谨以大义布告四方:向因聚众山林,多扰四方百姓。今日幸蒙天子宽仁厚德,特降诏敕,赦免本罪,招安归降,朝暮朝觐,无以酬谢,就本身买市十日。倘蒙不外,賫价前来,一一报答,并无虚谬。特此告知,远近居民,匆疑辞避,惠然光临,不胜万幸。

宣和四年三月日,梁山泊义士宋江等谨请:

“萧让写毕告示,差人去附近州郡,及四散村坊,尽行贴遍。发库内金珠、宝贝、彩缎、绫罗、纱绢等项,分散各头领,并军校人员。另选一分,为上国进奉。其余堆集山寨,尽行招人买市十日,于三月初三日为始,至十三日止。宰下午羊,酝造酒醴,但到山寨里买市的人,尽以酒食管待,犒劳从人。至期,四方居民,担囊负笈,雾集云屯,俱至山寨。宋江传令,以一举十,俱各欢喜,拜谢下山。一连十日,每日如此。十日已外,住罢买市,号令大小,收拾赴京朝觐。”

一、语义学中“买市”的发展

从语义学来看,“‘市’和‘买’很早就是同义词《说文·贝部》:“买,市也。”都有“拿钱交换东西”的意思。虽然春秋时期就出现“市买”连用的例证,到汉代有所增加。

今君税敛重故民心离,市买悖故商旅绝,玩好充故家货殚。(《晏子春秋》卷三)

来者来,市买得……市买不得……市买不得,居官家室不吉。(《史记?龟策列传》)

但是从先秦到唐宋,“‘拿钱交换东西’的概念绝大多数由‘买’承担,‘市’偶尔为之。”直到元明清除了史书、仿古文言小说和文言笔记中“市”还承担“买”的意义外,“市”在白话著作中基本退出“买”的语义场,主要承担“市场”的语义。又《说文》中说,“市,买卖之所也。”《周礼》中也有“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论语》中“肆之市朝。”《孟子·梁惠王上》“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置于市,贾十倍。”明代刘基《卖柑者言》。这些“市”使用的都是它的本义,即市场。特别是唐宋以后,还会出现同义义素异序组合的现象,买市〈=〉市买,但是这种情况十分少见,多数“买市”的意义还是一种动宾结构。再结合水浒传的成书年代我们可以得知,水浒传中的“买市”实际上也就是购买市场的意思。

二、“买市”在词源学方面的考证

从词源学的方面来看,《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买市”“古时官府或豪富设立临时集市,招徕小经纪人,并给与赏赐,而使市场繁荣兴旺。以之作为一种德政或善举”。但是《汉语大词典》所给出的例子却并不能证明他所给出的解释。《汉语大词典》所举《古今小说》例。“王婆道:覆夫人,要热闹容易。夫人放买市,这经纪人都来赶趁,街上便热闹。'夫人道:‘婆婆也说得是。'便教王婆四下说教人知:‘来日柴夫人买市。'”故事后面讲到,郭威史弘肇二人听得说柴夫人买市,连夜去别处偷得一只狗,煮得稀烂,第二日来到柴夫人幕次前,赚得一两银子。郭威二人并不是作为中间商的经纪人,而是小生意的人,因为有人买市才来卖东西赚钱的。所以,汉语大词典给出的定义也是有待细细推敲的。《宋语言词典》上说“买市”谓“皇帝大臣等在节日的集市上大量购买货物,赏赐商贩,称为买市”。这一点在《东京梦华录》中确实可以佐证,孝宗皇帝孟享迴,就观灯买市,帘前排列内侍官帙行,堆垛见钱,宣押市食,歌叫支赐钱物,或有得金银钱者。

这条记载主要是写节日的隆重和皇帝的与民同乐的行为,与定义基本相符。

其次,宋代记载“买市”一词最丰富实当属周密的《癸辛杂识》,对周密《癸辛杂识》中“买市”研究最细致的还是杨观先生,他在《周密笔记俗语词杂》一文中对买市做了如下的分析。首先他列举了《杂识》中有关“买市”的事例,如《旧事》卷二《元夕》:“吏魁以大囊贮楮券,凡遇小经纪人,必犒数千,谓之‘买市’。”又卷一○《张约斋赏心乐事》:“现乐堂暖炉、满霜亭赏蚤霜、烟波观买市。”《杂识》别集上《德寿买市》:“隆兴间,德寿宫与六宫并于中瓦相对,令修内司染坊,设着位观,孝宗冬月正月孟享回,且就看灯买市。帘前堆垛见钱数万贯,宣押市食歌叫直一贯者,犒之二贯。”又引了反映“买市”风俗宋代,都市生活的几种笔记中均有相似的记录。如《梦粱録》卷一八《民俗》:“杭城风俗,凡百货卖饮食之人,多是装饰车盖担儿,盘盒器皿新洁精巧,以耀人耳目,盖效学汴京气象,及因高宗南渡后,常宣唤买市,所以不敢苟简,食味亦不敢草率也。”《都城纪胜·市井》:“孝宗皇帝孟享回,就观灯买市,帘前排列内侍官,堆垛见钱,宣押市食歌叫,支赐钱物,或有得金银钱者。”买市为宋时皇帝善举之一,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市场兴旺。如王壬秋《浣溪沙·焦油》:“买市宣和预赏时,流苏垂盖宝灯围。小铛烹玉鼓声随,金弹玲珑今夕是。鳌山缥缈昔游非,马行遗老想沾衣。”并结合《汉语大词典》和《宋语言词典》中的解释,得出了这样一个定义,“在节日的集市上高价购买货物,借机赏赐商贩,为古代官府或富豪推动市场繁荣的一种手段。”杨先生的考证不可谓不周全,定义也颇为准确。但是似乎还与水浒传中的“买市”难以实现完美的匹配。

三、“买市”在《水浒传》中的意义

事实上,水浒传中的“买市”最根本的目的不是为推动市场的繁荣,而是为了市义,为了分财。“宋江的最大好处是对投奔他的好汉‘尽力资助,端的挥金似土’。《水浒传》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买市’也只是将库内一部分‘金珠、宝贝、彩缎、绫罗、纱绢’等堆集山寨,‘招人买市十日’以为‘酬谢’之举,是一项‘赔本’的福利措施,根本与赚钱挂不上号,看不见一点市场经济的影子。史进上山落草,将自家的庄院一把火烧个干净,财产、银两是不大放在梁山好汉的心上的。”由此可见梁山“买市”是继承了传统的公益行为,在这一层面上,“买市”也就等于“市义”。另一方面,水浒传中的“买市”对梁山英雄来说也是自表决心之举。从经济上断绝自身的后路,让朝廷放心。所以,有人说认为这是一场经济风暴。“当时有三五千人辞别梁山,宋江皆赏钱物,宋江并让萧让写了告示,晓示临近州郡乡镇村坊,买市十日。并发库内金珠、宝贝、彩缎、绫罗、纱绢等项、分散各头领并军校人员。其余物品堆积山寨、尽行招人买市十日。四方居民、担囊负笈、俱至山寨。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从政治上的失败到经济的崩溃,让人扼腕叹息。”既然是场经济风暴,对梁山泊来说自然是一大劫难,这也是朝廷所希望看到的。

四、结语

综合所述,通过对“买市”做了语义学和词源学等方面的考证,我们发现“买市”一次在宋代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而这种内涵一旦被融入到小说中,会起到极佳的效果。水浒传中的“买市”一情节的引入,可谓是一箭三雕。梁山“买市”一节,对小说本身来说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情节,自“买市”后,梁山泊归顺朝廷的意向已定,为后文梁山众兄弟全心破辽,征方腊提供了客观现实的支撑。从风俗传统来看,这项风俗在宋朝已经十分常见,符合小说的真实性,它代表着官方的善举,是符合道义的。另一方面,宋江等人“买市”也符合小说对宋江一伙替天行道的义匪形象的塑造,这也为小说中一官一匪的合并提供了心理上的共同点,让读者更容易接受。

[1]施耐庵.水浒传[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2]叶桂郴.“买”、“市”、“购”的历时演变[J].古汉语研究,2011(04).

[3]杨观.周密笔记俗语词杂释[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0).

[4]时晴.从《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看中国封建社会市场经济的消长[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0(02).

[5]周兴福.《水浒传》经济思想简论[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5).

I207.412

A

1005-5312(2015)08-0158-02

猜你喜欢
梁山泊宋江梁山
“知心姐姐”孙二娘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水浒传》 中“梁山泊”意义探究
上大梁山(外四首)
梁山车展:最容易忽视的五款亮点产品
本期资深大厨:刘贡父
浅析“梁山泊”与“桃花源”的渊源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梁山泊“八百里”之说辨正
宋江给李逵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