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价值理念创新与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的完善

2015-10-29 16:41谢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价值观受众价值

谢琳

(北京 100024)

新闻价值理念创新与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的完善

谢琳

(北京 100024)

新闻生产环节中记者选择报道哪些事实、编辑决定如何编排新闻,还是新闻消费环节中受众挑选哪些新闻进行阅读、收听或收看,其选择依据和参考标准都离不开新闻价值。新闻价值应该是个开放的、动态的、不断调整和优化的体系,只要是能够满足社会和受众合理需求的、真正对社会和受众有用、有益的素质,都可以纳入社会主义新闻价值体系。新闻价值是客观的,但新闻价值观因人而异,实践中记者和编辑持有什么样的新闻价值观,用什么样的新闻价值观来指导具体的新闻传播活动,至关重要。所以,建立并完善明确的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是现阶段以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新闻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新闻理论;新闻价值;新闻实践;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

在一份报纸的版面上,为什么有的新闻占据大幅页面,而有的新闻却只能被排在边角余处?在一档电视新闻节目中,为什么有的新闻被重点播报,而另一些却以快讯、短讯甚至字幕的形式一带而过?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新闻类应用软件每日推送给用户的新闻又是怎样选择的?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涉及到新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即“新闻价值”。无论新闻生产环节中记者选择报道哪些事实、编辑决定如何编排新闻,还是新闻消费环节中受众挑选哪些新闻进行阅读、收听或收看,其选择依据和参考标准都离不开新闻价值。所以,有的学者将“新闻价值”戏称为新闻活动中“一只看不见的手”,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闻价值”一词产生于西方新闻界,关于其内涵、标准等方面内容的阐释经历了多次更新与发展。自1919年徐宝璜在其撰写的中国第一本新闻理论专著《新闻学》中专辟一章探讨“新闻之价值”问题①以来,我国新闻领域的学者和从业人员关于新闻价值的研究和探讨一直延续至今,在其定义、要素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和表述,但在如何区分新闻价值与新闻事实的属性、新闻功能等邻近概念上仍有不少争议,对于实践中新闻价值如何产生、如何评价等问题也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进步、传媒技术的发展、受众需求和接受习惯的变化以及新闻实践经验的积累,关于新闻价值的理论研究也需要不断深入,及时发现并勇于摒弃那些落后于时代、无益于社会的消极观念,借鉴西方新闻理论研究成果中的积极因素,最终提炼和提升属于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的独特理念。

本文将尝试梳理新闻价值与新闻事实属性、新闻功能等邻近概念的关系,并结合实践中新闻价值的产生过程、制约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提出几点建议。

一、与新闻价值相关的若干概念梳理

“新闻价值(News Value)”这一概念作为新闻学的一个术语,其首次明确提出及使用,见于1903年美国学者休曼所著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书中,休曼表述了他认为构成新闻价值的三个要素分别是:“报道适时、事实的兴趣和令人惊奇的事件”,标志着新闻价值理论在美国出现②。1919年,徐宝璜撰写了中国第一部新闻理论专著《新闻学》,并在第五章《新闻之价值》中指出:“新闻之价值者,即注意人数多寡与注意程度深浅之问题也。③”从此,中国学者也开始了对新闻价值问题的研究和论述。

关于“什么是新闻价值”的问题,即新闻价值的定义,国内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种是认为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的标准之“标准说”;一种是认为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自身具有的满足社会(受众)需求的特殊素质的总和之“素质说”;此外,还有一种认为新闻价值是一条新闻在社会上传播后所激起的反响程度之“效果说”④。黄旦的《新闻传播学》一书中使用的定义:“新闻价值者,就是指新闻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对之的需要”⑤,童兵在《比较新闻传播学》中说:“多数人认为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自身具有的满足社会(受众)需要的特殊素质的总和⑥”,以及展江在《新闻与大众传媒通论》里指出:“我们把能够构成新闻的信息中所含有的引起受众普遍兴趣的各种素质的总和成为新闻价值⑦”,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在新闻价值的定义上,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观点,即“素质说”。

既然新闻价值是一个关于“素质”的概念,那么最需要探讨的核心内容无疑就是构成新闻价值的各种“素质”究竟有哪些,应该是什么。国内新闻学理论的各种基础教材都将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总结为五个方面,即:及时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而西方新闻界较为流行的观点则认为决定新闻价值的要素有七个:及时性、冲击性、显赫性、接近性、冲突性、异常性、当下性⑧。不过,在我国学者刘建明看来,重要的不在于五个与七个之间的区别,而是这些传统新闻价值理论中的所谓要素都“不是新闻价值,而是某些新闻事实的特征”,并提出现代新闻价值应该是指“新闻满足受众需要所表现出的效用和意义”,即“有用、有益、有效”才是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⑨。

笔者认为刘建明的观点将我国的新闻价值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与新闻价值的本质更加接近。及时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是决定某一个事实可以成为新闻的素质,但不能决定这个事实经过加工成为新闻以后是否一定能够满足社会及受众的需要。例如,我们都熟知的西方新闻界一句关于新闻价值的经典描述“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那么如果以传统的“五要素”或“七要素”说加以判断的话,那么“人咬狗”因为具有反常性而具有新闻价值;但若以“有用、有益、有效”作为要素重新加以审视的话,“人咬狗”除了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以外,对社会和个人都别无其他益处,因而并不具有新闻价值。

无疑,“有用、有益、有效”可以被视为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但仍然存在不全面、不准确以及在实践中缺乏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等问题。它显然没有涵盖现阶段我国新闻实践中构成新闻价值的所有要素,并且在未来的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进步、媒体技术的更新、新闻从业人员职业修养和技能的提升以及受众需求的,新闻价值还应该并且一定会纳入新的要素。

那么,在新闻事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究竟由谁说了算?是新闻媒体的编辑和记者,还是实实在在的每一个受众?哪些因素应该作为判断新闻价值的标准,哪些必须从现有的新闻价值构成要素中摒弃,如何进行取舍?要回答上述这些问题,就必须结合新闻实践,具体分析新闻价值的产生过程以及各种制约因素。

二、实践中新闻价值的产生和制约因素

在新闻实践中,新闻价值究竟是如何产生和实现的?首先,当我们说一个事实具有“新闻价值”时,新闻价值是这个事实本身客观存在的属性;但是,如果某报刊记者认为这一事实没有新闻价值而不报道,或者记者认为其具有新闻价值进行了报道并且被编辑排在版面的醒目位置,这时新闻价值则是编辑和记者的一种主观选择;最后,当读者拿到报纸时,在看了一眼新闻的标题之后不感兴趣或者认为跟自己关系不大而决定忽略这则报道时,那么即使这一事件具备新闻价值的某些属性,即使编辑和记者都认为它具有新闻价值,在这位读者这里,新闻价值可以说完全没有实现。而如果假设现实中这样的读者有相当可观的数量,那么我们是否还能说这条新闻具有“新闻价值”呢?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新闻价值的产生包括两个方面:事实本身具有的客观属性,以及编辑和记者根据社会和受众的客观需要、结合实践中积累的客观经验而对事实判断和选择的行为。就产生过程来看,新闻价值的本质是客观的,“新闻价值是实践带来的结果。⑩”而具体到新闻事实的发现、报道、编辑、传播和接受的各个流程和环节,记者和编辑的选择无疑是新闻价值产生的核心环节。正如美国社会学家盖伊·塔奇曼在其撰写的新闻教材中所指出的:“新闻价值是一种协商的现象⑪”,“编辑会议具有界定新闻价值的功能⑫”。

新闻工作者在“协商”和“界定”新闻价值时,必然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些因素包括国家和社会的意识形态、政治立场、经济利益、文化观念以及传播技术等;而从编辑和记者个人的角度来看,起决定作用的则是其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结合所积累的客观经验而形成的关于新闻价值的基本认识和理念——即“新闻价值观”。新闻价值观是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价值所形成的一系列思想和观念⑬,新闻价值的本质是客观的,但新闻价值观却是主观的,因人而异,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教育背景、职业素养和价值观念等都会影响到其新闻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毫无疑问,在实践中记者和编辑持有什么样的新闻价值观,用什么样的新闻价值观来指导具体的新闻传播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大问题”⑭。

新闻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社会整合、舆论引导和公民教育的使命,而正确和积极的新闻价值观则是决定这些重要的使命和责任能否最终实现的核心。不同的国家和社会,一定持有不同的新闻价值观;甚至在同一个国家、同一家媒体,每个新闻工作者所信奉的新闻价值观也会有所差别。不同的新闻价值观之间存在着优劣之分、对错之别,如何坚持并不断吸收、借鉴积极的因素,摒弃错误的、落后的、不合理的内容,形成并最终建立统一和完整的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将是现阶段以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新闻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的几点建议

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对于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积极的新闻价值观,将促进新闻事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建设和人民生活,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自我约束力。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以不断完善新闻价值体系为基础,其前提是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严格遵守新闻价值规律。十八大以来,“新闻价值”的问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在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就提到:“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⑮。关于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的活动、出席的会议,不再以职位高低为标准决定是否报道以及如何报道,而是以新闻价值为依据,在政策上为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助力和保障。

新时期,社会环境和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变化,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客观现实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提出了更严格、更紧迫的需求。借鉴近几年来国内学者们在新闻价值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并结合对新闻实践活动的观察和思考,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的建立和完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社会主义的新闻活动必须遵循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满足更大范围内受众对新闻的正常、健康、积极的多方面需求,同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映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⑯”新闻价值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不断调整和优化的体系,正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经过长期的建设、补充、筛选等过程之后,才最终形成明确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要是能够满足社会和受众合理需求的、真正对社会和受众有用、有益的要素,都可以纳入社会主义新闻价值体系,经过新闻实践和受众的检验,最终形成明确的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

其次,在新闻活动中始终贯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要尊重科学精神,全面了解和深入掌握社会实际,坚持客观的新闻规律,重视新闻价值的理论研究工作。要秉承人文精神,始终考虑到受众的需求以及新闻活动的社会效果,始终把对人的命运的关怀、对人的生活的关注置于新闻事业的首位。正如童兵教授所强调的:“一个传播者对于人的命运、疾苦、欢乐是不是时刻铭记在心,对于人民的事业进退、兴衰、成败是不是激动感奋,对于危害人民利益的坏人坏事作风坏行径能不能拍案而起大声疾呼,对于人民嘱托的任务能不能千方百计排除万难按时优质完成,总之,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不显现一个传播者有无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强弱多寡。⑰”

再次,拓展全球视野,建立人类共识。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关于新闻传播活动的任何方面、任何内容,我们都不可能关起门来研究和探讨。“过分强调地域的接近性会导致受众只关注本地的新闻而对整个国家和世界的新闻视而不见。在全球化时代,这种新闻价值观念显然是有害的。⑱”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中,除了有用、有益、有效之外,还应该增加“必要性”一项。促进受众对于全球问题、全球治理的关注,增进受众对于其他国家文化和生活状况的了解,“全球视野、人类共识”在新时期对于受众来说是必要的,应该成为新闻价值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在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还必须警惕政治化、商业化和娱乐化等错误倾向,避免给新闻传播活动造成消极甚至恶劣的影响。例如,各级党的机关报和行业报纸以及各级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仍然受到政治的束缚,对于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基本不遵循事实的新闻价值,依照领导人在党内的排序来安排相关新闻在报纸版面或电视新闻中的位置⑲;近年来在电视、广播、报刊和网络上屡屡出现甚至被过度报道的暴力侵害、虐待少年儿童的新闻,呈现出新闻商业化、“小报化”的倾向;盲目追求名人效应,过度曝光名人私生活等“狗仔队”新闻所造成的全民娱乐化现象等等。

注释:

①童兵.比较新闻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09.

②郑保卫,刘新利.论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新闻价值观[J].今传媒,2010 (08).

③徐宝璜.新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24.

④同①第110页.

⑤黄旦.新闻传播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159.

⑥同①第111页.

⑦李永健,展江.新闻与大众传媒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5-6.

⑧梅尔文·门彻(美),展江(译).新闻报道与写作[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3:79-83.

⑨刘建明.传统新闻价值观的自我颠覆[J].当代传播,2002(05).

⑩同⑤第165页.

⑪盖伊·塔奇曼(美),麻争旗,刘笑盈(译).做新闻[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8:64.

⑫同⑪第56页.

⑬彭菊华.新闻学原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83.

⑭杨保军.新闻价值观念与新闻价值创造[J].国际新闻界,2003(03).

⑮陈力丹,张勇锋.领导人报道回归新闻价值标准[J].青年记者,2013 (01).

⑯熊立明.浅论社会主义新闻的价值观[J].实事求是,1991(01).

⑰童兵.科学和人文的新闻观[J].新闻大学,2001(02).

⑱郑保卫,刘新利.论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新闻价值观[J].今传媒,2010 (08).

⑲陈力丹,张勇锋.领导人报道回归新闻价值标准[J].青年记者,2013 (01).

G210

A

1005-5312(2015)08-0251-02

猜你喜欢
价值观受众价值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