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字交互时代下书籍设计的发展

2015-10-29 16:41朱欢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纸质书籍媒介

朱欢

(宁波大学艺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浅议数字交互时代下书籍设计的发展

朱欢

(宁波大学艺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古往今来,书籍一直是人类获得信息、传递知识的主要媒介。在“数字媒体时代”的今天,各种新兴媒体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以往的阅读习惯及方式。书籍是人类进行文化传播的载体,是人们进行语言与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在数字交互时代的今天,除了纸质书籍形态外,还出现了以多媒体形态为主的电子书籍,使书籍从静止古朴的印刷品转变为动态的多元化的新媒介,从而使书籍的载体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此时,书籍的纸质材料及印刷等工艺情怀,应该何去何从呢?

书籍设计;数字交互时代;革新

一、顺应交互时代的潮流,大力发展多媒体形态的电子书籍

日本muji的灵魂设计师原研哉曾明确指出电子媒介与书籍相比的优势:在于速度、量的大小,书籍和电子媒介都不能相提并论,但他也指出电子媒介无法完全取代纸质书籍。在数字交互时代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信息载体的选择也就越来越多,书籍的缺点也就随之而现,信息存储量小、体积厚重、易脏、不易保存都是它的缺点。此时电子书籍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是书籍设计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从全方位不断革新纸质书籍,博采众长

纸质书籍具有很多的优点,包括可触摸、有重量、有手感等特性,阅读纸质书籍产生的充满亲和力的使用感受是其他媒介难以替代的。所以,在当今的交互时代之下,纸质书籍应该越来越多样化,精致化,发展纸质书籍设计。

1.要从继承传统之上发展革新纸质书籍,中国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曾谈到现代中国所设计制作的书基本为西方样式,而现代中国所推行的书籍装帧教育也是西式的,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正如吕先生所总结的:“传统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具有生命力的宝藏,因此,汲取过去传统的养分,结合当代的审美和运用现代的技术,创作出让年轻人喜爱的书籍。”中国传统书籍的装订方式丰富多彩,中国古代书籍历经千年取得的成绩,即使是在电子交互高速发展的今天,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需要当代的中国设计师去继承发展。

2.对于西方的设计文化,博采众长,开拓新要素,包括:材料、包装、装订、激光技术新印刷技术等。对于西方的好的文化,我们要充分的吸取,对于那些不好的糟粕,要敢于充分的舍弃,大胆的开拓新的事物。书籍作为一种产品需要包装,包装是读者接触书籍的第一印象。好的包装能吸引读者的视觉,并产生心理暗示;材料的选择首要考虑到环保回收、预算、手感、材料、工艺等。传统的材料基本局限于纸、金属、木材、皮革等。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使更多的新型的高科技材料被采用。装订书籍的方式也更加的多样化。一些技术的提高和成熟使原来一本书不可能出彩之处可以得到出彩。比如原来在书籍中进行镂空处理会受到刀口大小的限制,镂空的尺寸和形状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现在印刷中激光的出现,可以使任何镂空形状出现在书籍的任意的部位。印刷技术越来越细化,出现了很多的特种油墨,例如,可以在黑暗里发光的油墨,这是以前所没有的技术。印刷的部位也更加的全面。

三、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发展

在纸质书籍将被数字传播媒介替代的声音此起彼伏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数字媒介上的信息转变成了油墨文字,通过纸质媒介传播开来,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性质的媒介在相互碰撞的同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渗透,提到多媒体,首先让人联想到的就是信息量巨大、汇集了各种视听元素通过动态等手段使信息传播更生动形象,阅读信息的过程也更轻松愉快且记忆深刻;而谈到纸质书籍,又总是让人联想到阅读时触摸纸张产生的真实感、亲和力以及随时随地可阅读的自由感;两种媒介各有优势,各有特点且又不能完全相互替代,能否将两者结合起来,创造一种兼具两种不同媒介优势的新产品将提到未来书籍设计的议程上。几年前日本就发明了将电子仪器与纸质书籍相结合的新产品,这种不同媒介的合作使得印刷书籍可触摸纸张的阅读魅力与多媒体的视听动态等优势结合,互补共存。现在国内市场上已经出现类似配合电子设备的新型书籍,这样的书籍可以在阅读时发声,这使人联想到未来书籍设计也许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技术手段,通过一些特定的工具,为翻阅纸质书籍增加丰富的感官体验,将纸质书籍设计的人情味融合到现代交互设计之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交互时代的当下,找出书籍在这样一个信息传递多元化的社会存在意义和本质,去赋予书籍这种信息媒介的新的生命力,这也是书籍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时代赋予设计师们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在当下,发展一切书籍设计的可能,把各方面有力的因素都运用起来,尽情的开拓新材料,新科技,新包装,新形式,糅合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纸质与交互电子,人情味和科技,博采众长,也许这才是书籍设计的方向所在。

[1]吕敬人.敬人书籍设计[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1.

[2]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3]陈瑜.现代书籍设计新趋势[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J524

A

1005-5312(2015)08-0062-01

猜你喜欢
纸质书籍媒介
鲁迅与“书籍代购”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最优雅的媒介
书籍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纸质书与《北京是个好地方》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