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焚烧的“狼烟”何日不再升起

2015-10-31 10:17孙洁
中国农村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狼烟农作物秸秆

文|本刊记者 孙洁

秸秆焚烧的“狼烟”何日不再升起

文|本刊记者 孙洁

解决秸秆焚烧的难题,关键在于因势利导,从源头遏制秸秆焚烧。各地应按照政策支持、示范引导、农用为主、产业发展、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方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充分调动企业、合作社和农民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

自北方开始进入供暖季以来,我国东北大多数地区持续出现严重污染天气。相关部门的分析指出,雾霾的形成,除了和供暖季的燃煤有关,农村焚烧秸秆亦对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近几年,随着老百姓对空气质量的关注,秸秆焚烧作为致霾的元凶之一,受到各种议论。且不论秸秆焚烧到底对空气污染造成多大的影响,难道对于秸秆的处理,真的就只能“一烧了之”吗?

秸秆为什么被烧掉?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他农作物(通常为粗粮)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秸秆也是一种粗饲料,特点是粗纤维含量高(30%~40%),并含有木质素等。木质素、纤维素虽不能为猪、鸡所利用,但却能被反刍动物牛、羊等牲畜吸收和利用。

秸秆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为什么被农民“用脚投票”,变成“一烧了之”的累赘了呢?

据了解,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农民自己用不着。中国农民对秸秆的利用有悠久的历史,只是由于从前农业生产水平低、产量低,秸秆数量少,秸秆除少量用于垫圈、喂养牲畜,部分用于堆沤肥外,大部分都作燃料烧掉了。但是现在,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较多,农村空心化的状况越来越严重,导致秸秆作为燃料的需求不断减少;再加上现在主要使用煤气灶和电磁炉,用柴火做饭少之又少,秸秆已经不再是“宝贝”了;另外,由于秸秆还田的技术并不成熟和实用,加之秋收紧接着就是小麦播种,时间太紧张,要在寒露之前的三五天干完,所以处理秸秆对很多农村家庭来说就成了“累赘”。

二是秸秆利用尚未形成有效的产业模式。在今年由国际绿色经济协会主办的“2015中国秸秆产业化大会”上,中粮集团生物能源事业部总工程师严明奕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途径主要包括:造纸、饲料、发电、沼气、燃料乙醇等。从生物质利用来看,秸秆发电是比较低端的利用,且大部分工厂在亏损,只有少部分出现盈利;用微生物发酵制造沼气,沼液里面会有很多无机物比较难处理;造纸方面则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回报率只有3%~4%,建一个厂起码要运转20年以后才能赚钱。因此,目前大部分地方并未形成农作物秸秆深加工产业化的常态模式。

三是政府提供的补贴不足,并未起到真正的疏导作用。据农业部生态总站副站长王久臣介绍,当前我国没有出台系统性的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已出台的大多是项目制,并非年年都有。当前的政策主要围绕秸秆综合利用产品,对生产企业给予支持,先后出台了鼓励秸秆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补贴激励政策,包括对秸秆能源化利用企业消耗秸秆提供专项财政补贴;对使用秸秆生产电力、热力、代木产品给予所得税减免优惠;而在秸秆收储运、终端产品应用等薄弱环节缺乏相应的政策措施。同时,秸秆来源量大面广,遍布全国,却缺乏普惠性的扶持政策。

因此,尽管很多地方已经意识到,“以疏为主、疏治结合”才是解决秸秆焚烧的良策。但事实上,小小的秸秆,这几年已成为各级政府棘手的问题,尽管疏治结合并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但效果并不理想。

循环农业使秸秆变废为宝

秸秆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尹成杰介绍:“据有关专家测算,农业每投入一块钱种玉米,五毛钱生长的是籽料,另外五毛钱生长的是秸秆。”我国是农作物秸秆生产大国,去年的粮食产量是6.2亿吨,按照1∶1.5的谷草比来计算的话,我国农作物秸秆的理论产量应该是9亿吨左右。另据了解,从热量的角度来看,秸秆燃烧值约为标准煤的50%。一吨普通秸秆的营养价值与0.25吨粮食的营养价值相当。我国农作物秸秆理论产量为9亿吨,若全部用于燃料可折合约4.5亿吨标准煤的热值,如果将其全部作为饲料来利用也相当于2亿吨粮食加工成的饲料。

但是,秸秆的资源化利用率并不高。据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马荣介绍,2014年秸秆综合利用的收集量达到8亿多吨,利用量达到6亿多吨。到去年为止,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为78%。目前全国每年约有20%的秸秆在农村腐烂或焚烧,没得到有效利用。

如此巨大的资源和能源,在我国却被白白浪费掉,实在是非常可惜。不仅如此,秸秆焚烧排放的颗粒物在气象扩散条件不利时,会助推雾霾的发生,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无论如何,都到了下大决心为秸秆利用找出路的时候了。

科技创新一直是驱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通过部署国家科技计划,有效突破了一批制约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核心关键技术,构建了一批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建成了一批体现技术特色、区域特色的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科技示范工程,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的商业化运营奠定了良好的模式基础。

2015年10月,科技部联合农业部认真梳理凝练了“十五”以来国家科技计划支持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技术成果和典型应用案例,在此基础上编制形成了《农业废弃物(秸秆、粪便)综合利用技术成果汇编》。

实际上,从全国来看,并不缺少秸秆禁烧的成功案例:

今年“三夏”期间,针对秸秆焚烧的难题,江苏省盐城市多措并举:立足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基础,全力推进秸秆肥料化利用;适应食草畜禽产业发展要求,大力开展秸秆饲料化利用;围绕生态健康养殖,积极开展秸秆垫料化利用;紧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狠抓秸秆菌料化利用;拓宽秸秆利用渠道,大力开展秸秆工业原料化利用;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目标,扎实开展秸秆燃料化利用,力争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在全国首创“联耕联种”的江苏省射阳县,整村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由村(居)牵头,整合所有农机具(手),组建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土地全托、半托或代耕代种协议,实行统分结合的“联耕联种”种植模式,将分散土地集中起来,成匡连片,发挥大中型农业机械作用,推进农机作业和秸秆还田,解决秸秆焚烧、乱抛隐患,让各级干部从抓秸秆禁烧工作中解放出来。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有水稻种植面积48.6万亩,小麦、油菜种植面积30.31万亩。据当地农业部门测算,区内常年农作物秸秆产量达28.66万吨,可收集利用量达25.75万吨左右,也就是说有9成以上秸秆可用稻草还田、发电、做饲料等,使秸秆综合利用率走在全省前列。上虞区采取财政补助激励机制,打造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链,让秸秆变废为宝,产生新的价值,得到种粮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的积极响应。为让秸秆焚烧“老大难”最终不再难,上虞区各级部门下大力气落实秸秆禁烧、寻找“出路”等措施。一方面强化宣传,科学引导,让农民深化对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的认识,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秸秆焚烧对空气污染的危害性。同时,加大投入,采取合理的财政政策,对因禁烧秸秆而产生额外支出的农民进行补贴,对购置大中型秸秆还田机、秸秆粉碎机等农机进行补贴,建立秸秆收集、运输、处理环节的绿色通道。

另一方面,上虞区政府还在秸秆变废为宝上做文章,寻找到一个长远解决秸秆焚烧的好办法——充分利用浙江春晖环保能源再生能源秸秆发电新技术,由区财政拿出460万元,在谢塘、崧厦和盖北镇建立三大收储中心,实施秸秆收储体系建设。与此同时,肥料化利用也是该地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主渠道,预计今年有将近20万吨农作物秸秆实施粉碎还田。此外,上虞区还尝试秸秆饲料化利用,现已有7家饲料加工企业利用秸秆青贮、发酵等技术,把农作物秸秆加工成羊、牛等畜禽饲料。这些“妙招”对上虞区有效遏制秸秆野外焚烧现象,积极倡导秸秆循环利用起到积极作用。

秸秆综合利用需标本兼治

想熄灭耕地里经常冒出的“狼烟”,仅靠堵是堵不住的。第一,不可能二十四小时盯着农民的地;第二,封堵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耗费的成本,完全可以用来做疏导,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让农民愿意将秸秆回收利用,而不是一烧了之。有些地区实施严苛的封堵政策,把基层折腾得够呛,农民和基层公务员颇有怨言。

解决秸秆焚烧的难题,关键在于因势利导,从源头遏制秸秆焚烧。比如推动秸秆粉碎还田,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不过,这个办法在推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秸秆粉碎,要花钱;想让粉碎的秸秆深埋入田,要深耕,更要花钱。目前来看,秸秆粉碎只有农机补贴,对深耕和秸秆粉碎补贴,各地并没有统一的相关政策。如今,种地成本越来越高,对农民来说,多出几十块的花费会心疼。

说到底,农民焚烧秸秆,还是不愿意多花钱。那么,这个钱,就需要政府想办法解决。直接一点的,比如河北、上海、哈尔滨等省市出台有深耕补贴政策。间接一点的,如利用市场化的路子推动秸秆回收利用、政府支持建立“秸秆电厂”、通过在农村设立秸秆收集经纪人来回收秸秆等。总之,想让农民不焚烧秸秆,地方政府更需要做好的是因势利导,围追堵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秸秆烧还是不烧,看似很简单,但是对农民来说,背后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关系。想让农民不焚烧秸秆,还是得地方主政者多站在田间地头、站在农民的立场上想一想。

可喜的是,这些问题如今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近日在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暨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现场会上强调,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复杂、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按照政策支持、示范引导、农用为主、产业发展、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方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充分调动企业、合作社和农民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确保到2020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据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马荣介绍,近期发改委正在会同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研究关于加快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另外,发改委会同农业部、财政部、环保部即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通知。农业部也有消息透露,在秸秆综合利用上,拟从2016年开始,每年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遴选技术成熟、规模较大、产业化程度高、实现商业化运作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培育可持续发展的龙头企业。

这些都是进一步加快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的利好消息,“十三五”期间,秸秆的处理问题,或许可得到更好的解决。

猜你喜欢
狼烟农作物秸秆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访北城滩古烽火台遗址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狼烟四起
马嵬坡怀古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