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关村”等看齐
——筑就杭州特色

2015-11-01 08:00杭州市科委政策法规处处长徐长明
杭州 2015年10期
关键词:高新区中关村示范区

杭州市科委政策法规处处长 徐长明

向“中关村”等看齐
——筑就杭州特色

杭州市科委政策法规处处长徐长明

2015年8月2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杭州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杭州成为国务院批复的第10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总体要求和国务院批复的具体意见,杭州市正在学习已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经验,研究制定加快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实施方案,编制示范区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积极开展先行先试。

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成都是较早批复建设的示范区,他们在体制机制创新、创新政策等方面开展了先行先试,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对杭州有借鉴意义。

示范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全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示范区是“一区多园”,基本覆盖了北京市区的高新产业园区,在管理体制上采用了管委会模式。中关村建立了部市会商机制和院市合作机制,搭建了跨层级跨部门联动的三级协调管理机制。北京市层面成立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北京市政府会同部际协调小组相关部门,共同组建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中关村创新平台),负责落实示范区建设的各项重大决策,整合资源。

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张江高新区为核心,示范区也是“一区多园”,逐步向上海市区产业园区拓展,在管理体制上也采用管委会模式,建立了市区两级管理协调机制。上海市成立了上海张江高新区暨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由上海市副市长担任组长,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分园管理机构为小组成员;成立上海张江示范区管委会,管委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主要承担政策研究、协调有关部门落实示范区建设重大决策和专项资金管理等工作。

深圳经济特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全国首个以城市为单元的示范区。在管理体制上,深圳成立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由市科创委承担规划、统筹和协调示范区建设等管理工作职能。

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成都国家高新区为核心建设,是西部地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四川省、成都市分别成立了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基于高新区为核心建设的实际,目前由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具体承担示范区建设管理职能。其它,武汉东湖、天津都是高新区为主的管理体制。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由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等8个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组成,江苏省政府设立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落实示范区建设重大问题,建立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服务机构,推进落实示范区建设各项部署和工作任务。苏南五市及各国家高新区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服务机构,结合实际制定各自具体建设方案和措施,形成上下联动、统一高效的工作机制。

政策创新凸显地方特色

中关村的政策集中利用北京中央级事业单位集聚优势,通过深化中央级事业单位的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加快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示范区创新发展先行先试,形成了去年1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向全国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普遍推广和应用的“6+4”政策,也提供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优惠政策目录。

上海把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两大载体,以促进知识原创和高技术成果转化为重要支撑,以金融和人才为突破口,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试点。上海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关于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促进金融服务创新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三个重量级先行先试创新政策,在吸引海外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引进高端创新人才团队、高校创新成果转化和金融创新等方面,全力支撑示范区建设。

深圳市突出地域区位和市场主导优势,突破传统的成果转化模式,在科技金融、深港科技合作和新型研究机构建设三方面积极推行先行先试改革。构建地方性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深圳地方性金融机构支持深圳本地企业创新创业和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强香港科技园与深圳高新区两区联动,充分利用香港的国际化创新资源优势。给予新型研究机构事业单位性质,享受税收优惠,支持新型研究机构发展。目前,以企业为建设主体的新型研究机构已成为支撑深圳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成都市突出城市创新创业氛围营造,多项举措打造创业之城和西部区域创新中心。启动“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举办常态化系列化的“创业天府菁蓉汇”品牌活动,打造创业服务品牌。建设成都“科创通”服务平台,集聚创新要素和服务产品,促进资源开放共享。出台“成都十条”,以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为核心,着力突破高校院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障碍。

杭州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特色

根据批复,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以杭州国家级高新区(杭州滨江高新区和萧山临江高新区)为核心建设的。下一步,浙江省及杭州市将根据示范区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一区多园,向创新资源集聚、基础较好、绩效突出的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等拓展。杭州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特色也比较鲜明。

一是战略定位突出了“互联网+”。批复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杭州创新资源集聚优势,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以科技创新和“互联网+”推进转型升级,全面提高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努力把杭州国家级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示范区、互联网大众创业集聚区、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全球电子商务引领区和信息经济国际竞争先导区。

二是突出创业创新生态建设。要在杭州优美的自然环境和适宜的居住环境基础上,结合区域发展特点,积极在跨境电子商务、科技金融、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人才集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互联网创新创业等方面先行先试,打造类似硅谷的创业生态系统,激发市场各类主体活动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大众创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用万众创新撑起发展新未来探索经验。

三是要发挥浙江市场机制先发和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加强对民营经济自主创新的战略引导,完善鼓励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机制和引导机制。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走出去,引进来”,通过国际并购整合掌握核心技术,实现技术跨越。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社会各领域,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猜你喜欢
高新区中关村示范区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我的梦
遂宁高新区
广东新认定6家省级高新区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高新区“三十而立”——高新区成全省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四川新增7个省级高新区
贵阳首发白皮书:五年建成主权区块链应用示范区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