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民间彩印花布民俗图案的艺术探究

2015-11-02 16:38王大春
艺海 2015年4期
关键词:鲁西南寓意图案

王大春

[摘要]以嘉祥为代表的鲁西南一带的民间彩印花布是深受民众喜爱的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其彩印花布图案具有色彩鲜艳、构图饱满、结构紧凑、装饰性强等特点;题材多取自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乌兽虫鱼、花草果蔬为内容,借用成语、寓言故事、民间传说中的吉祥寓意,展现了广大百姓最朴实的祈福避灾的心理愿望。

[关键词]彩印花布 鲁西南 民间印染 图案 寓意

历史悠久的古老民间印染工艺,以其醇朴、单纯和浓郁土味儿的民间艺术形式,独树一帜于漫长艺术领域里,独花一枝,宛若路边野花,没有大雅之堂的辉煌与尊贵,却以名不见经传的本我朴素,坚韧的流传于民间,源百姓之本,实用于百姓之衣食住行,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占据了以朴拙通俗为艺术特质的一席之地。图案与工艺美术史论家张道一先生在其《张道一论民艺》(1)一书中,便把艺术分为:宫廷艺术、宗教艺术、文人艺术、民间艺术四大类。“不论贵族的宫廷美术、士大夫的文人美术,还是佛教的宗教美术,都是在民间美术的“母型”中派生出来的。”由此可见民间艺术在艺术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自古以来齐鲁地区便以“蚕桑女红”而闻名,在司马迁所著《史记·货殖列传》中有文:“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鱼盐”,“冠带衣履天下”的描述。临淄、定陶、亢父(济宁)曾是汉代时期的纺织手工业中心。汉代史游的《急就篇》中也有相关的描述:“齐国给献素缯帛,飞龙凤凰相追逐。”由此可见,汉时山东地区的染织工艺已经达到了相当精湛的技术制作和艺术水平。

民间彩印花布展示的是原生态的朴拙与大方。彩印花布在民间曾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农村生活的许多方面,实用性强。鲁西南民间印染花布是曾经深受民众喜爱的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包括彩印花布、扎染花布和蓝底白印花布三种。都是溶实用、艺术、审美为一体的产物。其中彩印花布尤为突出,地方色彩更加浓郁,与民间百姓的衣食住行用以及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着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有着深广的群众基础,有过辉煌的历史。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手工艺技术彩印花布不仅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而且更具有民俗生活整体的精神文化特征。因此,对濒临失传的这门手工技艺的发掘整理保护迫在眉睫。

彩印花布图案具有色彩鲜艳、构图饱满、结构紧凑、装饰性强等特点;题材多取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鸟兽虫鱼、花草果蔬为内容,借用成语、寓言故事、民间传说中的吉祥寓意,展现了广大百姓最朴实的祈福避灾的心理愿望。

鲁西南一带彩印花布图案的题材很丰富,多采用其谐音以求吉祥的动植物来组织画面。植物形象有牡丹、莲花、梅花、菊花、藤蔓枝叶、葫芦、石榴、葡萄等。动物形象有龙、凤、虎、狮、猫、鱼和喜鹊等;图案题材与画面组织始终遵循着“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意向表达,形式概括而不失深意。民间彩印花布图案在选材上多以求子祈福、招财纳福和驱邪保平安为表现内容。

鲁西南地区的彩印花布主要实用于包袱、门帘、床围、枕顶、桌围、褥面、被面、挂毯等单幅制作方面。以印花包袱为例,包袱在农村用途很广,嘉祥当地风俗结婚仪式必须用彩印大包袱包裹陪嫁衣被、箱柜、用小包袱包盖梳妆台,并用专门织的包袱带捆扎,娘家婆家来来去去,馒头水果、衣物鞋帽、针线什物,均用彩印花布包装携带。

鲁西南彩印花布的图案组织方面,大体可分为花团锦簇的团花为中心图案、折枝散化为辅助、系统的遵循图案规格的角隅纹样、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等技法。衣料花型的组织多以小花型为单位纹样作散点式编排以四方连续做无限重复,大花型的四方连续则作为完整设计图案实用于一整幅被面褥面,图案语言多种结合,如二方连续、角隅和适合纹样等;帐檐常用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组织图案形式,周围修饰以二方连续印花边;单独型的适合纹样图式则通常用于包袱、枕顶、桌围、门帘。大包袱的图案纹样效果最为独立完整,有的是几种纹样拼印和在一起,有的是将一个单独纹样并排重复或以中心为圆点做四方旋转排列,或上下对称或正反对印,将纹样填满包袱面,构成丰富的画面效果。

鲁西南民间彩印花布的构图饱满奔放,图案纹理排序有致,运用大小不一的点,或连续成线感,或密布或散落处理成疏密有致的虚面,在疏密、虚实关系的处理上,给主体物象起到了疏密有致的衬托作用,带给人丰富的视觉感。在构图上,主体物象力求饱满整阔,占整个画面的中心部位,然后用小花型及排列有序的点进行填充装饰,物象之间的交插对应形成一种疏密、主次的灵动感觉。同时,由于“漏版”印刷自身的局限所形成的留白,也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语言,给画面带来一定的空隙使整个画面满而不堵,同时衬托出色彩的饱满纯度,动静相间,丰富了画面感,形成多样统一的整体美感。

民间彩印花布,在图案的寓意特征方面,除了讲究形式美的视觉感受之外,更重要的还隐含着寓意深刻的祈福避灾的吉祥愿望,直接或间接地映衬了广大百姓约定俗成的审美意识和民间风俗习惯,映衬了齐鲁百姓对祥和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鲁西南民间彩印花布的题材选择上突出体现了当地的风俗特点,经年被家族代代传承下来的彩印花布的图案主要有:多子多福、凤凰牡丹、喜鹊登梅、麒麟送子、鲤鱼跳龙门、狮子滚绣球、连年有余、鸳鸯戏水、榴开百子、富贵三多、事事如意等。这些寓含吉祥的题材,有的是用直接表达法,如:凤凰牡丹、鲤鱼跳龙门、鸳鸯戏水等,这种直接表达祈福驱邪愿望的纹样有:用“福”字、“寿”字和双喜来直意表达祝福贺寿;用麒麟背童男表示期盼“送子送福”;虎戏五毒之蜈蚣、蛇、蝎、壁虎、蛤蟆或蜘蛛则表示艾虎辟邪驱毒,以求保护幼子祛病除邪等等。有的则是用间接表达,借以象征、比喻和谐音完成寓意的隐喻性,如:连年有余(鱼)、多子(籽)多福、桂(贵)花满枝、蝠鹿(福禄)图、猫戏蝶(耄耋)等等;借用梅花五瓣象征“梅开五福”;凤凰牡丹象征富贵吉祥;用菊花、松鹤和鲜桃象征益寿延年,用民间传说中的八仙象征八仙庆寿。用石榴和葡萄象征多子多福;用竹子象征平安;用灵芝和云头象征祥云如意;把松树、梅花喻为“岁寒三友”;借以兰花的清雅、菊花的傲霜、梅花的寒中绽放、青竹的骨秀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四君子”;鸳鸯比喻双宿双飞、坚贞不渝的爱情;“鲤鱼跳龙门”祝福金榜题名,也赞喻面对困难不屈逆流的奋勇精神。

鲁西南民间彩印花布在色彩上的特点为颜色浓郁,多为原色,朴拙奔放,大方而直接,总体用色的倾向虽然鲜艳纯浓,但是鲜亮热闹中却不失淳厚大方,色彩上显现出鲜明而本真的地域民俗特色。鲁西南民间彩印花布在配色方面简单而不失讲究,民间艺人们大胆地把鲜艳的大红、绿、黄、蓝、紫等原色不经调和直接把这些对比强烈的饱和色放在同一个画面上,形成朴拙纯浓的色彩大基调,在图案的传统装饰格式构图下,进行设计填充色彩的位置和面积的搭配,借用漏版的留白来协调色彩纯度的冲撞,形成了民俗味道浓郁的色调热烈明朗、搭配和谐统一来。例如:很多包袱纹样画面结构是运用面积不等的大小色块组成,没有轮廓线,以点的大小与排列和主要大块面的搭配,疏密结合,虚实相间,有聚有散的完成整个画面效果,这种平面格式罗列法可以有效避免叠压以免颜色相互浸染,使得图案色彩能够保证不被污染,从而保持了色彩的高纯度,保证了整体色调既对比强烈又和谐耐看。令人赞叹之处的是,在这些色块之间,民间艺人们懂得借用白色底布来协调缓和纯色块之间的冲突感,已达到画面的协调效果,充分说明了民间艺人们对色彩的把握能力。这些丰富多变的配色手法,使鲁西南一带民间彩印花布明确了明艳、热烈、厚重而富有装饰性的色彩特征,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鲁西南艺术风格而被广大群众所喜爱。

鲁西南彩印花布图案在构图,取材,色彩运用以及其隐含深刻的诸多吉祥寓意方面,无不展现了齐鲁百姓淳朴美于生活、实用于生活的勤劳品质以及他们向往福寿安康、祈求平安如意的美好而朴实愿望。

鲁西南彩印化布蕴含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地域文化,2006年春节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上,山东展区的两块彩印花布引起轰动,被有关专家称为“最原始的版画”。嘉祥彩印花布装饰性强具有深厚象征性,地方特色浓重,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猜你喜欢
鲁西南寓意图案
美好寓意品芝麻
盛放的寓意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模仿老鹰的乌鸦
鏖战鲁西南
鲁西南春节漫记
鲁西南地区既有农宅室内热环境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