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命的身份

2015-11-03 03:53甄学信
辽河 2015年10期
关键词:袁术董卓袁绍

甄学信

身份似乎是一个很神秘的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实实在在并且无处不在。自从人类社会产生,就有了身份的存在。在中国,身份显得更为重要。可以说,身份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东西,已经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部分和行为准则。根深蒂固的身份观念不但决定着个人的命运,还会影响着社会的历史进程。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虽然以皇室之后自居,但很难得到社会承认。黄巾起义爆发后,虽然只是一个白身,但因为国难当头,还是勇于冲锋陷阵。因此结交了志同道合的关羽张飞,组成了“三人小组”。他们左右冲杀,救了董卓的性命。董卓没有表示感谢,反而先问起三人担任何种职务来。刘备是个老实人,如实禀报是“白身”,董卓就看不起他,不以礼相待了。

经过一番周折,刘备终于出任了安喜县尉。督邮来到县里考察工作,刘备赶忙出城迎接,见了督邮深深施礼。督邮却大大咧咧坐在马上,略微用鞭子示意,算作回应。到了宾馆,督邮高傲地面南而坐,刘备恭恭敬敬侍立在阶下。过了好久,督邮才问:“刘县尉是什么出身?”刘备回答:“我是中山靖王的后代,在涿郡清剿黄巾起义过程中,参加了大大小小三十多场战斗,很有些小小的功劳。”督邮不但没有祝贺,反而大声喝道:“你胆敢冒充皇亲,还虚报自己功绩!”

董卓看不起刘备,仗凭他是西凉刺史。督邮官位不大却高高在上,因为自己是太守的代表。他们凭借自己的身份,对先是白身后来成为县尉的刘备或看不起,或大加训斥。作为一个有功之人,刘备也因为身份的关系,不但得不到应有的奖赏,还要忍受各种屈辱,可见这身份威力的巨大。

在宫廷斗争爆发后,董卓乘机作乱,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孙坚冲锋在前,被董卓的部将华雄打败。袁绍震惊,感叹说:“没想到孙文台竟然败在华雄手下。”紧接着华雄又带领铁骑冲下关来,来到寨前挑衅,袁绍只好派出几员大将前迎战,结果都被华雄斩杀。袁绍无奈,感叹说:“可惜我的上将颜良文丑没有来,他们有一人在这里,怎么会怕他华雄呢!”

在这危难之际,关羽挺身而出,说:“小将愿意前去迎敌,斩下华雄的脑袋!”袁绍心存疑虑,问他是什么人,公孙瓒说:“是刘备的弟弟关羽。”袁绍问他现在是什么职位,公孙瓒说:“跟随刘备充当马弓手。”袁术大声呵斥:“你这是欺负我们各位诸侯没有大将吗?”曹操赶忙劝说:“主公不要发怒,这人既然说出大话,就一定有他的谋略。”袁绍说:“如果派一个马弓手出去应战,必定被人家华雄笑话。”曹操说:“这个人仪表不俗,料想华雄不会知道他是马弓手。”关羽说:“如果我不能取胜,就请斩下我的脑袋。”曹操赶忙斟酒,让关羽喝了上马,关羽却说:“酒先放在一边,我去去就来。”说完走出大帐提起大刀,飞身上马。听得外边鼓声震天,众诸侯正在惊疑之际,关羽提着华雄的脑袋进来掷在了地上。

一个战士出战要看看他的身份,这也许是因为“兵对兵,将对将”的战场文化所致。这些诸侯们不只考虑战斗能不能取胜,还要考虑自己的面子,不能被敌人笑话。这种战场文化和婚姻文化中的门当户对一样,都是身份观念的一种具体表现。看到关羽得胜而归,张飞抑制不住兴奋大喊,抓紧时间去捉董卓,袁术大发雷霆:“一个县令手下的小卒,怎么也敢在这里耀武扬威,这成何体统。”曹操说:“谁有功就赏谁,何必计较身份的贵贱。”袁术勃然大怒:“既然你们各位只重视一个小小的县令,我只能告退。”

董卓、袁绍、袁术,以身份取人,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这样过于讲究身份,会影响人才的选拔和使用。那些有身份的人在身份取得之前,大都有过一段艰苦奋斗的历史。可一旦拥有了身份,就觉得高人一等,看不起那些还没有身份的人,甚至阻碍他们取得身份。不但如此,他们还要将自己的身份传承给自己的后代,这就是所谓出身,于是形成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现象。

身份作为一种观念存在着,还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这种势力造成了社会土壤的板结,新的人才难以突破这层屏障崭露头角甚至夭折。有的即使偶然露出头角,也常常难以被人们承认。身份观念的泛化和传承的结果,其实是阶层的固化。身份观念作为一种特有的现象,在中国社会有着广泛的市场,并且还在不断延续和传承。这种身份观念也是导致声势浩大的反董卓联盟破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过也不能一概而论。在这众诸侯中,公孙瓒和曹操不能说没有身份观念,但他们能够看得开,可以说是当时的开明人士。曹操则更崇尚才能,提倡唯才是举,还不鄙薄品德,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待关羽的事情上。正是因为他有着先进理念,才使他同为诸侯,却能占得先机笼络住众多人才,很快统一了辽阔的北方。在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蜀国虽然有顶尖的人才诸葛亮,但因为中上等人才极度匮乏,以致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窘境。曹操这里却总是人才济济,层出不穷,用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猜你喜欢
袁术董卓袁绍
三国鼎立之王允计除董卓
袁术:想当大佬被打脸
眼力与气度
袁绍其实不无能
王允计除董卓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下)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曹操曾“献刀”刺杀董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