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另一个视角看打假

2015-11-04 01:00段曙东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5年9期
关键词:漏洞体制违法

段曙东

市场与产品质量执法人员对案件线索应该保持高度敏感,违法必究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有这样一种执法打假英雄现象颇让笔者疑惑,那就是连续几年质量案件查处数量稳居区域之首。

执法的目的是消除或减少质量违法违规现象,从这一点来说,执法查处案件多一点,反映的是执法者的责任心和行动力。但是仅以数量论英雄,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则难免有些牵强。在规范、高效的质量监管体制和行为下,质量违法违规行为应当逐年减少才对。案件数量越多,证明了区域内制假售假行为的猖狂,也说明了监管体制和行为中尚存在较大漏洞,从这个角度说,并非案件查处越多成绩就越大,相反,相关部门还要从数量繁多的案例背后,认真加以反省,从监管责任履行到位没到位、源头遏制彻底不彻底上多问几个为什么。

法的效果理应体现在查处、整治和教育上,下大力整顿生产加工秩序,案件发生率本应在一定时期内呈递减趋势,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执法为民、惩教结合的执法理念。有些企业坦言,一年之内虽屡次犯规,但并不影响企业生产和发展,屡错屡罚、屡罚屡犯的怪圈一直存在。这虽与有关部门现行体制等不无关系,但问题的根源还在于执法思想错位。以罚代管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的还演变成所谓的“养鱼执法”,那就更是背离了执法的本义,走向了其反面。

愈查愈多、越罚越凶的现象绝非个案,其做法虽然极端,却绝非监管不力的唯一漏洞,其他各种失职、渎职,乃至地方保护主义,同样催生案件数量增多,从而侵害着公众和企业利益。这其中虽有有关部门从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成长角度出发,出于人情化执法考虑,罚但不罚死,查但不伤企业筋骨,但更多的却是缺乏对质量大局的思考和把握,这种保护虽然看似合情,也未必会给地方政府部门带来直接的利益分肥,但除恶不尽的后果,却注定是把本该澄明的市场环境,搞成一潭浑水。

真正的执法英雄的诞生,离不开虽有漏洞,但体制依然健全、执法道德占主流的土壤。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纵然年破案量突破百千,也很难让人们对其治安满意,更难让人们封其破案人员为英雄,因为在这个英雄的背后,是沉痛的代价和血淋淋的现实。执法部门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绝不能仅停留在事后诸葛上,标本兼治、预防为主的执法思维依然是当前的首要任务,除了加强对执法的监督之外,仍需改变对执法效果的评价机制,改变以数字论英雄的传统思维。只有在制度上严格规范,按照职权法定、程序正当、诚实守信的要求提升执法水平,真正做到依法行政,真正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才能让执法部门摆脱利益羁绊,做到公正执法。也才能使真的英雄隐藏于平静的市场之中,少出一些英雄个人,多出一些英雄集体。

猜你喜欢
漏洞体制违法
漏洞
刑事违法所得追缴的两元体系构造
一起多个违法主体和多种违法行为案件引发的思考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这份土地承包合同是否违法?
如何有效查处“瞬间交通违法”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三明:“两票制”堵住加价漏洞
漏洞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