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德育工作方法创新初探

2015-11-04 11:26张天红
黑河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道德德育

张天红

学生的素质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影响学生道德素质发展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品德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何创新传统的德育方法,使德育工作卓有成效呢?

一、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因此,其学习能力、行为习惯、品德习惯、综合素质的提升都与学校的教育息息相关。为了做好德育工作,学校及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答其成长困惑。对学生中普遍性的共性问题,通过正面引导、说服教育等形式,召开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及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队会,通过各种纪念日及纪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热情,提高道德素养。此外,要将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奋发进取的良好品质。

二、发挥家庭德育场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行为习惯如何,性格怎么样,身心健康与否,都与父母有直接关系。所以要想培养有良好道德素养的孩子,首先要从培养合格的父母开始。为此,学校可成立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培训。通过家长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父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学会爱家庭、爱父母,爱社会,爱祖国。同时,家长要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思想和行为,让孩子拥有积极的心态、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为孩子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发挥家校的合力作用

学校是学生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二者缺一不可,不是孤立存在的,更不能孤军奋战。任何一方单打独斗都不会取得理想的结果。学校教育若缺少家庭的亲情和亲近感,将失去温情的光彩;家庭教育缺少学校里的集体感组织性和纪律性,将失去德育的整体性。只有学校和家庭联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达到德育效果的最大化。学校可以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让家长配合学校进行管理;家长更应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反馈给班主任,反馈给学校,以便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只有掌握了症结,才能对症下药。总之,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长教育更需要学校的指导。

四、发挥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大众传媒在中国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种舆论思想传播更新的速度之快,令人应接不暇。在主流舆论得到传播的时候,各种不健康的思想也掺杂其中,对学生的负面影响非常大。所以,学校的德育工作要建立、健全大众传媒监察机制,实行舆情监督。同时,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形成正确的积极的舆论导向,让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自觉参与到关心学生道德素养建设的事业中来。鼓励全社会自觉净化舆论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积极向善,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道德建设。

六、发挥团组织的领导作用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社会支柱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各级团组织都应肩负起各自的职责和使命,把关心学生成长,养成良好道德素养当做重要事情来抓。利用各种契机对学生学生进行品想品德教育,如利用重要节日开展积极、有意义的爱国主义活动,组织号召学生做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道德水平。

七、发挥新媒体的影响作用

学生接受新事物很快,而且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和期待。社会的日新月异,科技的飞速发展,也造就了新媒体、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学校面对这些新媒体、新技术,不妨尝试将其运用到学生的德育工作上来。如通过网校、博客、微信等多种形式,刊载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健康的文化内容,对学生施以影响和教育。同时,学校可以开放电子阅览室,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畅游书海。作为德育重要载体的社区,也可以建立书屋,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阅读。政府则可以开放更多的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博物馆、图书馆等,让学生汲取精神的养料,不断丰富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样就达到了让学生主动提高自己的目的,而不是由家长、教师去逼迫学习。

面对新时期的德育工作,我相信:只要学校、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都有一种紧迫感、使命感,切实把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提高学生道德水平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做到上下协调、家校互动、齐抓共管、群策群力,就一定能开创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