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榜样,释放行业正能量“中农榜样”颁奖大会成功召开

2015-11-06 08:08中国农资阴剑锋张高科刘一凡
中国农资 2015年29期
关键词:中农榜样

□《中国农资》记者 阴剑锋 张高科 刘一凡

中农榜样,释放行业正能量“中农榜样”颁奖大会成功召开

□《中国农资》记者 阴剑锋 张高科 刘一凡

中农榜样,光荣绽放。7月24日,“中农榜样”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此次寻找“中农榜样”大型主题活动由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主办,对获得“中农榜样”的10名获奖者和2家“董事会特别奖”获奖单位予以表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王侠,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杨建平,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原党组成员、理事会原副主任顾国新,中国供销集团总经理杨凤禄出席活动并为获奖者颁奖。“中农榜样”获奖代表和中农集团在京企业全体员工参加会议。

记者手记

让榜样的火炬永远传递

“首先是忠诚,还要有奉献的精神,才能扎根基层。”

当被问到在苍凉磅礴的青海柴达木盆地一待就是9年的原因时,张学烽吐露了心声。这个其貌不扬、笑容腼腆的普通发货员甚至把家都安在了海拔2828米的高原上,一心只为干好工作。

“我热爱这个工作,我心中有这份责任。”深夜时分,仍伏在案头工作的“拼命三郎”李明光坚持记录完最后一份报表,只为第一时间梳理出原药市场变化。

“如果所有的实验材料都不符合,我们就继续寻找新的,直到成功为止。”在实验室里经历了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不懈地埋头尝试的执着“工科男”赵柯,试到倒数第二种缓凝剂配方时,终于解决了井下回填堵管的技术难关。实验成功了!

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话语掷地有声,在会场中久久不散。

他们是平凡的,就像你我身边的同事、朋友,面对掌声和荣誉,榜样们的动作生涩而拘谨。这里不是他们熟悉的白墙实验室,也不是他们常年驻守的田间地头。但他们最属于这里,他们的气质与“中农榜样”精神和谐融为一体,他们迸发出的正能量激励了在场所有的人,我们为他们感动落泪,也为他们的欢呼喝彩。他们的身上有着我们孜孜不倦追求的方向,他们每个人都是榜样精神的代言。

他们绝不平凡,他们的身上折射出中农的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扎根基层,服务“三农”。他们的身影投射在中农的大地上,他们更引领着中国农资行业奋力前行!

榜样挖掘激发员工热情

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总是步履匆匆,奔波在田间地头、乡村小道;他们顾不上与家人团聚,日夜坚守在边陲小镇;他们爱场如家、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他们或创新、或执着、或坚守、或奉献。他们不惧困难,迎战了一次次市场浪潮的洗礼,他们创造了年销售收入750亿元、化肥销售3000万吨的骄人业绩,他们为了大地的丰收,忠诚地践行着农业卫士的职责。他们,都有着一个同一个名字——中农人。

4月24日下午15:05,从北京T3航站楼——西安咸阳机场——青海格尔木首发第一站,到6月23日晚上23:50结束于中农集团办公大楼15层最后一站,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寻找“中农榜样”采访组圆满完成了对69位“中农榜样”候选人的采访任务。为了探究“中农榜样”候选人背后的感人故事,49位寻访组成员分成10个小组,在中农集团公司纪委书记张佳琦的带领下,遍访13个省份,最远飞赴老挝,整个行程33000多公里,用真心与汗水为常年工作在一线的中农员工们写下了一篇篇平凡又朴实的感人事迹。

3月中旬,中农集团公司发起寻找“中农榜样”大型主题活动;4月上旬,系统内各单位开始推荐“中农榜样”候选人;4月下旬至6月下旬,寻访组赴一线实地采访;6月下旬至7月初,寻访活动进入评选流程,最终评选出10名“中农榜样”人物、30名“中农榜样”提名奖和29名“中农榜样”入围奖获得者,并举行颁奖大会。

颁奖会议通过播放纪录片的形式一一再现了10名“中农榜样”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扎根沃土、开拓奉献的精神,体现了扎扎实实为农服务、兢兢业业忘我奉献的感人事迹和崇高情怀。张学烽、许扣红、付和龙、张小军、李明光、李海燕、杨青山、陈巍、赵柯、唐剑峰等10人获得“中农榜样”荣誉称号。

中农集团向山东中农联合和中农控股边境贸易部授予“董事会特别奖”,表彰他们在重大利益面前服从大局、勇于牺牲的大局观念和团结协作、账目清爽、超额完成指标的优秀作风,体现了企业的担当文化和进取文化。

榜样力量激励众人前行

得了奖的许扣红依然羞涩寡言。他被称为吴泾的“保险丝”,现任上海中农吴泾农资有限公司动力部副经理。自从1982年加入上海中农公司,许扣红从事电气设备设施维修保养工作已有32年。以开拓进取、创新改造为己任的他,通过自学解决了吴泾仓库电力设施电容量差、耗电量大、电路老化故障等难题,为公司的电力供应保驾护航。动力供应无小事,节能降耗大文章。在生产一线,许扣红不仅是保险丝,也是节流阀。32年默默耕耘,创造了动力保障的安全记录;32年忘我奉献,开辟了节能降耗的新空间。当被问起坚守岗位的动力时,许扣红说:“从学校毕业以后,我就进了农资吴泾仓库。我对仓库有感情,即便是公司最困难的时候我也不愿意走。这么多年下来,吴泾仓库的每根电线都经过我的手,我走了,没有谁对仓库这么了解。我也不能走。”

同为获奖的代表李海燕目前是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的总经理。曾在科研机构和外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的她,2012年2月加入中农立华,并创建新疆分公司。海燕同风起,在她的带领下,新疆分公司年销售业绩连续上台阶,仅3年的时间已从700多万元上升到1亿元,并在新疆农药市场占有重要一席。创业不易,守业更难。李海燕和她的同事们从零开始,先南疆后北疆,一个一个地拜访当地合作伙伴和经销商,每跑一趟市场都在半个月以上。出身农业技术推广员的她,直到现在依然每个月都要带年轻人到田里做试验推广。她的认真和执着也是令人最为敬佩的一点。她说:“我觉得自己还很年轻,心态更年轻,就像个年轻人一样,对工作时时刻刻充满了动力。”她的笑容干净而纯粹。说到获奖,她最深的感触是要把评选的经验带回新疆:“参加了今天的颁奖,我非常受感动,我想回到新疆分公司后也做这样的活动,新疆分公司有很多非常努力、非常敬业的员工,把他们挖掘出来,起到示范和凝聚作用。”

在集团财会部工作的顾尧是“中农榜样”寻访组中的一名普通的成员。这个阳光大男孩在集团财务部已经工作了10个年头。“中农榜样”评选活动对他同样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跨越。和其他48位寻访者一样,他们都来自集团本部及下属企业,没有一人是专业记者出身。从最初接到任务时的忐忑不安,到绞尽脑汁地准备采访提纲,再到初次采访时的拘谨羞涩……他们最终熟练自如地完成了一次次的采访任务。对于顾尧和每一位采访组成员来说,采访榜样候选人的过程,无异于一次心灵的涤荡,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收获与感悟。

顾尧表示,这次采访前,他每天只与发票、文件打交道,中农集团似乎就是这小小的一张纸。作为寻访组成员去实地采访,使他对基层、对工厂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他说:“去采访看到了工厂的情况,也见到了工厂中人们的工作状态,他们像一颗颗螺丝,在每一个环节上运转不停,共同组成了中农这个大家庭。回到财务部再看到发票,采访时那些景象浮现在眼前,仿佛看到了企业中工人的忙碌,看到了销售经理的艰辛。企业的形象变得鲜活和丰满起来。”

榜样精神激活企业文化

寻找“中农榜样”,就是找寻平凡中的不平凡。他们说不出华丽的语言,但他们能默默地坚守;他们的事迹谈不上轰轰烈烈,但每一个人都有一颗不变的忠心和对中农的深爱,他们的故事也许不能催人泪下,但是他们却给了中农无论风雨都继续兼程的动力。

在颁奖大会上获得“董事会特别奖”的山东中农联合、中农控股边境贸易部是中农集团中的两个优秀团体代表。山东中农联合和中农立华同时申请上市,在重大利益面前,以许辉为代表的山东中农联合毅然服从中农集团转型发展大局,果断放弃农药贸易业务,规避同业竞争,为兄弟单位上市让路。这种大局意识和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难能可贵。

中农控股边境贸易部在短短6年时间里,销售总收入超过155亿元,利润总额近2亿元,年平均任务指标完成率160%,跻身国内最大边贸钾肥进口商之列,而且账目清爽、无一坏账。而创造这一连串优异成绩的团队只有5个人,且平均年龄不到30岁。部门虽“小”,能量巨大,他们是中农团队的优秀代表,于内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于外驰骋“商”场,游刃有余。他们也是中农集团所有团队的学习楷模。

杨建平为大会作总结发言时表示,榜样是众望所归的优秀代表,是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努力奔跑的火炬手,彰显进步、鼓舞斗志、指引方向。榜样精神是中农转型发展的精神支柱;榜样事迹是鼓舞士气、激发斗志的鲜活素材;榜样人物是企业的宝贵财富,是打造企业文化、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根本依托。他希望,全体中农人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为企业转型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爱国爱岗、厚德敬业、肩负重任、创新开拓,“中农榜样”是一个企业英模的群体展现,更绽放出中国农资行业的精神光芒。

猜你喜欢
中农榜样
北京中农金海纳
广东中农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我的榜样
北京中农金海纳
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山河颂
“五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清晨浣衣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