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在蒙俄的人身安全保障问题探析

2015-11-07 17:14龙长海
北方经济 2015年10期
关键词:排华中蒙俄极端主义

龙长海

中国公民在蒙俄的人身安全保障问题探析

龙长海

一、中国公民在蒙、俄人身安全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与财产相比,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的。没有人身安全,所有的一切都将是虚无。当然,无论中国公民在国内还是海外,都存在遇到天灾或人祸的可能性。但是,当中国公民在海外遇到专门以中国公民为侵害对象的势力时,这种在海外被害的风险则被极大提高。这种以某类人为特定的被害对象的犯罪,在学界被称作为仇恨犯罪。“从本质上说,仇恨犯罪是指由偏见引发的犯罪行为。”在俄罗斯学界,将这种犯罪称作极端主义犯罪。无论是在蒙古国还是在俄罗斯,都有极端主义组织的存在,进而对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

中国公民在蒙古国和俄罗斯遭受人身攻击的事件早已有之,但被中国媒体公开报道的却很少。2015年3月29日蒙古国“站立的蓝色蒙古”强迫1名在蒙古境内登山的中国公民下跪事件被社交媒体曝光后,中国驻蒙使馆就此事件向蒙外交部门、警方提出严正交涉,严厉谴责侵犯中国公民人身安全及尊严的事件,并要求蒙古国向使馆通报有关情况,依法严惩肇事者。蒙古国极端分子将矛头指向中国,导致在蒙古国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遭到极大威胁,也影响到中国与蒙古国之间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俄罗斯也存在着严重的极端排外势力。俄罗斯极端分子打出的口号为“俄罗斯是俄罗斯族人的俄罗斯”。俄罗斯极端分子往往会针对那些非俄罗斯族人发动攻击。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作为多民族国家的俄罗斯社会的不稳定。俄罗斯极端主义组织攻击的目标为非俄罗斯族人,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在俄罗斯的中国公民。

无论是在蒙古国还是在俄罗斯,中国公民都面临着人身安全方面的严重威胁。

二、 中国公民在蒙俄面临安全威胁问题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中国和蒙俄两个国家历史上恩恩怨怨,关系颇为复杂。蒙古国将中蒙之间的历史描绘为一部战争史。从蒙古方面看,蒙古国社会上存在着一种被中国欺负的排华心理和负面情绪。在这种心理作用下,蒙古国部分民众对中国产生了某种消极的认识,不能正确地评价与中国的关系,甚至从意识形态上刻意与中国保持距离。中俄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历史问题。在沙俄东扩的过程中,掠夺了中国的大量领土。尽管如此,在沙俄时期便产生了“黄祸论”。“黄祸论”也成了苏俄和当今俄罗斯存在的中国威胁论的前身。在中国威胁论的鼓吹下,部分俄罗斯民众对中国产生误解,进而也导致了俄罗斯极端势力对在俄中国公民的人身攻击。

(二)国内原因

首先,蒙俄媒体的非客观报道导致了蒙俄民众对中国的误解。包括电视、报纸等在内的蒙古国媒体报道中国时负面消息居多,正面的报道少之又少。俄罗斯排外的现象是与苏联时期的极盛到目前的衰落状况有关的,与俄罗斯急剧的社会变革存在密切联系。这种从盛极一时到衰落的变化,让部分俄罗斯人产生了自己的苦难是外国人造成的错觉,进而将排斥非俄罗斯族人成了振兴俄罗斯的一个借口。

其次,普通蒙俄百姓并未从中国的直接投资中受益。应该指出,尽管中国政府援助了蒙古国很多项目,但遗憾的是,中国的援助并没有换来蒙古国人民的好感,这是需要反思的。

再次,民族主义思潮是蒙古国和俄罗斯产生排华现象的又一重要推手。苏联解体、“休克疗法”失败导致俄罗斯经济大幅下滑,国内各种矛盾凸显。这也为民族主义的产生制造了历史条件。

(三)国际原因

在蒙古和俄罗斯排华的诸多原因中,国际反华势力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苏联解体后,蒙古国政府奉行大国平衡战略,通过发展对美关系,进而形成对中俄两国的制衡。蒙古国自独立以来,奉行“第三邻国”的外交政策,即“谋求在均衡发展与中、俄两国关系的同时,发展与美国、日本、欧盟的关系”。受“美日等西方国家的支持,以及‘中国威胁论’等因素的影响,蒙古国的极端民族主义的矛头往往针对中国。”在这种背景下,国际反华势力制造中国威胁、宣称中国在蒙古国投资破坏了蒙古国的自然环境,挑动蒙古国排华势力,进而渔翁得利。俄罗斯也有类似的情况。“直到现在,俄罗斯依然有人主张与美国结盟对付中国。”

在历史、现实和国际原因的共同作用下,蒙俄社会都存在极端的排华势力,并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顺利开展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三、提高中国公民在蒙俄人身安全保障方面的对策

(一)应加强对蒙古国和俄罗斯的正面宣传

当前中国开通的蒙语卫视节目有内蒙古电视台蒙语卫视1套和蒙语卫视2套,这便是一个面向蒙古国民众宣传中国正面形象的窗口。中央电视台的俄语频道既是帮助俄罗斯人了解中国的窗口,又是帮助俄罗斯人学习汉语的平台。对蒙古国和俄罗斯的宣传除电视节目外,还有广播和互联网媒体。应进一步加强中国对蒙古国和俄罗斯的宣传力度。对蒙古国和俄罗斯开设的电视、广播和网络媒体是蒙古国和俄罗斯民众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必能提升中国的形象。中国还应推动蒙古国和俄罗斯媒体对中国进行的正面报道工作。

(二)应进一步推动民间交往

除媒体的宣传外,中国还应推动中蒙俄之间普通民众的交往。为促进中俄民间的交往,中俄两国政府共同举办中俄语言年、旅游年、青年友好交流年和共同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种国家推动的两国民间的交往应该进一步加强。同样,应该进一步推进中国和蒙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两国政府应该互办“文化周”等活动,以增进中国和蒙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只有三国间人民的相互了解,才能保证三国间关系的正常发展,进而夯实中蒙俄三国友好的民意基础。

(三)应让蒙古国和俄罗斯的普通民众从中国的投资中直接受益

中国还必须让实实在在的利益惠及蒙古国和俄罗斯的普通民众。在实行直接选举制度的蒙古国和俄罗斯,两国高层决策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民众的左右,不迎合普通民众,就可能使精英失去选票,进而丧失权力。

(四)中国应促进中蒙俄三国签订共同打击极端主义的条约

在极端主义猖獗的今天,中国、蒙古国和俄罗斯应通过协商签署合作打击极端主义的国际协议,以促进中蒙俄三国共同开展打击极端主义的行动,保证三国间经济走廊建设的顺利开展。

本文系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俄罗斯极端主义犯罪治理及借鉴研究”(项目编号:15YJC820037)和2015年内蒙古社科基金规划重点项目“深化中蒙俄经济走廊合作法律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

张莉莉

猜你喜欢
排华中蒙俄极端主义
俄罗斯学界反极端主义研究概况及其特点
中蒙俄跨境区域铜、金、铅、锌、铀成矿特征对比及意义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与杜尔伯特蒙古族民族文化
新西兰杀戮事件凸显白人极端主义在全球影响之广
蒙古国社会“排华”没那么夸张
Экономичесий коридор Китай
--Монголия--Россия содействует взаимосвязанности в Евразии
近期吉尔吉斯斯坦国内伊斯兰极端主义发展及影响分析
梁诚护侨活动研究
极端主义的特征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