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鳖生态系统构建与种养殖技术研究

2015-11-07 01:37蒋业林等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20期
关键词:生态系统稻田

蒋业林等

摘 要:传统的水稻种植环境伴随化肥和农药的长期使用而不断恶化,各种病虫害频繁发生,导致恶性循环。近年来,以浙江为代表的稻田养鳖模式,通过中华鳖与水稻的有机结合,使中华鳖捕食田间虫害、清除杂草、疏通泥土;同时中华鳖养殖的残饵粪便又作为水稻的有机肥料,可使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低40%~50%,改良了种养殖田间生态环境,减轻了面源污染,提升了水稻和鳖产品品质,增加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目前稻田养鳖的种养模式在安徽刚刚起步,为了广大农民能够准确掌握稻田养鳖知识,方法和技术,该文就相关重要环节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稻田;养鳖;生态系统;种养殖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0-94-02

1 种养结合生态系统的构建

稻田养鳖是一个种养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包括田埂、道路、进排水系统、植稻区、鳖沟,沙滩、食台、防逃设施、水净化系统、机械作业通道,防逃系统设置在稻田的四周,排水系统包括进水管及排水管,在排水管末端设置水净化处理区,如图1。

2 稻田养鳖生态系统运行方法和步骤

2.1 稻田选择 稻田应选择在阳光充足、保水性好,水流通畅、排灌方便,便于看护、交通便利、空气、水源和土壤无污染、电力充沛的地段,符合GB11607-1989 渔业水质标准,溶氧高于5mg/L,pH7.5~8.5。

2.2 稻田改造 稻田按“田”、“日”或“口”字形开挖鳖沟,或用田边的条沟代替,鳖沟是投喂饲料和鳖冬眠的场所,一般鳖沟上宽1~2m,底宽、深0.8~1.2m,长度根据稻田面积确定,一般占稻田总面积的10%以下;鳖沟挖好后,每667m2稻田设置2~4个食台,规格2.0m×1.0m,食台与水平面保持在30°角,食台一边深入水下20cm,以利于幼鳖能够摄食饲料或活动;在田中央建沙滩,以供亲鳖产卵繁殖和晒背所用,一般为南北向,长3~5m,顶宽1m左右,高出正常水位0.8m;稻田块与周围道路间设有机耕安全通道,用于连接稻田块和道路,稻田的进水口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鳖沟的最低处,进水口和排水口成斜对向设置。

2.3 水稻品种选择 选择本地耐肥力强、可深灌、茎秆坚硬、抗倒伏、抗病虫害、产量高的紧穗型水稻品种,也可引进优质的水稻品种在本地培育并驯化。

2.4 育秧 育秧场所选择在非稻鳖共作区进行,一般4月5~15日开始育秧,步骤为:选择优良育秧地→制作育秧床→配置育秧土→晒种→脱芒→筛选→选种→浸种消毒→催芽→播种→覆土→苗床追肥→起秧。

2.5 稻田平整及插秧 平整前,先排干田间水分并晒田,迫使鳖离开稻田,再机械进入稻田先将稻田翻耕一次,每667m2施放发酵有机肥基肥300~500kg或商品有机肥500~750kg,也可施尿素3kg/667m2、硫酸铵6kg/667m2,栽植后,不施追肥。然后立即进水、旋田、平田,稻田平整后,立即插秧,宽行间距35~40cm、窄行间距18~20cm,株距16~18cm;插秧前如田中有鳖,降低鳖池中的水位至50cm,尽量避免鳖回到田间,用围网把鳖暂围在鳖沟内。

2.6 鳖的投放 稻鳖共作第一年,当水稻栽插完7~10d后,稚鳖300~500只/667m2的数量进行投放,大规格幼鳖按100~200/667m2只投放,雌雄比例为5∶1为宜,同时,以500~800尾/667m2的密度放养不同品种的鱼种、虾、螺类等,为鳖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放养少量鲢鳙鱼,用于净化水质。

2.7 鳖的饲养 饲养鳖以配合饲料和稻田中的生物饵料为主,辅助投喂新鲜小鱼虾、打碎的鲜螺蛳、鲜鱼肉,新鲜的动物胰、肝。4~6月份向稻田中投放鲜活螺蛳、抱卵青虾或虾苗等,每667m2投放100~150kg。正常喂养时按鳖体重的4.5%~6%投喂新鲜饲料或配合饲料见表1,配合饲料添加少量植物油,用机械加工成粒径10~15mm的软颗粒饲料;水温25℃以上时,每日投饲2次,分别于上午9:00~10:00时和下午5:00~6:00各投饲1次,上午投喂日食量的35%,下午投喂65%;水温降至25℃以下时,每天投饲1次;饲养至商品鳖销售,生长时间约3a;冬季水稻收割之后,鳖沟中注满水,便于鳖冬眠;饲养过程中稚鳖多投喂水生昆虫、蝌蚪、小鱼及水蚯蚓,幼鳖主要投喂螺类、小鱼、动物尸体及其内脏、或大豆、玉米植物性饲料,如果鲜活饵料充足,可减少或停止投喂配合饲料,投喂时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2.8 鳖沟、稻田水分管理 插秧前短暂降低鳖沟水位,让鳖自然爬入鳖沟,用围网将鳖圈养在鳖沟内,秧插完后7~10d,当秧苗返青后,摘除围网,让鳖自然进入稻田活动和觅食。稻田从水稻移栽至返青分蘖期,采用深水灌溉,水层高为3~5cm,抑制杂草的生长;分蘖后期搁田;孕穗期采用浅水勤灌;抽穗后采用浅水灌溉,水层高为2~3cm,浇水后自然干,再浇水;收割前20d晒田,此时鳖离开稻田,进入鳖池;水质和水温对鳖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要注意观察水色,分析水质,经常加注新水,控制水位,一般水深应保持在15~20cm,在高温季节,在不影响水稻生长情况下,适当加深稻田水位,同时为防止中毒,养鳖稻田一般不使用农药治虫。每月使用碘制剂或其他适宜的消毒剂消毒一次。

2.9 病虫草害防治 通过以稻田养鳖共作模式为核心,结合放置太阳能杀虫灯和释放赤眼蜂除去杂草和害虫,每0.67hm2稻田放置一个30W的太阳能杀虫灯,灯下面安放直径1m的食台,诱杀的害虫落入食台上可被幼鳖直接食用;养殖中后期,按2kg/667m2用量每隔20d在鳖沟中泼洒一次EM菌,按20kg/667m2投放生石灰,EM菌和生石灰不能同时食用,应间隔7d以上。

2.10 稻田自培肥 在水稻齐穗期即收割前25d左右,向田间播撒紫云英,用量为3~3.5kg/667m2;水稻收割时,秸秆全部还田并且铺洒均匀,次年5月份将其翻耕至泥土中腐烂。

2.11 做好“防病、防逃、防偷”工作 工作鳖有用四肢挖穴和攀登的特性,防逃设施应在选好的稻田周围用石棉瓦、钙塑板、彩钢块、砖块、水泥板、木板材料建造高出地面50cm的围墙,围墙加桩固定,埋入埂土20cm,顶部压沿内伸15cm,沿内壁应涂抹光滑,田埂四角围墙建成圆弧形。并搞好进、排水防逃设施;要经常用生石灰化成浆,对横沟、围沟进行泼洒,改善水质,消毒防病;对围栏设施和田埂,要定期检查,发现损坏,及时修补;稻田养鳖面积较大的,最好用监控装置,或者有人住到田头看管,以防被盗。

3 讨论

(1)稻田养鳖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稻田养殖的是生态鳖,产出的是优质稻谷,稻鳖共生,一方面稻田能为鳖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场所,活动、摄食、晒背范围大,生长发育快,增重率高;另一方面鳖又可为稻田疏松土壤和捕捉害虫,从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每667m2收入超过1万元。

(2)养鳖稻田避免或减少施化肥和喷洒农药,减少化肥和农药投入,减轻面源污染,对农业整体环境有较大的改良,生态效益显著。

(3)稻田养鳖中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基本投入增加,工序烦杂,设施维护费时费工,操作强度高。根据一些稻田养鳖户的实践,稻田加固田埂费用是普通种稻田的10倍左右,在加上防逃设施,每667m2田需要数千元的费用;水稻和鳖的要求环境条件不同,在实际操作时,要相互兼顾,工序繁琐;在加上水稻的机械作业或人工作业,对鳖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设施维护,鳖沟的坍塌不断发生,费时费工,操作强度高。

(4)这种养殖方式的初期,产品价格陡然升高,鳖的市场价格达到160~300元/kg,稻谷价格也增加了2倍。但是随着面积的扩大,产量的上涨,价格会下滑,同其他新品种新模式同理,物以稀为贵。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因地制宜,评估好当地的土质、水质环境、适宜的水稻品种和消费市场,循序渐进,不断调整种养殖组合方式,解决技术瓶颈,才能稳步发展,不可盲目一拥而上。

参考文献

[1]何中央,许晓军,张海琪,等.中华鳖高效养殖模式攻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2]汤亚斌,马达文,易翀,等.鳖虾鱼稻生态种养试验[J].中国水产,2014(1):54-56.

[3]刘才高,周爱珠,徐刚勇.稻鳖共生效益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7):157,159.

[4]汤亚斌,马达文,程咸立,等.稻鳖共生模式试验[J].水产导刊,2012(9):94-95.

[5]沈建庆,方志峰,程勤海,等.机插稻田稻鳖共生生态控草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3(6):698-699.

[6]顾博贤.中国甲鱼经[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69-70.

[7]祝增荣,吕仲贤,俞明全,等.生态工程治理水稻有害生物[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74-77.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生态系统稻田
稻田摸鱼记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稻草人
稻田迷宫
记忆中的稻田
稻田里的福寿螺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