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书韵”主题系列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理性思考

2015-11-09 17:24金苗红张颖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翰墨校本书法

金苗红+张颖

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自主开发,促使学校、地方和中央教育当局之间的权力责任再分配的民主化课程。其特性主要表现为课程目标具有针对性,课程决策具有民主性,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课程情境具有互动性。

如果说,校本课程是学校围绕自身办学特色或需要针对某一专题、某一学科、某一领域开发的一门单一课程的话,那么,系列校本课程则可以理解为根据学校办学需要紧扣一个主题,开发的一系列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的多门课程。我校依托书法办学特色,经过前期充分的调研和准备,确立以“翰墨书韵”为主题进行系列校本课程的开发及研究。

一、深入调查分析,寻求课程开发方向

随着书法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许多学校也利用自身的校本资源进行了开发。我们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到一些学校进行实地参观,通过了解,我们发现国内有很多书法特色学校对传统的书法教育非常重视,开发了一些相应的校本课程,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1)以写字教育为主,着力培养儿童的书写技能。(2)将写字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实现写字的育人功能。(3)强调书法的文化性,发挥写字的文化传递功能。

二、紧扣书法文化,贯穿课程开发始终

在漫长的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汉字的发明及汉字的书写与应用,是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创造与文化实践。

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缺失严重。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之能够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好和更大的作用,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学校是人们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对于正处于积累知识,思想还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学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新课标也明确指出人文素养包含以下内容:“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针对学校实际,我们更倾向于第三种书法教育的研究方向,在书法教育中适度融入书法文化和书法审美。理由如下:

(1)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是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中小学书法教育要注重基本书写技能的培养,不断提高书写水平。同时,在教学活动中适当进行书法文化教育,使学生对汉字和书法的丰富内涵及文化价值有所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多处强调“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可以说过去的优秀文化都应该视为优秀传统文化,均可以纳入学校课程。

(3)书法审美教育和书法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这里的融合是指书法审美教育、书法文化教育与基本技法的教学和学生的书写实践有机结合。关键是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挖掘书法本身的文化,引导学生去认识、体会、感悟,真正通过书法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认知,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增强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做到内外兼修,提高文化素养。

三、多种方法并进,拓宽课程开发领域

1.实施行动研究——“翰墨书韵”主题系列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研究

根据系列课程开发的框架,学校制定《翰墨书韵主题系列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南》,对每一项子课程进行精细化要求,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系列主题、资源开发、教学指导建议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划。以利于教师开发一整套符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认知特点的标准化校本教材。

制定《翰墨书韵主题系列校本课程实施管理办法》,对全校各项课程进行统一化管理。提供书法、语文、综合实践、艺体学科阵地、社团活动、课外拓展等学习阵地,形成讲授型、练习型、活动型、探究型、座谈型等不同的学习模式,真正给予学生亲近传统文化的多元学习途径。从指导原则、课时安排、教室安排、师资配备、课程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统一、有效管理,提高课程的实施效果。

为学生制定《翰墨书韵系列主题校本课程选课指南》,便于学生了解选课的目录和每门课程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集合所有参与课程实施的老师,分学科、分主题,形成科研探究常态化,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在系列校本课程实施阶段,合理运用途径研究的策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调整与实践。

2.实施平台建设研究——学校“翰墨书韵”学习资源平台建设研究

进一步建设学校诗书画三苑、书法教育体验馆等传统翰墨书韵的校园环境,为课程开发、实施营造良好的环境平台,使学生在“墨路凝香,书香致远”的环境下主动徜徉,学习收获。

充分发挥数字书法实验室、“翰墨书韵”文化之旅网络学习平台、网上书法教程实时点播等最先进的数字网络平台,为学生学习搭建现实和虚拟的立体化、多样化平台,形成校本化的学习资源库,创新课程应用模式,变革课程实施方式,提高课程学习效率。

进一步提升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研修,培养课题组骨干教师队伍,以便开发出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为课题的全面展开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撑。利用办公网络不断完善学校课程管理平台,做到课题进程网络实时更新,课题互动研讨网上完成,课题成果网上共享等。

3.做好相关案例研究——“翰墨书韵”主题教与学活动案例的搜集整理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以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等方式,关注翰墨主题系列校本课程开发中对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及教学策略、对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及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成效,积累不同课型、不同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后续发展的案例,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提出调整意见,为学生的个性成长、终身发展服务。

以上是本人对学校开发“翰墨书韵”主题系列校本课程的一些粗浅的思考。在当今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而传统经典日益流失的情况下,我们只希望在学校借助“翰墨书韵”系列校本课程的开放和有效实施,让师生摈弃浮躁,静心研字;传承文化,浸润滋养,成为有传统根基、有现代眼光、有丰富内涵的新时代中国人。

猜你喜欢
翰墨校本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翰墨飘香的砚台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翰墨飘香的“溯盐”魅力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