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生本”不放松 “前置研究”在其中

2015-11-09 17:55王娟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西湖前置知识点

王娟

我校从2012年秋开始实施生本教育,我有幸成了学校最早生本团队中的一员。两年多来,我阅读了郭思乐教授写的《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等书籍,去广州参加了生本研习班、骨干班学习,平时研讨听课,对生本有了理论上的了解。但对于实施生本,我一直摸索着、探讨着、困惑着、思考着。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只是实现“学”的一种服务手段,学生的“学”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主张“先做后学”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最后实现“不教而教”的目标。而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事先有准备的教育。其中“前置性小研究” 就是一重要的体现。

老师们在刚刚布置“前置性小研究”时,往往会走进这样的误区:内容上仅仅把它当成了预习作业,发挥了预习的功能;形式上从原来的口头布置变成了印在纸上,而这不是“前置性小研究”的价值所在。生本语文课堂前置性研究应遵循“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对此,我联系自己设计的“前置性小研究”,作了如下思考。

一、依据学情,落实“简单”

“前置性小研究”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先学作业,是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作业。刚开始做小研究时,我觉得,既然是“研究”,那一定要让学生动动脑。比如我设计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西湖》前置性小研究:

说一说、找一找:

1.读完了课文,你觉得西湖美吗?

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西湖的美?说一说它美在哪里。

2.课外我收集了一些关于西湖的资料哦!(提示:可以是描写西湖的诗句、可以是介绍西湖的资料、还可以是关于西湖的图画哦!)

结果,我把小研究收上来批改,发现许多学生都有困难,还有学生没有做。我就找原因,生本教育以生为本,我反思自己有没有以生为本。我到班上一调查,才知道全班30位学生都没有去过西湖,也不知道西湖在哪里及西湖的相关知识。对于自己不知道的,学生就无法身临其境感受其美。于是,针对这种现状我又修改了小研究:

1.上网观看西湖,可以是图片、视频、知识介绍。

2. 把课文读五遍,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边读边想想自己看到的画面。

第二天上课时,我发现学生在有了对西湖的了解及感观下,学生就能融入课文,体会到西湖风景的优美。生本创始人郭思乐教授说:简单带来极致。我想,只有我们依据自己班学生的学情,才能设计出“简单”的前置性小研究。

二、依据教材,落实“根本”

我们老师为什么要设计前置性小研究?刚开始做生本时,我只是认为它是生本教育的一块、一个组成,有了前置性小研究,叫生本,如果没有的话,或许就不叫以生为本了。渐渐地我发现,前置性小研究的设计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设计前置性小研究就是为了学生能学有成效。我们老师想的、做的、设计的,都应该是为了我们的学生。怎样设计才能落实“根本”呢?于是,我潜心阅读教材、学习新课程标准、对照大纲领悟其精髓,在反反复复的学习中、实践中,让小研究不偏不倚。如我设计的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前置性小研究:

一、认一认。

1.我会读(会认了就画上喜欢的符号哟)。

热情(   )  一柄(   )  大伞(   )  游入(  )   穿梭(   )

眨眼(   )  透明(   )  举着(   )  嬉戏(   )

2.奇思妙想记生字,我用________方法记住了          字。

3.我想写

二、读一读。

1.我把课文读了(   )遍,已经达到(    )的水平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第二个括号里打☆哦。)

☆字音准,声音响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我能带着感情读课文

2.说一说:小朋友,夏天来了,你想变成什么呢?(学着课文说一说,可以先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哟。)

三、读一读,背一背。

小  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从基础知识、核心问题、课后阅读这三块来设计《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前置性小研究,始终依据教材,抓住根本,让学生进行先学。事实也说明,一段时间后,学生不仅学会了新课文,课堂上游刃有余;而且会学新课文,既掌握了基础知识、把握了中心内容,又拓宽了阅读面。学习有法,贵在得法。

三、智慧整合,落实“开放”

刚刚在设计小研究时,我什么都想给学生,生怕漏掉什么知识点,以致学生到了课堂上不会交流、无法交流。同时我也担心学生不会做题,总是将小研究细化,变成一道道的习题。

后来,我就发现,这样设计是不对的。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更没有体现小研究的作用。郭思乐教授说:“今天语文教育的致命的问题,就是从各个方面去破碎语文的整体。”于是,我就想到了整合,真正落实 “开放”,发挥前置性小研究的价值。将繁琐的题目删除,整合提炼出知识点,同时将一个个零碎的小知识点合并成一、两个核心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容易打开,就能让学生充分思考。

我又重新设计了原先不合理的《石榴》前置性小研究。

一、我会读

1.我会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2.我会读课文。

二、我会说

1.我来说一说石榴的生长过程。

2.我来说一说其他水果的生长过程(如:橘子、西瓜等常见的水果)。

三、拓展阅读

读一读有关石榴的文章或者描写其他水果的文章。

发现这样设计后,学生就好学了,既可以操作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学生对石榴的生长过程了解了,还通过查找资料知道了许多水果的生长情况。经过个体学习、小组交流、大组汇报后,全班同学水果知识丰富多了,这体现了前置学习的重要性,真正发挥了小研究的价值。

总之,我们的前置性小研究一定是“简单、根本、开放”的,一定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一定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理念下设计的。

猜你喜欢
西湖前置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习真实发生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