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

2015-11-09 18:06邓晓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诗句成语语境

邓晓芳

为了迎接每学期的期末考试,我们每位老师可谓是煞费苦心,到处搜集复习材料印发给学生,期待学生通过复习得到巩固,取得好成绩。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复习时间集中,导致一些学生往往草草了事以应付检查,到头来,复习归复习,考起来照错不误。针对词句的考试,学生失分的原因不外乎是写错字或者是在具体的语境中不知灵活运用。针对这些原因,有的老师就会布置抄抄写写,把一个单元甚至几个单元的词放在一起抄,每个抄两三遍,抄上两三张纸。懒惰的学生一看这么多,干脆不做,老实点的学生也会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草草了事。结果考试的时候,学生照错不误,我们的老师也抱怨:“这些词语我不知要学生练过多少遍,他还是会错,我有什么办法?!”为了提高字词听写的效果,我将每单元学生在平时的听写或考试中容易写错的字词勾画出来,并采用了自主抄写的招儿。

(1)每个单元的字词,只要你在听写的时候能保证正确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抄写作业可以不做。

(2)如你没有把握保证正确率,可以抄写一遍或两遍,也可以只抄写自己平时常写错的词或老师圈出的易错的词,抄写数量自定。

(3)如偷懒,明知自己这些字词听写不出来,还不愿意努力,则要接受“惩罚”。

这样做,能把学生们从埋头苦抄的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了学生们的欢迎,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减少了抄写的数量,有的放矢地攻克自己的薄弱点,学生们对字词的记忆效果反而有所提高。

说到听写,这可是我们老师最常用的一个复习手段,我有一个想法,就是要让听写这盘“家常菜”翻出点新花样,让我们的听写变成《幸运52》节目,让我们的教室变成《幸运52》大舞台,让我们的学生变成《幸运52》的嘉宾。

1.听清意见,写出生字词

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词语,因此,我经常声情并茂地讲出词语的意思,然后请学生写下来:请各位嘉宾仔细听题,有这样一个词语,人们常常用它来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活灵活现,你想到了吗?请写下来。(栩栩如生)

学习时顾不上吃饭,忘记了睡觉,勤奋专心,你是不是很佩服这样的人啊!人们经常用一个词语来描绘勤奋学习的人,想一想,是哪个词语呢?请不要出声,写在本子上。(废寝忘食)

……

就这样,教师辅以适当的姿态语言,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说出词语的意思,学生非常感兴趣,一边听一边思考,一边书写一边记忆,掌握了词语,巩固了词义。

2.快速记忆,写出一组词

我们在总复习的听写中,除了一个词一个词听写,也可以根据词语的构词规律、运用的范围等,将词语进行适当分类,采用以下听写形式:

请注意:这次听写,不仅要考你词语的掌握情况,还要考你的记忆力、思维能力,老师一次报的词语有三个,而且每组词语只报一次,赶快调整好情绪,接招吧!

第一组:胆小如鼠,心急如焚,暴跳如雷(这是一组含有比喻义的描写人物心理的成语)。

学生写好这组词语后,再给他们一定的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揣摩老师这样分组的意图,在后面写上自己的想法。这样做,学生情绪高涨,注意力高度集中,生怕自己漏写了某个词语。这样做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启迪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他们积累词语的能力,长期这样训练下去,学生也掌握了复习的方法,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很有帮助。教师还可以报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含有数字的成语等,这样对学生答照样子写词语这一类型的题目很有帮助。

3.创设语境,默写古诗词以及名人名言

创设与平时生活联系紧密的语言环境,要求学生结合语境填写相关的诗句和名言,这是近几年考试常有的题型,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机械地背诵、默写,而不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那只能是徒劳。所以在平时的听写中,我会声情并茂地描述一段场景,然后请学生把有关诗句默写下来。

请各位仔细听题,这是一首写景的诗,在春光烂漫的季节里,我们来到了黄四娘家,看见百花盛开的景象,你想到了哪两句诗?请把诗题、作者,还有这两句诗默写下来。(诗题《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诗歌不仅可以描绘美丽的景物,还能咏物言志,著名诗人、画家郑板桥借《竹石》之形象,表明了自己要做一个百折不挠的人,请把最能体现这一形象的两句诗默写下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实践表明,在这样的听写过程中,学生能快速运转大脑,在记忆中搜寻与之相匹配的诗句,这对理解和运用古诗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如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这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敢问路在何方?路应该就在我们的脑子里,而且我想:这样的路肯定不止一条,让我们一起努力,探索那一条条属于自己的路吧!

猜你喜欢
诗句成语语境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拼成语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猜成语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巧用诗句育新人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