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班幼儿混龄晨锻的探索与实践

2015-11-09 18:08孙柳琴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混龄小孩子课题组

孙柳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多,现今的幼儿出门就坐车、上楼就坐电梯、不愿走家长就抱等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这无形之中减少了幼儿运动的机会。然而,幼儿阶段是身体发育和发展的最初阶段和重要时期,维护幼儿健康,促进幼儿发展成为我们的首要工作。因此,我园尝试在中大班开展幼儿混龄晨锻。

一、创新晨锻模式,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以班级为单位,在规定场地让幼儿进行钻、爬、跳等活动是目前幼儿园常见的晨锻模式。这种晨锻模式形式单一,内容单调,教师安排多,幼儿自主选择少,很难维持幼儿的运动兴趣,幼儿的运动需求也得不到满足。混龄晨锻则打破了班级、教师、同伴之间的界限。在混龄晨锻中幼儿没有固定的活动安排、没有指定的区域、没有特定的玩伴,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需求自由选择晨锻区,自由结伴玩耍,共同锻炼身体。混龄晨锻正好弥补了以往常见晨锻的不足。

二、创设支持性的环境,帮助幼儿适应混龄晨锻

混龄晨锻无论对于我们教师还是幼儿都是一个新体验,更是一个挑战。因此,我们首先广纳贤才成立课题组。其次,根据园所户外场地的实际情况,将晨锻进行区域划分,即1号楼操场规划为攀爬区、跳跃区、平衡区、拉力区、玩沙区;2号楼操场规划为球类区;3号楼操场规划为投掷区、爬行区。第三,根据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动作发展水平,综合考虑运动强度、运动量、动作技能、身体素质等因素合理投放器械。最后,制作区域负责人及器械使用安排表,让负责教师明确职责及任务要求。

混龄晨锻开展之初,每个区由同一班级的两位教师负责,结果幼儿只会到本班教师所负责的活动区参加晨锻,混龄效果不理想。经过课题组研究,我们尝试结合新老搭配、课题组非课题组搭配、中大班混合搭配的原则,先“混教师”,重新调配区域负责人。为了减少幼儿压力,帮助幼儿适应混龄晨锻,教师们商量出一套“迎接”方案:看到任何一个幼儿需热情邀请,并自我介绍,介绍区域活动,以自身积极的情绪状态吸引幼儿,减少幼儿的陌生感,拉近与每个幼儿的距离。并且要求教师认真观察,适时介入指导,必要时也可参与到活动中。混龄晨锻结束后回到班级进行“混龄晨锻回放”,如提问:今天你在哪个区参加了晨锻,你认识了新老师吗?你结识了新朋友吗?你们一起做了什么?发生了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吗?明天你打算到什么区去锻炼?并完成相应的教师评价及幼儿自我评价。我们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和幼儿一同制定公共规则,如进区规则、晨锻器械取放规则等。混龄的效果及晨锻的效果有了明显转变。为幼儿创设关爱、温暖、尊重和支持的环境,帮助幼儿适应混龄晨锻,对混龄晨锻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

三、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促使混龄晨锻有序开展

《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于是课题组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如理论资料、国内其他幼儿园开展混龄教育的案例等,通过召开家委、家长会、调查问卷、个别交流、优质混龄体育课展示、混龄晨锻家长辨析会、混龄亲子运动会、亲子自制晨锻器械、混龄晨锻教师恳谈会等方式,对我园中大班混龄晨锻活动做好宣传和铺垫,力求争取家长的理解、信任、支持,促进我园中大班混龄晨锻活动的有序开展。

四、创新器械,增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混龄晨锻的兴趣

幼儿是通过与材料的互动而获取经验的。晨锻活动的效果如何,与器械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课题组的引领下,我园遵守安全、实用、环保、有趣、科学、多结构等原则,采用自制、订购、定做等方式,对现有的晨锻器械进行调整,这些新器械,深受幼儿的喜欢。如:在攀爬区投放了高高低低的人字梯、长长短短的一字梯;在走跑区投放了用废旧轮胎制作的豪华游艇;在跳跃区投放了用皮筋制作的,高度可调节的跨栏,造型可变的呼啦圈;在投掷区投放了飞盘、夹子飞镖等。

我们还尝试在活动区结合器械特点设置故事情节,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混龄晨锻的兴趣。例如:在攀爬区,将高高低低的人字梯比喻成山丘,将一字梯横架在泡沫垫上,一头垫高些,一头垫低些比喻成上坡或下坡。教师以故事贯穿始终,如:“早上起床,大狗熊发现仓库的玉米都不见了,黑猫警长查看视频监控后,发现玉米原来是被一只耳偷走,藏到它家里去了,现在黑猫警长发出命令,我们一起去帮大狗熊拿回玉米,途中中班小朋友要背起篓子,爬上山坡,爬下山坡,一只耳的家就在山的那边,拿到了玉米后赶紧返回,把玉米交给大班小朋友。大班小朋友翻过高高低低的山丘,沿着草地跑回来,把玉米放下。小勇士们出发,去把大狗熊的玉米找回来。”待幼儿会玩后,可互换角色、改变规则,重新游戏。

混龄晨锻中,幼儿在充满童趣色彩的环境中愉快地参与晨间锻炼。与以往晨锻相比,新奇的器械,有趣的方式更符合幼儿的运动需求。

五、“大带小,小促大”,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当今社会,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存在交往缺失,进而导致社会性、个性发展的异常。混龄晨锻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失,它不仅为幼儿提供了锻炼身体、强健体魄的平台,更满足了“幼儿天生有一种与非同龄人交往的倾向”的需求。在混龄晨锻中,面对中班的小孩子,大班的大孩子更愿意帮助照顾,责任感油然而生。如小孩子不敢攀爬人字梯时,大孩子会主动上前帮扶,小孩子在大孩子的指导、帮助下,慢慢挑战高一些的梯子;豪华游艇中看见中班的小孩子拉不动,大孩子们赶紧到后面推或到前面拉;在玩球区,大家你把球抛给我,我把球丢给你,大孩子教小孩子抛球、接球。大孩子的榜样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他们从中获得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同时自身的各项能力也得到巩固和提高。而小孩子通过与大孩子的交往,其观察能力、模仿能力、理解能力均得到了提高。

六、加强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混龄晨锻活动中,幼儿成为了活动的主人,但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缺了更高的要求。如:观察与反思能力、适时介入能力、把握晨锻器械的能力。在活动中,大班幼儿能不能担当哥哥姐姐的角色?中班幼儿能不能通过模仿进行学习?幼儿的玩法有没有价值?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同一活动中、使用同一晨锻器械有什么不同表现?活动量、活动强度是否适中?活动场地是否需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晨锻器械提供的层次性、多样性、操作性是否科学合理?在混龄晨锻中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如何?……这无一不在考量教师是否具备一双善于观察的眼,一对善于倾听的耳朵,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一双勤于改变的双手。

因此,作为一名专业的幼儿园教师,应该加强学习,适应更高的要求,这是当今社会发展和教育不断改革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

猜你喜欢
混龄小孩子课题组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在梦里,我们都是小孩子
浅谈混龄教育
开展混龄自主体能游戏区初探
幼儿园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实施策略的实践研究
我只能是一个小孩子吗
课题组成员
如何利用“混龄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开心图片汇
“做”与“作”的推荐用法“做”与“作”的用法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