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企业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探究

2015-11-11 02:12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赵连灯
财会通讯 2015年23期
关键词:经常性损益盈余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赵连灯

一、引言

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与上市企业的内部管理者相比,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如中小投资者、企业债权人等对企业日常财务状况、经营状况都了解甚少,因此通过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整体状况便成为了其他利益相关者保证其自身利益的重要方式。在众多会计数据中,企业的净利润指标是衡量其盈利状况的核心,其由营业利润和非经常性损益组成。当企业认为利润指标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预期或相关监管部门对财务信息的要求时,上市企业往往会出现粉饰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与企业的营业利润不同,非经常性损益具有自身特点,其发生的短期性、偶然性使得企业往往可以通过操控非经常性损益进而达到粉饰利润的目的,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便是扭曲企业原有的财务状况,影响相关投资者的经济决策,从而扰乱我国证券市场秩序,妨碍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上市企业的相关监管部门便开始对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情况做出规定,2004年证监会又进一步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具体涵义等做了更为准确的解释,对上市企业披露非经常性损益的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便如此,当前我国上市企业以非经常性损益为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依然广泛存在,要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就要首先了解上市企业进行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具体方式,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措施。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此目的,通过对上市企业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现状及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研究,旨在为相关监管部门完善上市企业非经常性损益披露制度,规范资本市场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Rusell Craig(1991)对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进行了研究分析,其结果表明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利润调节是许多上市公司经常采用的手段,其目的是平滑利润,使得各个期间的收益情况波动平稳。Rarna kirishan(1992)对净利润的构成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净利润的不同组成部分所表现出的连续性不同,连续性较差的部分反映的往往是企业的短期盈利能力,不能反映企业的未来前景,对投资者的经济决策影响也较小,但也正是基于此,连续性差的项目往往具有较强的操纵性,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Walker and Strong(1994)把企业的盈余项目划分为正常性项目和非正常性项目,结果显示上市公司的股价与正常性盈余项目之间的相关程度要高于其与整体盈余项目的相关程度。Ervin等(2001)采用了实证方法分析企业的非经常性损益与股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非经常性损益具有降低企业股价的负面作用。

(二)国内研究 我国学者对于非经常性损益的研究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孙铮等(1998)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的情况研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结果发现,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往往是严重亏损的公司、配股公司或者是盈利较小的公司。吴溪(2001)采用实际数据分析上交所的上市公司,研究表明由于当时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不清,上市公司常常避重就轻选择性地对非经常性损益进行披露,影响投资者判断和监管效果。蒋义宏(2001)从非经常性项目的具体方式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大于零或者大于百分之六时,其非经常性项目在净利润中所占的比重要较其他时候多。王丽坤(2003)采用1999~2001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非经常性损益的分析,结果发现当上市公司存在被取消上市资格等危机的时候会产生进行盈余操纵的动机,其往往通过调节非经常性损益的确认年度来调节净收益,从而达到避免退市的目的。徐文静(2008)的研究也发现,我国的上市公司存在运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利润调节的情况,进而改善企业报表信息,这一现象在亏损企业和微利企业中尤为突出。

三、上市企业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现状

由表1可见,我国上市企业2010~2012年净利润持续上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也在相应增长,反映出上市企业在收益质量上有了不断提高,但是在业绩增长上相对有所放缓。其中,2012年的2415家上市企业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比2011年的2106家上市企业增加3684.91亿元,同比增长25.88%;非经常性损益额增加了335.31亿元,同比增长39.27%。从上市企业年报披露状况来看,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企业的整体损益状况影响不大,但仍对个别上市企业有较大影响,非经常性损益仍是评价上市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重要财务监管指标。

表1 2010~2012年上市企业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现状统计表

图1 2010~2012年上市企业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重分布图

由图1可见,在所有上市企业中,2010~2012年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例大部分都在50%以下,大于50%的企业占比数量在20%上下,分别是22.76%、19.23%、16.73%,显示出占比逐年下降的趋势,表明我国上市企业中整体收益质量在不断提高,也就是说上市企业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来进行扭亏为盈、盈余调节的现象在慢慢减少。

从2012年整体情况来看,2012年非经常性损益占该企业净利润比重超过100%的企业有197家,占上市企业总数的8.16%。其中,非经常性净收益的企业有182家,合计净收益263.19亿元,已经超过该类企业净利润合计96.42亿元;在182家中有49家ST类企业(因财务异常被交易所特别处理的企业)全部体现为非经常性净收益。在2012年中有79家企业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其中有41家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重回亏损,其中ST类企业就有37家。这些企业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贡献极大,大多数企业已经因此实现扭亏为盈,其盈余管理动机非常明显,需引起强烈关注。

在2012年年报中还可以发现:在非经常性损益执行过程中,部分上市企业过于机械,不能按照企业实际情况来实施和判断。首先,部分上市企业仍将无形资产、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损益计入经常性损益,也未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根据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相关界定,该类资产的处置收益一般应作为非经常性损益。再次,个别企业与企业日常经营、生产业务无关或期限很短的经营资产管理费列经常性损益,该项目产生的损益一般难以在以后期间持续存在,若计入经常性项目,将会影响到投资者对企业核心业务盈利能力、持续增长能力产生错误判断。从影响的金额大小来看,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主要集中在“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政府补助收入”、“投资收益”三个项目。

四、上市企业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的具体方式

目前,我国非经常性损益由于其易操作、易实现的特征常常被用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中,主要通过政府补贴收入、债务重组、关联交易、资产减值、投资收益等不同渠道进行实现。近年来,非经常性损益占企业利润比重在逐年上升,很多企业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作来达到改善企业内部资源配置调整、剥离不良资产、扭亏为盈的目的。本文主要通过以下五个项目进行上市企业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方式的阐述(见图2),并重点对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项目进行案例说明。

图2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盈余管理方式架构图

(一)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项目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通常运用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或者对联营公司、其他公司进行战略投资的模式,以此来增加或减少企业持有这些公司股权的战略经营调整方式,或者出售、置换、转让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价格一般为非公允,由交易双方事先达成),从而实现企业利润转移,让企业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由于非流动资产处置方式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而且地方政策经常刻意参与或认可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所以该种方式经常成为上市企业突击增加利润的首要选择方式,然而这种处置资产获取的收益是不可持续的,部分资产的处置可能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发展。若企业在经营战略调整过程中进行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结果不足以让企业会计利润由亏转盈的,则不能认为是非经常性项目。

以华电能源企业为例,该企业主营经营、建设、维护电厂,生产销售电力、热力等,2010~2012年财务主要数据见表2。

表2 华能电源企业2010~2012年主要会计数据表 单位:元

表2显示,2012年华电能源的非经常性损益额=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352670.79-(-44367699 8.98)=452029669.77(元),所以,非经常性损益额是净利润的54倍。2011年同上计算,非经常性损益额是净利润的6.6倍。很明显,华电能源在近两年都是完全依靠非经常性损益实现的净利润,其中2012年由于煤炭价格的上涨导致企业成本增加等原因使得企业艰难运行,为保证企业经营形象,很可能通过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列账方式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表3 华能电源企业2010~2012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金额统计 单位:元

表3显示华电能源2010~2012年非经常性损益包含的具体项目与金额,2010年、2011年、2012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项目占非经常性损益总金额的比率分别为11.16%、77.51%、87.48%。可见从2011年起,该企业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项目占总金额的比率有了大幅增长,不难发现,该企业从2011~2012年是通过非流出资产处置损益来实现的企业盈余,在该企业年报附注中也未对该项目的处置原因进行标注,所以该企业极有可能是为了掩饰企业亏损状况,而通过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来达到企业盈余。

(二)政府补助收入项目 当地政府部门为了保护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上市企业正常运营或政绩的需要,一般会给出配套的优惠政策或直接给予政府补助来让企业扭亏提供保护环境,让经营困难、频临暂停或终止上市企业得到起死回生的效果。企业对得到的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或返还时应根据相关规定来判断是否属于非经常性损益。若无审批文件,属于当地政府独立审批、能在长时间内获得的收益也应作为企业的非经常性损益。若符合税法规定的税收减免、返还且能持续获取的,应作为经常性损益。

(三)投资收益项目 投资收益包含股权投资收益及债权投资收益,证券市场的股票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都是与企业价值不太相关的项目,但证券市场投资收益在净收益比重中一般占比较大,若在净利润中不扣除,容易引起投资者错误理解,高估股票价格,形成股票市场泡沫。对于继续扩大公司规模、还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来说,由于投资机会较多,较难去区别投资收益高的真假好坏之分。但对于已经发展稳定且在上年还发生过亏损的企业来说,投资收益高则应引起特别关注。

(四)债务重组损益项目 国内相关法规允许陷入财务困境、资金周转难的企业按照与债权人之间的协定或法院仲裁获得债权人的政策让步,比如更改原来的债务条件、减少本息、以货币或非货币形式偿还债务等。在债务重组过程中,收益方多为债务人,债务人出现的债务危机也一般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所以为了扭转亏损,很多上市企业利用债务重组来调增利润。

(五)其他营业外收支项目 不少上市企业在财务报告中对其他营业外收支项目的披露比较笼统,通常只是简单照搬损益表中的数据,没有披露明细数据。比如一个企业只披露“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支项目”的一个大数据,对于其明细项目如处置固定资产损益、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出售无形资产损益等不进行披露,使得投资者很难便捷地获取有用的信息。

综上所述,由于非经常性损益本身具有的偶然性、一次性特点,其常成为上市企业操纵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尽管相应的法律和制度正在完善,且对盈余管理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并未根除其存在,本文认为还需要对新会计准则进行完善,增加对非经常性损益的规定,对非经常性损益信息的披露进行统一规范,同时要提高外部审计的质量,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加大处罚力度,进而杜绝上市企业通过非法手段来获取利益的现象。

[1]魏涛、陆正飞、单宏伟:《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作用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管理世界》2007年第1期。

[2]高翔:《企业盈余管理手段剖析——以两面针为例》,《会计之友》2013年第5期。

[3]于文君:《上市公司亏损后的盈余管理问题探究》,《商业经济》2013年第5期。

[4]王凡、张建强:《2006准则背景下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盈余的影响——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5]常世亮、宋在科:《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与盈利能力相关性研究》,《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3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经常性损益盈余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提高经常性思想工作效益探析
外汇风险与会计外汇汇兑损益
期间费用的理论探析
浅议未实现损益对每股收益计算的影响
“过去常常”困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