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O2O:看上去很美?

2015-11-11 08:04
销售与市场(评论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线下病人医疗

移动医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目前的技术水平只能做到信息收集、数据传输等“基本功能”,技术还难以跟上专业需求。

小米投资九安医疗、腾讯投资挂号网,还有之前丁香园的7000 万美元的融资及春雨医生C 轮5000 万美元的融资,移动医疗在2014 年似乎获得了井喷式的发展,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现实看上去很美,也只是看上去而已。

移动医疗的发展是伴随着技术的革新而来的。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技术的变革深刻地改变了现实的生活。医疗这一大而重的传统行业也开始变得小而轻。

移动医疗的“硬”和“软”

这么多的资金为什么都挤破了头似的向移动医疗转移,归根到底还是看到了趋势。中国这个有着庞大人口基数的市场上在加上从生到死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这是任何一个有着市场敏感度的人都能感觉到的,更何况有着灵敏嗅觉的资金投资者。但,站在风口上,猪真的能飞起来吗?

移动医疗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服务,其所要服务的对象是医患双方。其在医疗行业中融入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等高科技,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医生可以通过此类服务更好地获得市场、同业和市场的信息,将自身的服务进一步提升。而病人则可以通过移动医疗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并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和医生。

说白了,移动医疗就是“硬件+软件”。硬件,诸如各类手环、可穿戴计步器、智能胎心仪、智能血压仪等健康类设备来监测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就进行提醒,或者吃药或者就医。软件,则针对不同疾病为病人提供康复知道信息、药品信息、运动和膳食指导,并配合远程医疗和医生进行定期沟通。通过这类软硬件,移动医疗将给用户更多与服务机构或个人直接互动的机会,让各方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健康管理成为可能。

线上的“O”——碎片化

如果说移动医疗还仅仅是提供一些信息,那你就想错了,其实,对于移动医疗来说,最大的价值可能并不是提供各类服务信息,其更有价值的应该还是能根据客户的需求实现一对一的隐私医疗及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实现服务,而这才是移动医疗线上最大的魅力。

美国体重控制公司Weight Watchers的战略转型依然是为会员提供教练、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知道及会员交流,看上去并没有什么改变,但其主要载体已经转向移动客户端。通过移动客户端,过去的集体减重变成了一对一,会员的隐私得到维护,并且效果也更加明显,时间安排也更加灵活。

通过线上的技术,过去的移动医疗运营模式被大大改变了。一是原来此类服务的用户,现在不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可以选择最优而非最近的服务。另一种则是偶尔使用的用户,也就是那些没有足够动力去坚持这些项目的人。因为现在进行运动、营养指导所需的时间和金钱成本都大大降低了,有一些偶尔使用的用户也可能转化为经常性的用户。

但问题也会接踵而来,用户已经认可传统的线下健康服务需要收费,你线上又以何种借口收费呢?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我们愿意为眼见为实的东西埋单,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的传统企业实体店依然做得风生水起,移动医疗想获得长足发展依然问题重重。毕竟,在一个更愿意为考试类服务花钱而不愿意为指导类服务花钱的国度,虚拟的东西总让人感觉信心不足。

但,这不会是问题。

线下的“O”——互动性

移动问诊发展数年来,类似“春雨医生”和“好大夫”的轻问诊模式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但经过多年的实践,轻问诊的模式逐渐被证明其盈利性和持续性存在致命的问题。毕竟,凭借简单的询问和检查资料的上传就在短期内做出诊断,对于任何一个成熟的医生来说都是不可能的。与线下相比,轻问诊的模式诊疗费较高、性价比却相对较低。

移动医疗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线下应当承担什么角色呢?是一山不容二虎还是相敬如宾?当然,能融合是最好不过了。合力的效用远超过个人的单打独斗。

假设一下,在同样的条件下,你是相信你的家庭医生还是赤脚游医呢?我相信稍微思维正常的人都会说是家庭医生,由此方案就有了。通过医生与病人建立了线下的诊疗关系,双方已经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度,在这种情况下,病人往往是认可了医生本身的能力才会进一步治疗或就康复方案继续咨询。

对了,就是增强线下的黏性。在此过程中,医生和病人可以对彼此更加了解,医生可以通过远程的移动端对病人实时的状态进行监控,而病人则可以就自己的问题随时的咨询医生。目前,市场上泰和诚集团的“掌上好医”和会好科技的“会好出院康复”已经具备了这方面的功能。

移动医疗线下的“O”,说白了,其承担的就是服务与互动的功能。移动医疗虽说是基于移动互联网,但根本还是在线下。线下的资源支持力度不够,线上是很难做起来的。

趋势

哪里都想掺一脚的阿里巴巴在2014年也利用支付宝的平台牵手全国各大医院。用户登录支付宝钱包之后,点击更多公众服务,选择医疗健康,添加相应的公众号,就能享受预约挂号、疾病健康问询、买药、体检甚至是健身等多种服务。

互联网巨头谋划着移动医疗领域的蓝图,医院对于移动医疗也有自己的需求:在移动信息服务上,医院乐于共享,但在更专业的医疗领域,移动医疗的技术水平却远不能达到专业需求。移动医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目前的技术水平只能做到信息收集、数据传输等“基本功能”,技术还难以跟上专业需求。

随着“80 后”、“90 后”用户的行为习惯发生变化,国内医疗机构与移动互联网发生关联是必然的。在移动医疗的平台架构上,医院与互联网企业的大方向是一致的,但一个发力线上,一个发力线下,但医院如何将物联网、可穿戴设备、信息化管理等专业解决方案引进来,互联网又如何将信息技术收集、软件体验、信息交互等融合协同,共同实现数字化医疗,也有待探索。

移动医疗线下的“O”,说白了,其承担的就是服务与互动的功能。移动医疗虽说是基于移动互联网,但根本还是在线下。线下的资源支持力度不够,线上是很难做起来的。

猜你喜欢
线下病人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2022年4月部分家电线下市场简评
谁是病人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病人膏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