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消毒饮加减对急性盆腔炎患者CRP、TNF-α、IL-6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2015-11-11 07:53张秀焕冯书娟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5期
关键词:盆腔炎白细胞盆腔

张秀焕 冯书娟 李 瑛

(河北省临西县第二人民医院,河北 临西054901)

五味消毒饮加减对急性盆腔炎患者CRP、TNF-α、IL-6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张秀焕 冯书娟 李 瑛

(河北省临西县第二人民医院,河北 临西054901)

目的 观察五味消毒饮加减口服对急性盆腔炎 (APID)患者C反应蛋白 (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评价其疗效。方法 将90例API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及替硝唑静点抗炎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五味消毒饮加减口服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 两组治疗后在CRP、TNF-α、IL-6及临床疗效等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五味消毒饮加减口服辅助治疗APID可降低CRP、TNF-α、IL-6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急性盆腔炎 细胞因子 五味消毒饮

急性盆腔炎(APID)是发生于女性卵巢、输卵管、子宫内膜及盆腔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急性炎症,为常见妇科急腹症之一,常反复发作,是导致不孕、异位妊娠等妇科疾病的主要原因[1]。本研究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减联合西药治疗APID,观察对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并评估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西医诊断符合2005年版《妇产科学》中APID的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带下病”的诊断[2],辨证为湿毒壅盛;均为初次发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肿瘤及盆腔结核等盆腔疾病;哺乳期及妊娠患者;治疗期间需中转手术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临西县第二人民医院妇科入院治疗的APID患者90例,均符合病例选择标准。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年龄24~42岁,平均(35.30± 4.20)岁;发病时间1~50 d,平均(3.40±1.80)d。对照组年龄23~43岁,平均(34.80±4.30)岁;发病时间1~7 d,平均(3.60±1.50)d。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钠(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3036)2 g入液静点,每日1次;替硝唑注射液(山东凤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418)0.8 g静点,每日1次。根据症状给予降温及对症支持治疗。待体温及血白细胞正常后72 h后改为抗菌药物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五味消毒饮口服,组方:金银花15 g,野菊花6 g,蒲公英6 g,紫花地丁6 g,紫背天葵子6 g。若小腹酸胀、带下恶臭加半枝莲、鱼腥草各20 g,若小便淋痛伴白浊加土牛膝、虎杖各15 g。每日1剂,水煎至200mL,每日分2次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后观察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等观察评定指标,统计治疗总有效率。血清检验指标:于治疗前后采静脉血检测CRP、TNF-α、IL-6的水平。

1.5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盆腔渗液及炎性包块均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盆腔渗液明显减少,炎性包块明显缩小。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盆腔渗液及炎性包块无变化。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1。两组治疗后CRP、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表3。治疗组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APID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APID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 别 时 间 CRP(mg/L)TNF-α(ng/L)IL-6(ng/L)治疗组 治疗前 84.36±12.25 54.35±2.06136.28±10.72(n=45) 治疗后 3.46±0.55*△ 8.36±2.08*△76.34±17.35*△对照组 治疗前 84.28±10.32 54.62±2.83132.26±12.56(n=45) 治疗后 6.68±0.43* 12.34±2.18*86.64±15.06*

表2 两组APID患者观察评定指标变化情况比较(d,±s)

表2 两组APID患者观察评定指标变化情况比较(d,±s)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下同。

组 别 n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腹痛消失时间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 住院时间治疗组 454.1±1.2△△ 5.3±2.4△△7.5±2.1△△ 10.3±3.6△△对照组 455.2±1.4 7.9±3.39.2±2.6 13.2±4.7

表3 两组APID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APID多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需氧菌和(或)厌氧菌感染所致,为典型的全身炎性反应过程,如处理不当易转为慢性盆腔炎,症状迁延不愈。CRP是重要的炎症急性时相蛋白,机体感染后2 h CRP血清含量迅速升高,当感染控制后CRP水平迅速降低,是判断机体是否合并感染和感染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之一;TNF-α、IL-6是机体感染时出现最早和最主要的具有广泛生物学效应的炎性细胞因子,其表达水平的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会对机体造成有害影响。CRP、TNF-α、IL-6较之传统的检验项目如血白细胞等更能准确地反映炎症的严重程度,并对愈后作出评估[3]。应用现代检验手段等客观指标(CRP、TNF-α、IL-6等)评估传统方剂的治疗效果体现了中医微观、客观辨证的特点。

APID属中医学“带下”“妇人腹痛”范畴,患者因经后胞脉空虚、气血失调等因素,湿热毒邪瘀阻下焦,冲任受损,带脉失约,营卫失调,产生发热、腹痛、盆腔包块等症状,热毒壅盛和湿热瘀结为临床常见证型。其中热毒壅盛证处于发热急性期,患者高热寒战,腹痛拒按,带下黄浊或脓带腥臭,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凉血散结、利湿化瘀为则。五味消毒饮出自清代吴谦《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由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等6味中药组成,为清热解毒之要方。方中金银花性寒味甘,可宣散风邪、解中上焦之热毒;野菊花性微寒味辛,可疏风平肝、清肝胆之盛火;蒲公英入肝入胃,可解热凉血、泻下焦之湿热;紫花地丁味苦性寒,可消痈散结、清热利湿;紫背天葵子可除三焦之火,散结消肿。对小腹酸胀、带下恶臭者加半枝莲、鱼腥草破血通经、消痈排脓;对小便淋痛伴白浊者加土牛膝、虎杖泻火解毒、通经利尿。全方开三焦湿热,凉血化瘀散结,对APID高热、腹痛、盆腔包块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中药的抗菌有效成分与抗菌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可能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损伤细胞浆膜、影响细胞蛋白合成等机制发挥抗菌作用。中药与抗菌药物联用,可加强抗菌药物的抗菌性,减少药物的耐药性[4]。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五味消毒饮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等具有抗菌作用,其总有效率81.25%,与抗生素相比抗菌作用较弱,同时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5]。五味消毒饮通常加入少量酒行血脉以助药效,但在与头孢类抗菌药物联用时,可引发双硫仑样反应,引起面部发热、潮红、头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呼吸困难、休克、心衰乃至死亡,因此在与头孢类抗菌药物联用时应避免使用。

本研究表明,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减辅助抗菌素治疗APID,可显著降低患者CRP、TNF-α和IL-6的水平,提高了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4-24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5.

[3]赵晖.TNF-α、IL-6、IL-8、NO、CRP和NSE对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2,19(5):316-318.

[4]李娟,张学顺,傅春升.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4,23(2):90-93.

[5]黄水仙,田道法.五味消毒饮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9):523-526.

R711.33

A

1004-745X(2015)05-0869-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5.042

2014-09-03)

猜你喜欢
盆腔炎白细胞盆腔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白细胞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