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临床观察

2015-11-11 07:53许群智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5期
关键词:白头翁病原菌疗程

许群智

(浙江省慈溪市逍林中心卫生院,浙江 慈溪315321)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临床观察

许群智

(浙江省慈溪市逍林中心卫生院,浙江 慈溪31532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疗效。方法 选取8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细菌治愈率以及疗程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主要病原菌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有效疗程和平均治疗疗程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患者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症状消失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效果显著,且显著缩短了疗程,值得临床推荐。

急性细菌性痢疾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疗效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疾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主要由痢疾杆菌引起。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排含黏液、脓血的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为特征,其发病快,病情严重,需要及时治疗。目前西医治疗上主要是针对患者的病原菌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其效果一般,且疗程长,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笔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19~63岁,平均(37.4±6.6)岁;平均病程(3.4±1.6)d。对照组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0~67岁,平均(38.1± 6.9)岁;平均病程(3.7±1.5)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和平均病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左氧氟沙星(批号为20131131)0.4 g溶于0.9%的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3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进行治疗,其组方为:白头翁24 g,黄芩、黄连须、秦皮、黄柏、焦槟榔、当归炭、木香各12 g,马齿苋45 g,葛根15 g,白芍18 g,炙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mL,分两次服用,连用7 d。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进行大便细菌培养,观察其痢疾杆菌转阴情况。

1.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若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正常,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则为治愈;若症状消失或减轻,大便镜检正常,大便培养痢疾杆菌转阴或未转阴者为好转;未愈患者临床症状及大便镜检无改善,需进一步治疗[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 治疗组治疗1周后痊愈37例、好转3例,治愈率为92.50%,对照组治愈25例、好转13例、继续接受治疗2例,治愈率为62.50%,两组患者治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病原菌转阴率情况 见表1。治疗组治疗3 d后患者主要病原菌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病原菌转阴率情况比较n(%)

2.3 两组有效疗程和平均疗程比较 见表2。治疗组平均有效疗程和平均治疗疗程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有效病例平均有效疗程和治疗疗程比较(d,±s)

表2 两组有效病例平均有效疗程和治疗疗程比较(d,±s)

组别 n 有效疗程 平均疗程治疗组 40 1.6±0.8△ 2.4±0.6△对照组 40 2.4±0.6 4.1±1.9

2.4 两组患者相关症状消失的时间比较 见表3。治疗组患者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症状消失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患者相关症状消失的时间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相关症状消失的时间比较(±s)

组 别 n 发热(h) 腹痛腹泻(d) 里急后重(d)治疗组 40 11.6±7.8△1.9±0.9△ 1.3±0.7△对照组 40 22.4±8.62.7±1.1 2.5±0.9

3 讨 论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直接侵犯大肠黏膜,使局部充血、水肿、溃疡出血、病变侵及结肠,特别是乙状结肠和直肠[2]。中医学认为痢疾多出现在夏秋季节,气候湿热,气血阻滞,二者相搏,腐蚀肠道出现脓血,进而形成痢疾,毒素进入心肝,会使病情加重,因此中医治疗主要从去火、调气方面入手[3]。

本组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治愈率显著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组方中白头翁、秦皮、黄芩、黄连、黄柏清热解毒燥湿,擅清阳明之湿热、泄厥阴之郁火、解血分之热毒,以治湿热痢疾为其见长;葛根为阳明经要药,既可发表又能滋阴引经报使,表邪重者逆流挽舟可解表,表邪不重者则可升清透邪、滋阴护液;马齿苋清热解毒,活血止血;芍药、当归、木香、槟榔一则和血,一则行气,和血则使脓自愈,理气则后重自除,在众多苦寒药中加炙甘草以护胃气。现代实验研究发现:黄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肺炎球菌等常见病菌均有抑菌作用,抗菌范围广,特别是患者呈湿热证的症状时,其更为适用[4];白头翁中的白头翁素对痢疾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抗细菌所产生的毒素对机体的损害,防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和炎性反应[5];白芍具有抗菌、抗炎、降温、提高机体免疫等多种功效;黄连治痢疾除与抗菌作用有关外,还与其抗腹泻有关[6]。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但可以提高疗效,并且在提高痢疾杆菌的转阴率上有着显著的效果(P<0.05)。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可以充分利用中、西医方法的优点,相互作用,取长补短,显著缩短了疗程。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效果显著,且显著缩短了疗程。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

[2]原瑞芳,李娜.环丙沙星保留灌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140-141.

[3]张国欣.细菌性痢疾的中医辨治[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7):67-68.

[4]王连心,孟庆刚.黄芩及其提取物治疗细菌性痢疾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8):1698-1700.

[5]宋崇顺.白头翁汤与清热解毒药相配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3):23.

[6]巩振东.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2):164-165.

R516.4

B

1004-745X(2015)05-0873-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5.044

2015-02-08)

猜你喜欢
白头翁病原菌疗程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白头翁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我和白头翁的“战斗”
治前列腺增生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
想改名的白头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