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2015-11-11 07:53张建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5期
关键词:方剂西药心肌梗死

张建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人民医院,浙江 瑞安325204)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张建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人民医院,浙江 瑞安325204)

目的 观察中药方剂联合常规的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方剂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5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管再通率和出血发生率为82.86%和2.86%,分别优于对照组的65.71%和17.14%(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4周后病死率分别为5.71%和8.57%(P>0.05)。治疗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方剂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显著,且大大降低了出血发生率,对提高血管再通有着显著的效果。

中药方剂 西药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出现急性、持续性缺氧、缺血所致,临床上表现为胸骨持续、剧烈的疼痛,心力衰竭、心率失常、休克等症,如得不到有效、及时的处理、治疗将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导致患者的死亡[1]。目前经皮行冠状动脉(PCI)介入治疗的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应用比较广泛,其疗效已被业内所认可。但是,在介入治疗过程中,一些应激、炎症反应等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微循环障碍[2]。目前研究发现,中药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有着显著的效果。本组研究就本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中药方剂联合西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选病例临床诊断均满足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3]。中医辨证均属阳闷不振证。

1.2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48~74岁,平均(58.50±2.50)岁;发病到救治平均时间 (48.50±5.50)min;其中前壁梗死患者12例,前间壁梗死的患者8例,下壁梗死者8例,广泛前壁梗死者7例。治疗组35例,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49~73岁,平均年龄(59.50±1.50)岁;发病至救治平均时间(47.51±3.02)min;其中前壁梗死者13例,前间壁梗死者9例,下壁梗死者7例,广泛性前壁梗死者6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绝对卧床休息,给予吸氧、镇静治疗,同时给予西药硝酸酷类静脉滴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常规应用。所有患者尽量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有并发症者给予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方剂进行治疗。组方:红参15 g,制附子15 g,山茱萸肉18 g,当归18 g,全瓜蒌12 g,薤白6 g,红花6 g,降香6 g,煅龙骨、煅牡蛎各30 g。煎浓汁350mL,分3~4次分服,两组疗程均为15 d。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后血管再通率、4周后病死率和出血发生率情况,观察两组疼痛积分变化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在纸上面划一条10 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患者自行感觉评分。

1.5 疗效标准 参照相关临床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4]。显效:1个疗程内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恢复正常。有效:2个疗程内症状完全消失或大部分消失,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恢复正常者。无效:未达到上述条件者。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对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4周后病死率和出血发生率情况比较 见表2。结果示治疗组治疗后血管再通率和出血发生率为82.86%和2.86%,分别优于对照组的65.71%和17.14%(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4周后病死率分别为5.71%和8.5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4周后病死率和出血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治疗后VAS与LVEF比较 见表3。结果示治疗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VAS评分、LVEF比较(±s)

表3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VAS评分、LVEF比较(±s)

组 别 n VAS评分(分) 左室射血分数治疗组 35 3.07±1.62△ 49.8±6.4△对照组 35 6.29±2.08 43.5±5.4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或痉挛等发生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所致,为临床常见急重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临床上对于大多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其一般是处于高凝状态的,在这样的状态下继发血小板激活及其结合反应是血栓形成和病情恶化的最主要原因[4-5]。

中医学无急性心肌梗死病名,但可将其归于“真心痛”“厥心痛”“卒心痛”等范畴[6]。近年来,已很多医家达成共识,认为气虚血瘀是真心痛(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病理基础,可有诸多兼证,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故益气活血法治疗“真心痛”已被广泛研究及应用[6]。随着中医药的发展,目前中医药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有着较大的突破和进展。刘淑琦等[7]采用小陷胸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随机平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联合用药组有效率达94.00%,显著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安全性高。陈升王等[8]采用中药结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发现,中药结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优于西药抗凝并尿激酶溶栓组,并发症明显低于西药抗凝并尿激酶溶栓组。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药方剂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本研究所采用的中药方剂组方中,制附子、红花、降香具有活血祛瘀之功;山茱萸肉、全瓜蒌行气止痛;煅龙骨、煅牡蛎养阴生津;薤白活血利水,红参具有消食和胃兼以活血。现代中药药理研究[9]表明,其组合联用能改善心肌代谢、降低氧耗,且具有改善微循环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中药药理学研究表明[10],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行气通痹之功,能够改变血液流变性,改善冠脉循环,保护缺氧心肌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药方剂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果显著,且大大降低了出血发生率,对提高血管再通有着显著的效果。

[1]周陵,谢渡江,董静,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六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12(1):62-64.

[2]裴凤琴.延迟经皮冠状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22(8):123-125.

[3]中华医学分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29(2):71-7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2-83.

[5]王国洪,杨晓燕.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7(5):129-130.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

[7]刘淑琦,陈跃飞,颜红红.小陷胸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7):124-126.

[8]陈升王,吴世才,谢堪玉.中药结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3):173-175.

[9]高永义.自拟冠心愈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03,11(2):134-136.

[10]董昆山,王秀琴,董凡.现代临床中医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495.

R542.2+2

B

1004-745X(2015)05-0877-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5.046

2014-09-08)

猜你喜欢
方剂西药心肌梗死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星蒌醒脑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