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2015-11-11 07:53丁谦谦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5期
关键词:龙骨牡蛎汤加减

丁谦谦

(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浙江 义乌322001)

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丁谦谦

(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浙江 义乌322001)

目的 观察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脱水、降压、溶栓、保护脑神经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2、4周时治疗组CSS评分较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水平较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理想,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柴胡龙骨牡蛎汤 急性脑梗死 中医

脑梗死是指供应脑部血液的颅外或颅内动脉发生闭塞性病变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临床表现为偏瘫、失语等突然发生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脑血管病是老年人3大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43%~65%,病死率为15%~25%[1]。给予早期有效治疗对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十分重要。笔者近年来应用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1)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2];2)经颅脑MRI及CT明确诊断;3)中医辨证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肝阳上亢及气滞血瘀证诊断标准[3];4)发病时间<72 h;5)初次发病;6)可配合服用中药。排除标准:1)严重脏器功能不全;2)肿瘤、脑梗死病史及严重意识障碍者;3)出血性梗死病灶及血液系统功能障碍者;4)过敏体质或不能接受中药治疗者;5)病情危重不能接受保守治疗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且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57~76岁,平均(65.7±6.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24 h,平均(8.5±1.4)h;梗死部位包括基底节区28例,脑叶5例,丘脑4例,脑干2例,多发性梗死1例;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31例,糖尿病12例,冠心病10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56~78岁,平均(66.1±7.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21 h,平均(8.2±1.2)h;梗死部位包括基底节区31例,脑叶6例,丘脑2例,脑干1例;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33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5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梗死部位及基础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照《脑梗死治疗指南》[4]中常规治疗措施包括脱水、降压、溶栓、抗凝、血小板抑制、神经营养保护剂等。治疗组另予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柴胡12 g,酒大黄10 g,石菖蒲10 g,瓜蒌30 g,黄芩10 g,党参12 g,茯苓15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桃仁10 g,牡丹皮12 g,远志10 g,赤芍12 g,枳壳12 g。肝阳上亢甚者,加钩藤10 g,石决明30 g,珍珠母30 g,心烦甚者,加炒栀子12 g;头痛甚者,加羚羊角粉5 g,夏枯草12 g;痰热较重者,加胆南星15 g,竹沥12 g,川贝母10 g;瘀血甚者,加地龙10 g,丹参30 g,鸡血藤30 g;手足肿胀者,加茯苓12 g,泽泻15 g,薏苡仁30 g;大便溏泻者,去大黄,加炒白术12 g,山药15 g。上述药物水煎5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每日1剂。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疗效情况。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神经功能评分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评分标准参照 “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制定。血液流变学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疗效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5]对临床疗效情况进行评价。计分方法:神志状态、语言表达、上肢肩关节、上肢指关节、下肢髋关节、下肢趾关节、综合功能等7项观察指标按照恢复程度高低分别记为0~4分,得分越高显示恢复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满分为28分,起点分最高不超过18分。基本治愈:积分达到24分以上者。显效:积分增加超过10分者。有效:积分增加超过4分以上者。无效:积分增加不足4分、积分减少或死亡者。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时的CSS评分比较并无明显差异 (P>0.05),但治疗2、4周时治疗组CSS评分较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

表1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CSS评分变化比较(分,±s)

表1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CSS评分变化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期比较,△P<0.05。下同。

组别 n治疗前 治疗1周 治疗2周 治疗4周治疗组 4024.12±3.60 18.40±3.2312.50±2.30*△ 9.80±1.40*△对照组 4023.80±3.51 20.14±2.6015.40±3.15*13.60±2.5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

表2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组 别 时间 血浆黏度(mPa·s)纤维蛋白原(g/L)红细胞压积(%)治疗组 治疗前 2.51±0.32 5.98±0.3555.14±3.41(n=40)治疗后 1.12±0.14△ 3.11±0.23△28.21±1.32△对照组 治疗前 2.48±0.25 5.87±0.2854.76±3.23(n=40)治疗后 1.89±0.21 4.51±0.3141.32±2.2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3。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中医学认为,脑梗死的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长期饮食失调、起居适宜及思虑烦劳过度等有关。上述因素均可导致机体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而出现虚损、痰湿、风火及瘀滞交互作用的情况。中医学家普遍认为,急性脑梗死与风、火、瘀、痰、虚等因素有关,气虚是致病根源,而血瘀是病邪核心[6-7]。发生急性脑梗死后,则可产生相关继发性病理产物,诸如瘀毒、热毒、痰毒等,这些毒邪则可持续破坏形体,损伤脑络,因此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及语言功能障碍,同时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不同程度改变,这与中医学中经脉瘀阻的病机密切相关。

本研究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压、脱水、溶栓、抗血小板等治疗,而治疗组加用了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更有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继发性损伤,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治疗组治疗2、4周时CSS评分较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表明通过一段时间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更有利于提高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而按照中医症状积分评价后则治疗组各项中医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显示中西药联用可对中医症状改善起到促进作用;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后发现,尽管两组患者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同期比较中西药联用组较单纯西药治疗组改善效果更明显,提示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可能通过改善血流变学指标来发挥抗脑缺血缺氧、降低颅脑损伤、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等作用。

柴胡龙骨牡蛎汤来源于《伤寒论》,其方证原文“伤寒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烦躁惊狂不安,时有谵语,身重难以转侧”。其中寒热、烦躁、惊狂不安、身重难以转侧与急性脑梗死症状颇为相似。而方中柴胡、黄芩清肝泻火,龙骨、牡蛎平肝潜阳,大黄泄热通络,党参、茯苓健脾益气,半夏化痰利湿,颇合中医学对急性脑梗死“气虚为本,风、火、瘀、痰为标”病机的认识。为了加强活血通络、豁气开窍效果,笔者在该方基础上加用了桃仁、牡丹皮、远志、赤芍、枳壳及石菖蒲,同时去掉桂枝,恐其辛温助热、加重出血。全方共奏清肝潜阳、通络化痰、利气开窍之功,故用来治疗肝阳上亢及气滞血瘀证中风病奏效甚捷。现代药理学研究提示[8-9],柴胡龙骨牡蛎汤复方具有镇静、抗痉挛、增加脑中纹状体和下丘脑Ach含量、促进脑神经递质代谢作用;同时该方可使促进总胆固醇含量、三酰甘油及磷脂含量明显减少,提示本方有较好的降血脂及防止动脉硬化作用;体外实验表明[10],该方具有保护心脑血管组织损伤作用,对脑组织病灶具有抗氧化效果,可减轻梗死病灶继发性组织损伤;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增强作用,推测本方有α2激活剂样作用,可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因子,缩短凝血时间,从而发挥止血作用。牡丹皮、赤芍等活血化瘀类药物具有抗血栓形成、抗动脉粥样硬化和血小板聚集、调节血液凝固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等作用,同时还可抗脑缺血缺氧,增加脑内SOD和降低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从而减轻脑组织损伤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1]。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证实,应用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及气滞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效果理想,可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临床症状具有显著效果。但由于复方治疗作用机制较为复杂,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探明。

[1]孟华.视频脑电图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检测意义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5):89-90.

[2]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诊断标准和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 (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第3辑)[S].1997:3-4.

[4]刘莉,谢宁.心脑疾病临床诊治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438-450.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7.

[6]高洪民,李富田,赵丽贞.自拟通脑化瘀煎治疗急性脑梗死过程中sTM、HCY水平变化的临床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4):721-723.

[7]肖正文,王妍.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3):363-365.

[8]段建荣,严贵亮.不同中药复方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3,27(5):84-85.

[9]马清华,尹忠理,张云芬.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4,17(5):366-368.

[10]王志斌,李军祥,韩海啸,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方对酒精依赖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医临床,2014,21(2):33-36.

[11]刘德亮,李惠林,肖小惠.活血化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论及临床研究进展[J].新中医,2014,46(7):204-206.

R743.9

B

1004-745X(2015)05-0894-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5.054

2015-02-10)

猜你喜欢
龙骨牡蛎汤加减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架龙骨
一种建筑钢结构龙骨连接结构
法国培育出多口味牡蛎
典型VLGC舭龙骨结构设计
昙石山文化的牡蛎器
《如何煮狼》:煮狼的女人爱牡蛎
牡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