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2015-11-11 07:53潘红珍张建飞李勇杰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5期
关键词:压积疗程肾功能

潘红珍 张建飞 李勇杰

(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浙江 绍兴312030)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潘红珍 张建飞 李勇杰

(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浙江 绍兴31203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肾功能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水平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UN、SCr水平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肾功能。

中西医结合 糖尿病肾病 血液流变学 肾功能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同时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2]。报道结果表明,因糖尿病肾病致使尿毒症死亡约为糖尿病20%以上。国内报道发现,糖尿病肾病发病率约为20%[3]。故而,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减少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尤为重要,这也是目前糖尿病及肾病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本文研究旨在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功能和肾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93例,均为Ⅲ期、Ⅳ期、Ⅴ期。西医诊断标准按照糖尿病肾功能和结构病变的演变及临床表现分期:1)Ⅲ期微量白蛋白尿期,并且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在20~199μg/min。2)Ⅳ期:临床肾病期,尿白蛋白排泄率>20μg/min,肾功能逐渐下降。3)Ⅴ期: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上升,尿毒症。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标准。入组标准:1)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符合诊断标准;3)年龄40~80岁;4)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入组标准者;2)精神疾病者;3)对本组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4)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功能异常者;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43~76岁,平均(58.52±9.06)岁;糖尿病病程5~17年,平均(8.94±2.47)年;肾功能不全病程11个月至8年,平均(3.58±1.13)年。对照组45例,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41~78岁,平均(59.94±9.41)岁;糖尿病病程6~18年,平均 (8.81± 2.31)年;肾功能不全病程10个月至6年,平均(3.49± 1.1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口服糖适平 (国药准字H10940258),每日1次,每次2片,若患者病情较重者则可酌情增加药量。对照组口服洛丁新 (国药准字H20030514)每日1次,每次1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汤剂治疗,组方:木香9 g(后下),砂仁6 g(后下),党参18 g,甘草5 g,茯苓15 g,白术15 g,仙茅 12 g,淫羊藿 12 g,炮姜 10 g,补骨脂 15 g,杜仲15 g。水煎取汁300mL,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项目及疗效标准 观察指标包括,1)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疗效。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3)两组患者肾功能水平治疗前后变化。4)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标准为,1)显效: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肾功能恢复正常水平,实验室指标检查恢复正常。2)有效:患者经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肾功能明显改善,实验室指标基本恢复正常。3)无效:患者经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肾功能及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5]。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48例患者经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见表2。两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水平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时间 血浆黏度(mPa·s)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g/L)治疗组 治疗前 2.52±0.19 48.65±2.244.09±0.42(n=48)治疗后 1.45±0.11*△ 40.34±2.04*△3.25±0.31*△对照组 治疗前 2.46±0.24 49.24±2.124.02±0.40(n=45)治疗后 1.92±0.13* 44.67±1.92*3.68±0.35*

2.3 两组肾功能水平比较 见表3。两组BUN、SCr水平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两组BUN、SCr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治疗组BUN、SCr水平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水平比较(±s)

组 别 时 间 BUN(mmol/L) SCr(μmol/L)治疗组 治疗前 12.85±2.49 338.92±45.17(n=48) 治疗后 7.58±1.24*△ 182.62±18.72*△对照组 治疗前 12.67±2.34 345.82±42.21(n=45) 治疗后 10.05±1.45* 247.14±20.42*

2.4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生呈不断上升趋势。认为其发病机理主要受血流动力学改变,多元醇活性增加,蛋白非酶糖化,高血压一级肾小球滤过屏障等影响[6]。其发生与遗传因素、糖尿病病程、吸烟、高血压以及糖尿病血糖的控制水平等相关。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报道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7-8]。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属 “腰痛”“消渴”“尿浊”“水肿”等范畴[9]。该病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病”范畴,发生与五脏均相关,主要在肾、胃、肺诸脏,根据不同表现辨证为“上消”“中消”“下消”,其中与肾关系最为密切。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肾阴亏虚则虚火内生,肾失濡养开阖固摄失司,则会出现水谷精微下泄,随小便排出体外,故而发生夜尿频多、蛋白尿;腰为肾之腑,肾主骨,肾失濡养,则会发生腰膝酸软。本研究方中党参健脾养胃;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苓术合用健脾祛湿之力更强;用甘草调中;木香、砂仁醒胃健脾,更助利湿之功;加用仙茅、淫羊藿以补肾。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降低患者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水平,降低患者BUN、SCr水平,从而改善患者肾功能。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和肾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

[1]李泽宇,刘栋,袁文明,等.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及血压控制临界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5(20):2325-2328.

[2]邵海琳,宋春青,徐东红,等.糖尿病肾病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4):393-395.

[3]李国强,范吕燕.本区域60岁以上人群中临床糖尿病肾病发病率的调查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3(2):190-191.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6]王自润.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9):2349-2350.

[7]伍新林,李俊彪,张伟君,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9(1):51-53.

[8]彭书磊.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30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4):358-359.

[9]田穗.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58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3):31-32.

R587.2

B

1004-745X(2015)05-0910-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5.062

2015-02-05)

猜你喜欢
压积疗程肾功能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治疗前停药后短期甲减状态下甲状腺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红细胞压积对全自动血沉仪检测结果的影响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治前列腺增生
血小板压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对评估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意义分析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老年内科肾功能衰竭患者400例临床透析及感染护理预防
探讨温肾化瘀利水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阳虚、瘀水互结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