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通络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2015-11-11 07:53孙文山侯全运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5期
关键词:直腿度数腰椎间盘

孙文山 张 建 侯全运

(山东省郓城县中医医院,山东 郓城274700)

温经通络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孙文山 张 建 侯全运

(山东省郓城县中医医院,山东 郓城274700)

目的 观察温经通络中药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采用温经通络中药内服及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甘露醇加地塞米松静脉点滴,同时口服芬必得、甲钴胺片治疗。于治疗20 d后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直腿抬高度数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组直腿抬高度数高于对照组 (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之74.42%(P<0.05)。结论 温经通络中药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

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 中医药疗法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其发病急骤,疼痛剧烈,患者常不能站立和行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传统临床多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炎镇痛药治疗,其疗效肯定,但由于不良反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应用。近年来笔者采用温经通络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获满意疗效,并与应用激素和止痛药物治疗本病的疗效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参照《腰椎间盘突出症》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2]制定:腰痛合并典型坐骨神经痛,患肢疼痛麻木明显;腰椎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点,疼痛可向下肢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皮肤感觉、肌力和腱反射改变;X线片显示脊柱侧凸或生理曲度变直;CT或MRI示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本次发病在15 d之内;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腰椎结核、肿瘤、滑脱、强直性脊椎炎患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损害者;合并糖尿病、严重高血压、胃溃疡等不适宜激素和止痛药物治疗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山东省郓城县中医医院门诊患者92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29例;年龄30~61岁;平均42.50岁;病程1~15 d,平均8.2 d;初次急性疼痛发作者45例,慢性疼痛骤然加重者47例;其中单间隙突出者54例,多间隙突出者38例。按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男性3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8.23±14.78)岁;平均病程(7.80±2.60)d;单间隙27例,多间隙19例。对照组46例,男性28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0.53±15.54)岁;平均病程(8.40±2.90)d;单间隙26例,多间隙20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卧硬板床休息,避免体力劳动,必要时佩戴腰围。治疗组以温经通络为治法,应用中药内服与外敷治疗。内服桂枝术附汤(自拟):炮附子10 g,白术20 g,桂枝30 g,白芍40 g,地龙15 g,丹参30 g,土鳖虫10 g,茯苓15 g,独活15 g,全蝎8 g,蜈蚣2条,生姜6 g,甘草10 g。腰腿酸胀沉痛明显者加木瓜、薏苡仁;腰腿走窜麻痛者加乌蛇、威灵仙;有明显腰部外伤史者加乳香、没药。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外敷方:川乌、草乌、法半夏、南星、三棱、莪术、大黄各25 g,炙马钱子、威灵仙、樟脑各30 g,将以上药物研磨成粗粉,加入食醋200mL拌均,用纱布包好,放于锅内蒸热20min,于患处皮肤表面热敷30min,每日2次,每副药可使用2 d。共治疗20 d。对照组以20%甘露醇250mL加地塞米松10mg静滴3 d,然后地塞米松改为5mg继续静滴3 d,并同时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每次0.3 g,每日2次;甲钴胺片每次500μg,每日3次。共治疗20 d。

1.4 疗效评定 1)观察指标:治疗前后腰腿疼症状采用视觉疼痛评分比例尺(VAS)测定记录评分,并记录治疗前后直腿抬高度数。2)总体疗效评定: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进行评判。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见表1。治疗20 d后治疗组无脱落,对照组脱落3例。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直腿抬高度数相当(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直腿抬高度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表1 两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直腿抬高度数比较(±s)

表1 两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直腿抬高度数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时 间 VAS评分(分) 两组治疗前后直腿抬高度数(°)治疗组 治疗前 8.30±1.01 33.01±11.70(n=46) 治疗后 2.30±0.81△ 85.80±6.71△对照组 治疗前 8.01±1.11 35.60±12.31(n=43) 治疗后 3.80±1.21 77.81±7.50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其治疗关键在于辨明其病因、病机和病位。临床所见,只有极少数患者的病变部位在督脉循行部位上,出现双下肢痿软瘫痪,会阴区麻木,二便失禁等症状,多见于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病绝大多数所继发的腰腿痛、酸、胀、麻、冷的病变部位多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究其病因乃腰部慢性劳损,筋骨不坚,风寒湿邪乘虚侵袭所致。因足太阳经主表,风寒犯表,循经向下窜麻作痛;或因腰部外伤闪挫,气滞血瘀于太阳经所致。风寒湿瘀痹阻经脉,经气不通,故卒然而痛。此类腰腿疼具有发病急、病程短、疼痛剧烈之特点,正如《灵枢·经脉》言“膀胱足太阳之脉……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查体见腰肌痉挛,疼痛拒按,转侧困难,肢体屈伸不利,触之发凉发木,直腿抬高明显受限,舌暗淡苔白,脉弦。《素问·痹论》曰“痹在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此其病位在经络,尚未涉及脏腑;其病机为寒侵太阳,经络痹阻,寒瘀相合,气血不通;故治疗应从足太阳膀胱经论治,以温经通脉、通络止痛为治疗大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多呈放射性疼痛和麻木,转侧困难,屈伸不利,盖寒主收引之故。《伤寒论》云“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其文中所描述的症状和体征与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和体征非常相似,指出了椎间盘突出患者出现的腰腿剧烈疼痛、烦躁不安、辗转难眠。

对此,笔者师承医圣意,合方化裁,察机用药。方中炮附子大辛大热,性烈力雄,有补火回阳、温经散结之功,实乃驱除寒湿之首选药物;桂枝温经通脉,宣化寒湿;独活祛风胜湿,蠲痹通络;白术、云苓健脾燥湿利水,腰腿沉重酸楚是因为有内湿之故,用此逐水气止烦疼;丹参、土元活血化瘀,通脉止痛;全蝎、蜈蚣走窜通达,透骨通络;芍药、甘草养血舒筋,缓急止痛;生姜辛温,散寒除湿,能培中土之生气;地龙咸寒,止痉通络,抑制附子之燥热。其中附子、桂枝、独活等均为温通太阳经脉之品,全蝎、蜈蚣、地龙、土元等血肉有情之品息风止痉、化瘀通络。本方合甘草附子汤、苓桂术甘汤、肾着汤、真武汤、桂枝汤于一炉,共奏驱寒除湿、温经通络之功。中药外敷则是药力与热力共同作用于患处,具有药物和理疗的双重作用,疗效确切[2]。峻猛药温热外用,直达病所,助内服药使寒凝立解,闭塞立通。《伤寒论》云“阴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药物温热效应通过刺激局部皮肤感受器,可促进无菌性炎症即水肿和渗出液的消散吸收,减轻局部组织肿胀,明显改善腰部软组织微循环,改善神经根缺血缺氧状态,缓解肌肉的痉挛[3],使瘀者消散,挛者舒柔,达到“松则不痛”“通则不痛”的目的。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原因在于神经根周围的炎性水肿,故及早使用抗炎及脱水药物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治疗措施。甘露醇是一种有效脱水剂,可减轻神经根的水肿;地塞米松可抑制局部炎性反应,改善微循环;芬必得抗炎镇痛,甲钴胺营养神经,促进神经根结构和功能修复。诸药联用疗效可靠,但由于激素和止痛药有明显副作用,不适用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也不适于胃病患者,故其使用受限,加之激素停药后的反跳反应,故其疗效不如中药治疗组。

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为寒湿侵袭,太阳经为寒水之经,易受寒困,寒凝血瘀,经络不通所致,故应从寒瘀论治,以“温”“通”为要,应用温经通络中药治疗,切合病机,效果显著,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病情恢复,具有起效快、疗程短、副作用小、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研究表明,中药有效成分可渗透入椎间盘髓核,使髓核脱水、萎缩、溶解,从而彻底解除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4]。若失治误治,病程迁延,邪气即可循经入里,由经入脏,直中少阴,出现腰膝酸软、隐痛麻木、步履乏力、畏寒肢冷、劳则加重等肾气不足表现,此时应经脏兼治,宣通太阳,同时温扶少阴真元,对证用药。但若经CT或MRI确诊为侧隐窝严重狭窄、关节突明显增生、黄韧带肥厚硬化及巨大型椎间盘突出,神经根严重受压的患者口服中药无法改变其器质性病变,建议采取手术治疗。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2]赵长伟,李新建,冷向阳,等.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中医正骨,2010,22(12):21-22.

[3]吴秋实.中药熏蒸疗法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综合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7):694-695.

[4]张利军.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221-222.

R681.5+3

B

1004-745X(2015)05-0914-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5.064

2014-09-17)

猜你喜欢
直腿度数腰椎间盘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平行四边形》拓展精练
加强膝盖锻炼 提高耐寒能力
为什么医生让“直腿抬高”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图形中角的度数
加强膝盖锻炼,提高耐寒能力
推荐一套测试运动能力的方法关于功能性运动的测试(五)
隐形眼镜度数换算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