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成规型辅导员向科研型辅导员转型的必要性

2015-11-12 01:01李艳永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14期

李艳永

[摘要]成规型辅导员,是指高校辅导员队伍中那些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满足于现状的工作者。学习型辅导员是能看到他人工作的优缺点,并加以借鉴或反省,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优化和改善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高校工作者。时代的发展和高校的需要,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新要求,使得成规型辅导员向科研型辅导员转化成为必然。

[关键词]成规型辅导员;学习型辅导员;科研型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4-0051-02

一、前言

“高校辅导员科研素质研究是比较热门和新兴的研究方向。”常有科研型高校教师的说法,也得到高校教师普遍肯定。那么传统中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有没有必要向科研型高校辅导员转化呢?显然是有必要的。若把高校辅导员队伍按照工作状态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成规型辅导员、学习型辅导员和科研型辅导员。时代的发展和高校的需要,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新要求,使得成规型辅导员向科研型辅导员转化成为必然。

二、关于成规型辅导员

什么是成规型辅导员?所谓成规型辅导员,是指高校辅导员队伍中那些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满足于现状的工作者。

怎么看待成规型辅导员?对成规型辅导员的态度,若言其过,其也尽到一辅导员起码的本分;论岗位职责,比周遭的同事一分不多,却也一分不少。可谓无功亦无过。

成规型辅导员是怎样产生的?辅导员工作如果说从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是不切实际的。自辅导员岗位设立以来,前人的摸索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很大程度上可以为后来者直接运用和借鉴。初涉工作岗位的辅导员,带着源自于大学学习期间的耳闻目睹,可谓是“没吃过猪肉却见过猪跑”。没有直接的工作经验,按部就班地完成上级的安排和指示。按部就班或者可以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从表面看也能够做到一个基本合格的辅导员。经过一些时日的工作和历练,初步掌握了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模式和范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除非碰到一些未接触过的工作和任务,但凡以前从事过的工作事项,都可以采取复制、粘贴的模式进行下去。倘长年累月按部就班如此以往,不出现重大问题或者不犯严重过失,这辅导员工作也算顺风顺水,无功也无过。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工作在复制、粘贴的模式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可以想见其工作状态,无异于一潭死水。死水可以做到明哲保身,若能接受,或其乐也融融。

成规型辅导员的不足在哪里?多时日、多年月的工作实践,或也早就总结出一套工作经验,这经验,比对前人和同事,无多大出入,于后来者,这套模式可有可无,无足轻重。或者体会到亲身实践与前人无异,非但没有惶惶,反而因做到了与前人的经验一致,私下沾沾自喜。从此再无其他念想,墨守成规,以致以此了却此生。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成规型辅导员必然不能满足高校的发展要求。打破固步自封的工作状态,必然转向开放的学习态度。

三、关于学习型辅导员

学习型辅导员的概念是什么?学习型辅导员是能看到他人工作的优缺点,并加以借鉴或反省,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优化和改善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高校工作者。

学习型辅导员是怎样产生的?辅导员庞大的队伍中,不乏精力过剩、不安分而易于躁动者。其视野从工作闲暇之余,飘忽到别人家身上。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可谓“人比人,气死人”。本以为自己的工作已经是高效率、高标准,不成想一山更比一山高。生气过后,开始琢磨他人是怎么做到的。取取经,东打听西问询,终于把旁人家的经验学到手,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无论从效率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尝到过向优秀者学习的甜头,于是乎但凡闲暇之余,都把目光投向了周边,投向了他人。然则并非所有的辅导员工作都于自己有过之无不及。遇有那些劣于自己的,或忽视,或反思其弊端,他人的教训加以汲取,以重蹈覆辙。有了这查漏补缺,无论优于自己的,还是于自己不及的,都可以或借鉴经验,或汲取教训,总之对自己百益而无一害。

学习型辅导员的不足之处在哪里?对学习型辅导员的评说,比之成规型辅导员的态度,报以鼓励和支持。然则学习型辅导员在东借西取中,眼光总飘忽到他人身上,未免忽略了自己。对自己的忽略,就走向了偏颇。

对失去自我偏颇的补救,转向对自我的关注和挖掘。由此,学习型辅导员进而升格为科研型辅导员。

四、关于科研型辅导员

所谓科研,无非科学研究,本质在于求真和创新。科研型辅导员不仅能够向外界学习,而且能够把视线拉回自身,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和独创性。

在学习型辅导员的基础上,倘有一日认识到自身的缺位,转而不满足于只学习的现状和处境,把飘忽出去的目光收回来,以反观自身。开始发问“他人的经验就是最好的吗?还有没有加以改进和提升的空间?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又该怎么办?”如此便走向了科研型辅导员的道路。

科研型辅导员在工作当中,遇到问题不会置之不顾,而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为体现在面对新问题、新事物时,更是会开动脑筋,尝试采用新方法和新方式解决问题。譬如说,以下是某高校学生工作处对辅导员的考核项目:

辅导员月量化考核情况

(一)科考核项目:

寝室文化建设简报上交情况;信息联络员上报情况;禁烟禁酒主题班会开展情况;辅导员例会考勤情况;思想汇报上交情况。

(二)办考核项目:

所带班级学生人数统计情况;健全学生信息情况(QQ群、微信群、手机号码);对学生就业、心里指导辅导情况;学生相关考试报名等事项的关注情况;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情况(考试通过率、就业去向)。

(三)系部考核项目

本年度工作计划、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管班级均分;文件、通知的及时传达;组织活动;协助突发事件;与学生谈心、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奖补等事宜的处理;参加学校、系部活动情况;日常管理。endprint

(四)办考核项目

贫困生、特困生界定工作展开情况;校级奖学金评定工作开展情况;免补学生信息核对情况及免补学生生活补助落实情况(如免补生饭卡充值工作);参保学生信息核对及提交情况;免补学生人数统计及其他学生工作完成情况。

(五)委考核项目

贫困生、特困生界定工作展开情况;校级奖学金评定工作开展情况;免补学生信息核对情况及免补学生生活补助落实情况(如免补生饭卡充值工作);学生助学贷款工作开展情况;

免补学生人数统计及其他学生工作完成情况。

对于以上考核项目,成规型辅导员会以默认的态度,按部就班去工作;学习型辅导员会看看身边的同事怎么做,向做的好的人学习。科研型辅导员就不同了,他们会比对各考核项目,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而加以分析和改进,从而优化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项目具体详细,条例分明,面面俱到;考核项目众多,考核部门也多,看上去辅导员工作压力不小,至少从考核项目上体现出这并非一个轻松的差事;以这种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标准来看,稍加以严格考核,就没有能够达标的,这一点那一点,就把考核分数扣去了;如果考核得一丝不苟,再加上考核和津贴挂钩,想必拿全勤并非易事;表面上来看辅导员工作并不好干,实则不然,只要把以上对辅导员的考核拿过来加以总结和分析,按部就班一条条去做,一项项落实,再把自己所做的工作写成工作汇报,在考核之前把工作汇报交上去,拿全勤津贴如同儿戏;考核项目和考核部门众多,考核项目也有重叠,比如第四和第五项中的第1、3条,肯定会增加考核部门不必要的工作量;这种考核方式,很有可能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不能最大化地调动起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辅导员全部心思放在和上级考核应对上,想必就没有更多的精力真正放在学生工作上;“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根本工作原则有可能因“有心无力”或“爱莫能助”流于形式。

面对同样的考核项目,以至于面对同样的问题,科研型辅导员会思考得更多,能够充分调动并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到其中的利与弊,优与劣,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针对诸多考核项目,首先当采取扬弃的态度,对必要的考核项目应当保留和坚持,对于繁复、冗余和不必要的考核项应当合并或删减。再者,对于辅导员的考核,要思考有没有更好的考核方法和方式。比如是否应该让学生参与进来,作为考核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标准,因为辅导员的工作直接作用于学生,学生们看得最清楚和直接。比如考核部门是否应该缩减到最少,一来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工作量,二来辅导员可以集中最多的时间扑在学生工作上,而不是用在应对部门考核上。再比如是否可以有一个专门用来考核辅导员的部门,例如交由各个系部来负责,直接对本系部辅导员工作进行考核。无论从考核部门、考核项目,还是到考核方式的最优化,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都值得进行完善和变革。这是成规型辅导员和学习型辅导员做不到的。

据悉,该学生工作处正在出台对辅导员工作考核的新方案。大体方针是对下放权,把对辅导员的工作考核下放到各系部,而学生工作处则起宏观调控、总揽全局的作用。新的考核方案一旦落实,必定会对辅导员工作产生很大影响。至于这新的考核方案对于辅导员工作起到的是正面作用,还是走向反面,值得拭目以待。

五、结语

科研型辅导员是那些最不安分、最勇于尝试、最敢于挑战传统、最追求真理的一批人。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使得辅导员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对于这些不安分分子,他们做的好了,固然值得加以肯定,即便做的有所闪失,也值得加以鼓励。因为不能对之苛求、只允许“报喜不报忧”,否则,将会全体被迫沦为成规型辅导员。

参考文献:

[1]姚倩.高校辅导员科研素质研究综述[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3)

(责任编辑:桂杉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