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仁爱思想与大学生做人教育

2015-11-12 06:25娄瑞雪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仁爱孔子大学生

娄瑞雪

[摘要]在现代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遭受到了冲击,大学教育也遇到了挑战,如何教大学生做人成为教育的难点之一。孔子的仁爱思想具有很多优秀的立德内容,对我国现代教育思想的完善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孔子;仁爱;大学生;做人教育

教育的根本是做人教育,“吾立于天地间,只思量做好一个人。”写一个“人”很容易,一撇一捺即可,然而真正做好一个“人”却并非易事。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做人教育是最难的一件事,用什么样的方法和内容才是最好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在商品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做人本身也成为许多人的困惑。笔者认为做人要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不一定非得大富大贵,不一定非得顶天立地,但起码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立德,无以立人;不成德,无以成人。”在这方面,孔子的仁爱思想给了我们明确的回答和教诲。

一、孔子仁爱思想的内涵

什么是仁爱?简单的说,仁爱就是要爱人,是对他人的尊重、友爱和帮助。仁爱的表现形式因对象不同而有所不同,表现在父母身上便是慈,表现在子女身上便是孝,表现在兄弟姐妹身上便是亲,表现在朋友身上便是义,表现在国家身上便是爱国,表现在人民身上便是爱民,这些不同的爱汇聚在一起就是仁爱。“仁”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不仅在儒家思想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整个封建社会都举足若重,有效的维护了当时大一统的封建政治,特别是孔子的“仁爱”学说,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孔子30岁时开始招收学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民间办学,在他一生的教学生涯中,“仁”作为他的核心政治思想被广泛传播。有人统计,《论语》一书总共15900多字,而单一个“仁”字就总共出现过109次,其中其他人讲仁25次,孔子自己讲仁84次。概括起来,这些讲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子曰:“仁者,人也。”在这里,孔子把“仁”界定为人性的本能,也就是说,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成人”和“成仁”之说就是因此得来。在孔子看来,“仁”是第一位的,是做人之根本。为人就应该具有仁,否则就枉为人。人是社会性动物,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如何坚持“仁”?子曰:“爱人”。仁与爱就组合成“仁爱”思想而成为孔子“仁学”体系的核心。

孔子的“仁爱”思想首先是一种具体的道德规范,就是爱和善,可以说是东方文化爱的符号。具体来看,孔子的仁爱首先是爱亲,即孝悌,孝是指孝敬父母,悌则主要指手足相亲相爱。孝悌是孔子“仁爱”思想的根本。仁爱思想始于爱亲,但并非仅仅停留在爱亲上,孔子用推己及人的方法将仁爱提升到“爱他人”和“泛爱众”,并且要亲近有仁德的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即仁爱的范围由宗族之内的亲人到宗族之外的众人,一直到天下人,也就是“德行于天下”。

第二,为仁由己,不由他人。人何以成仁?“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2]人贵在心中有实行仁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只要心中始终想着这个目标,就有实现的可能。孔子这种为仁由己的论述规定了仁的内在性和实现仁的自主性,决定了其必然得出一切伦理规范都归于发自内心的自觉选择,人们应该对社会规范自觉地遵守。

第三,推己及人,与人为善。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3]仁爱还要求我们能够做到推己及人,与人为善,这是人的基本道德修养。要做到推己及人,首先要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孔子看来,如果有什么话是可以终身奉行的,那就是宽恕,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于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后,还要进一步推己及人,与人为善,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主动关心人帮助人,关心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热爱自己的家庭、家族和国家。

二、孔子仁爱思想对做人教育的时代价值

教育的本质是做人教育,是培养完善的人。而现代教育更多的重视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人格的养成,以分数衡量教育成果的做法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在家长和老师眼中,分数高低成为学生好坏之分,以至于出现了一大批有才无德的学生。反思我们今天的教育,如果将孔子的仁爱思想纳入其中,必定会显示出其时代价值。

第一,仁爱思想是大学生做人教育的最好内容。大学是培养社会人才的场所,更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与完善的主要场所。大学生的知识、技能教育固然重要,但做人教育亦同等重要,可以说做人教育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大学生毕业之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这方面,仁爱思想可以为大学教育工作者提供重要的教育价值,仁爱思想首先要求爱人,不仅爱自己还要爱他人,这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理念。仁爱思想还要求为仁由己,重视内在的修身养性和亲身实践,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人格的坚强意志和高尚情操,对人的内在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仁爱思想还要求推己及人,与人为善。这项内容与我国当前提倡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做人要能换位思考,遇到任何事情能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强迫别人,对周围的社会和人群能够与人为善,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

第二,正己德治,重视教师个人素质的提升。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一批学生的成才与否,而教师如何提升个人素质对于做人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孔子仁爱思想作为提升个人素质和修养的重要内容,为教师个人素质的提升提供了方法和途径。仁爱思想要求仁者人也,教师想要在做人教育方面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首先就得坚持自身德行的修炼,做到以身作则,自然会吸引和影响更多的学生,才会收到学生的爱戴和拥护,也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自觉养成道德自律意识,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4]事实上,这一点与仁爱思想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果教师自身的德行不高,科研教学能力即便再高,想要让学生完全肯定认可也是非常难的,甚至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错误的导向。故此,大学教师想要真正教好学生做人,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职业能力,以身作则。

第三,仁者爱人,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仁爱思想要求人们要有一颗仁爱的心,爱护人、关心人和帮助人。大学生教育也是一项爱的工程,教师首先要发扬仁爱思想,重视学生的生命价值,以人为本,远离暴力和偏见。大学生往往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各地学子,家庭出身、学习成绩、性格特征等等都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付出巨大的努力,能深入学生们内心,最大化地关心到每个学生,尊重学生们的尊严和人格独立。

[注释]

[1]论语·学而.

[2]论语·卫灵公.

[3]论语·雍也.

[4]论语·子路.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上海:生活·读书·知识三联书店,1982.

[2]任顺元.师德概论[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

[3]刘和忠.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白石,张淑云.浅析孔子的教育思想及现代启示[J].理论界,2006(9).

[5]傅稻.论儒家仁爱思想与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J].大观周刊,2011(48).

猜你喜欢
仁爱孔子大学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增强必胜、责任、仁爱、谨慎“四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论“仁爱”与“兼爱”之异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