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5-11-13 01:04张喜
中外医疗 2015年28期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死亡率

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分析

张喜

新疆克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新疆维吾尔845350

[摘要]目的探讨集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5月—2012年12月由新疆克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感染性体克患者的病例。分别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治疗,采用6 h和24 h感染性休克集速化治疗,对照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①在6 h的集速化治疗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者在入重症科后,初步确诊的时间、抗生素治疗前获取血培养的实施率、血清乳酸测定率、2 h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1 h内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应用血管活性药物、6 hEGDT达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4 h内的管理集速化治疗中:观察组在血糖控制、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使用率以及保护性肺通气策略上和对照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通过两组的临床比较,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6 h和24 h感染性休克集速化治疗为核心的临床途径,可以提高ICU医师对SSC指南的操作,降低患者感染性休克的死亡率与感染率。

[关键字]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

[中图分类号]R6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10(a)-0104-02

[作者简介]张喜(1969.12-),女,四川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危重症管理。

Analysis of Clinical Effect of Bundle Treatment for Septic Shock

ZHANG Xi

ICU, Kezhou People's Hospital, Kezhou,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84535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undle treatment for septic shock.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admitted to the ICU of Kezhou People's Hospital between May 2011 and December 2012 were randomly selected.They were assigned to undergo conventional therapy (the control group, n=30) and 6h and 24h bundle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n=30).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In the 6h bundle treatment, in terms of preliminary diagnosis time, blood culture before the use of antibiotics, detection rate of serum lactic aci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within 2h, empirical antibiotics treatment within 1h, use of vasoactive agents, 6hEGDT compliance rate,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In the 24 h bundle treatment, in terms of blood glucose control, use of small dose of glucocorticoid, and protective lung ventilation strategy,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In terms of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lengthy of ICU stay,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approach with 6h and 24h bundle treatment in the core can improve ICU physician's performance according to the SSC guide, and reduce the mortality and infection rate.

[Key words]Cluster therapy; Infectious; Shock

感染性休克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危重病,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感染性休克发病的主要机制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被改变,主要表现为患者体内血流肺部异常、血液循环不足、各器官组织呈现低灌注等状态,最后导致患者缺氧以及代谢功能的阻塞。经临床验证,该疾病具有极高的死亡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近年来,集束化治疗策略广泛应用于感染性休克,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随机选取2011 年5月—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研究该治疗方法在治疗感染性休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大的降低了感染性休克的死亡率。通过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5月—2012年12月由新疆克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感染性体克患者的病例回顾。男性为30例,女性为30例,年龄在18~70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感染性休克的标准:患者体温<36℃,>38℃,心率>90次/min,呼吸频率>20次/min,白细胞计数<12×109/L,有感染的现象,通过20 mL/kg液体的复苏后动脉压<65 mmHg。其中观察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为18~58岁;3例脓胸,14例重症肺炎,4例肠梗阻,5例急性重症胰腺炎,2例肺癌,其他2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20~70岁;3例脓胸,5例肠梗阻,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12例重症肺炎,3例肺癌,其他3例。通过两组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的治疗方法,第一进行病因确诊治疗,通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充分抗感染,保护脏器功能等常规治疗[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6 h和24 h感染性休克集速化治疗,所有患者先留取病原学标本,再进行病原检测,

在1 h内给患者实行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并且动态监测患者的乳酸清除率、血清乳酸水平以、血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在20 mL/kg的标准下进行液体复苏,动脉压保持在<65 mmHg以上,根据患者的的情况进行浓缩红细胞注射,血细胞比容保持在> 30%,或者进行多巴胺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等活性血管的药物[3]。对于持续升压的患者可以使用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300 mg/d叫合适;血糖的水平保持在8.3 mmol/L左右,要及时检查患者的血气,及时调整患者氧气输出浓度。在患者治疗前后3 d是采用急性生理学以及慢性健康状况的评分系统II(APACHE II)与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进行评估,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

1.3诊断标准

急性生理学以及慢性健康状况的评分系统II(APACHE II)与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平均住院时间、IUC病变死亡率。

1.4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为(x±s),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患者基本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SOFA评分分值(8.74±1.1),APACHEⅡ评分分值(17.1± 1.2),入住ICU时间(16.1±2.3)d;观察组:SOFA评分分值(8.40± 0.9),APACHEⅡ评分分值(16.9±1.5),入住ICU时间(15.5±2.5)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感染情况、器官衰竭等急性生理学以及慢性健康状况的评分系统II(APACHE II)与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基本情况(x±s)

2.2 6 h集束化治疗

与对照组相比,在患者的感染性休克的确诊时间、抗生素使用前血培的检验率中指标为2/17;血清乳酸检测率中指标为:2/60;1 h内抗生素使用率中指标为:11/37;2 h静脉导管置入率中指标为12/31;6 h EGDT达标中指标为22/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3299,P=0.0281)。

2.3 24 h集束化治疗

与对照组相比,在使用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为17/21,血糖控制为37/46,保护性肺通气策略达标率为33/41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148,P=0.0361)。

3 结语

根据临床治疗显示,在感染性休克中集束化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4]。同时,在临床试验中由于EGDT多种原因难以达标;有学者认为影响集束化治疗的主要原因是SSC指南的知晓程度不高引起的。还有些学者认为提高标准化的执行量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此,该院制定了表格式的临床途径,提高了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医疗方面的随意性,从而降低了感染性休克的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6 h复苏集束化治疗中,整体化的依从性由4%上升到27%,6 h依从性从19.6^%上升为55.1%与国内报道相识,有学者研究认为6 h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是0,只能完成部分依从性[5]。根据观察组的显示表明,在感染性休克的确诊后1 h内进行使用抗生素、2 h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血培的检验率等达标率还是不理想,通过研究发现,在繁琐的取药过程中,导致时间的延误,在经过临床流程的改革后,急诊抢救室配备去甲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抗生素,在诊断为感染性休克时,先使用静脉抗生素,在急诊过程中所发生的医药费需要患者自行承担。在研究中发现对照组中,患者虽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达到73%,但是液体复苏却没有达到充分的复苏就进行去甲肾上腺素持续静脉泵入,这个是不正确的,所以在观察组中显示要先进行液体复苏然后通过血压目标值进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6]。

24 h集束化治疗中从对照组的17%上升到观察组的26%,临床表明,应用小剂量糖皮质在观察组中为33%,与相关报道大致一致[7]。有学者研究表明,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使用时间等。同时改善氧气的输送,逆转患者的休克[8]。目前,在血糖控制中,学者存在不同的意见,在临床治疗中针对危重症休克患者仍需要坚持平稳降糖和多重危险因素综合治疗,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术后的预后[9]。在两组患者中ICU住院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观察组的集束化治疗更适合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10]。通过6 h和24 h感染性休克集速化治疗为核心的临床途径,可以提高ICU医师对SSC指南的操作,可以有效的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通过多种措施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种具体的标准,从而制定详细的治疗流程图。

[参考文献]

[1]黄建会,张志鸿,黄远琼,等.早期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13(10):221-223.

[2]卢年芳,郑瑞强,林华,等.集束化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研究优先出版[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2):189-191.

[3]许中超,李土龙,叶天平.集束化治疗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14(5):263-264.

[4]喻莉,龙鼎,许涛,等.中国现代医学杂志[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 (12):121-123.

[5]瞿星光,张朝晖,周刚,等.以集束化治疗为核心的临床路径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2(1):89-91.

[6]黄祖华,李旷怡,何南云,等.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在急诊科应用的依从性及对病死率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63-64.

[7]李元贵,王虎,马希刚.严重感染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及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4):289-291.

[8]王桥生,苏华,符晖,等.早期集束化治疗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2015(3):263-264.

[9]罗振立.集束化治疗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7):189-191.

[10]施列鸿.集束化治疗实施对急诊科感染性休克的影响[J].首都医药, 2014(12):63-64.

收稿日期:(2015-07-08)

猜你喜欢
感染性休克死亡率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谨防过敏性休克
感染性肺炎如何选药治疗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中医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