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合作的新契机

2015-11-13 08:46徐方清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41期
关键词:六方会谈中日韩日方

徐方清

从9月中旬到10月底,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黄溪连连续四次飞赴首尔,为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做前期工作层准备。

11月1日至2日,在此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结束后第一时间,黄溪连两次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中国新闻周刊:11月1日晚上,中日领导人双边会晤的时间有所推迟,外界对于原因的猜测很多。真实情况是什么呢?

黄溪连:据我了解,这和下午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后的三方领导人共见记者会有所延长有关。

中国新闻周刊:这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前,在北京举行了中日韩研讨会。王毅部长在会上指出,期待这次姗姗来迟的会议能够克服干扰,取得积极成果,推动中日韩合作重回正常轨道。这次领导人会议,达到了推动中日韩合作重回正常轨道这一预期了吗?

黄溪连:在我个人看来,会议达到了预期。三方都表达了推动三国合作重回正轨的愿望,而且从去年底以来,三方各个领域的合作在逐步推进,包括20个部长级机制在内的50多个政府间协商机制全面恢复。当然接下来三方的合作过程是否顺利,走深走实,还要看有关方的态度和行动。从务实合作的角度来说,合作空间很大。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同日韩的合作发挥了很大作用,我们引进了很多对方的先进技术,学习了不少对方的管理经验。早期,由于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日韩差距比较大,很多方面想学习借鉴但可能还可望不可及。现在日韩双方依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之处,而且由于相互间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差距缩小了,日韩的一些技术和管理经验,我们只要加以调整,就可以学习和借鉴,这个难度比过去小了。而同中方的合作,对于日韩来说,同样也很重要,他们可以借助中国市场保持经济增长。中国近两年的经济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经济增量仍然很大,市场空间巨大,同两国合作潜力巨大。

中国新闻周刊:你全程参与了这次中日韩三方领导人会议的准备过程。这个过程当中,哪些是三方磋商中最关键的问题?

黄溪连:今年9月初,韩国总统朴槿惠来华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她在与中国领导人会谈会见中谈及中日韩合作时,提出韩方愿同中方等各方加强沟通协调,争取新一轮韩中日领导人会议早日举行。中国领导人当时给出了积极回应。这之后,中日韩三方开始为会议进行全面的准备。

贯穿始终的首要问题是历史问题。日方更强调面向未来,但中韩共同的关切是日方能不能正视历史,汲取教训,在此基础上面向未来。最终,三方在联合宣言中明确表示,中日韩三国应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妥善处理相关问题。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在领导人会议上做出了日本坚持历届内阁关于历史问题的认识,坚持和平发展的表态。

其次是日方举办明年领导人会议的问题。日方有强大的意愿,从韩国手里接过协调国的角色。但什么时间举办?这需要日本确保作为协调国能够发挥正确的作用,不能横生枝节,再生波折,也不能为了开会而开会,而是要相向而行,让会议机制能得以持续。刚刚结束的领导人会议后,三方发表了联合宣言,宣言最后的一句话是:我们期待日方接任2016年三国合作协调国。

第三个问题是朝鲜半岛问题。讨论东北亚局势不可能不讨论这一问题,且中日韩三方都是六方会谈成员国。3月,中日韩三国外长会议在首尔重启,会议后发表的新闻稿谈及了朝鲜半岛问题。这次联合宣言重申了有关内容,并强调一是要“早日”重启六方会谈;二是“以和平方式”推动无核化进程。半岛无核化是目标,但手段需要和平。这是中方的一贯立场,这次得到韩方以及日方的认可。

中国新闻周刊:多加了“早日”二字,是否意味着六方会谈重启的机会更大?此外,朝鲜2009年宣布退出六方会谈以后,对于六方会谈机制的作用也出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如今三方的共识是不是也意味着六方会谈依然是受到相关各方认可的一种机制?

黄溪连:对于六方会谈,看问题的视角可能要大一些。不仅要看它做了多少事,而且要看它避免了多少事。包括联合国在内的许多多边机制的作用,很多时候更需要去看它避免了多少事,避免了多少冲突风险。近些年,因为外力介入,内外因素相互作用,阿富汗、中东、西亚北非等多地陷入了混乱状态,而半岛总体保持了和平与稳定。

朝鲜半岛是现今世界上还留有浓厚冷战色彩的次区域,只有停火机制,没有和平机制,加上各方利益冲突严重,过去很长时间,此地发生动荡和冲突的危险比阿富汗和中东更高。但这么多年,朝鲜半岛没有发生大的冲突,可见六方会谈的机制起到了什么作用。

中国新闻周刊:这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能在中断三年多后重启,会后发表的联合宣言内容达56条,是三方领导人机制自2008年启动后内容最多的一次。是不是可以预期,接下来的中日韩合作甚至三国间的关系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期?

黄溪连:联合宣言内容丰富,涵盖各个领域。联合宣言在序言中就指出,我们认识到三国间有关双边关系是三国合作的重要基础,深化三国合作也有利于三国间有关双边关系发展及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这就相当于盖了个“帽子”。三边关系可以促进双边关系,同时也取决于双边关系发展。领导人会议机制的重启为三方合作和三国关系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新契机。但三方合作能不能往纵深推进,关键还在于有关方面能否妥善处理与历史有关的敏感问题。

中国新闻周刊: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已成功重启,但就今年的中日关系,依然有些磕磕绊绊。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应如何理解这种环境下的中日关系和中日韩三方合作?

黄溪连:朴槿惠总统说,要超越三国关系看待中日韩国合作,这一点是有道理的。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的增强,随着中国从地区大国走向世界大国,看待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视野要更广,要从东北亚、东亚乃至全球的视野来看三国合作。

一方面,中日韩作为东亚的三大经济体,三国合作的加强可以为东亚合作提供动力源;另一方面,中日间实力对比出现了变化,日本接受这个现实可能还有个适应期,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磕磕绊绊。

领导人会议机制的重启,说明三方合作全面恢复,有利于三方管控矛盾和分歧。从中方角度看,也有利于减少我们在周边和全球事务中发挥作用时面对的消极因素。

猜你喜欢
六方会谈中日韩日方
我国防部:日方这个“摄影师”不要也罢
中日韩贸易数据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我们需要“与敌人共进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