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养模式多样化实现学生发展个性化

2015-11-16 06:25周新华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5年8期
关键词:武钢三中办学

周新华

武汉市武钢三中以“培养基础扎实、个性优良、特长突出、素质全面,具有发展潜质和创新品质的二十一世纪新人”为目标,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通过学科竞赛活动和体艺科技人文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一主两翼”的办学特色,推动学校优质多样化发展。

探索课程设置的多样化

通过多年努力,学校已初步形成由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两个板块,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近年来,我们在全面完成国家课程计划、高质量地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加快了校本课程的建设步伐。在完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学科培优选修课和器乐、声乐、舞蹈等学科技能选修课的同时,合理调配师资、场地、设备、课时等,新开设了《交流·演讲·论辩》《解读与欣赏》《英语阅读与表达》《社会与生活》等选修课,努力改革课程结构,拓宽课程内容,增加课程的选择性、多样性和发展性,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课程保证。

探索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全力打造高效课堂,推动常规教学优质高效。高质量备课。建立“两结合”备课制度。学校建立起了以个人钻研备课为主、备课组集体讨论备课为辅的备课制度,把每周三下午定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时间,努力把教师个人的独创性与备课组教师的集体智慧结合起来,推进“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落实“五有”备课要求。学校对教师备课提出了“五有”要求,即:脑中有标(《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手中有法(教法学法)、心中有数(教学效果)。教师既要高屋建瓴,了解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重点和内部联系,又要见微知著,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在整个学科体系当中的地位、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和学生学习这一知识点的意义,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高容量课堂。强化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学校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按照 “三维”课程目标要求,努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更帮助学生掌握探求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发现、创造、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加速教学方式的两个转变。学校大力推进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和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一言堂”和“满堂灌”,运用启发式、研讨式、对话式等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课堂成为师生生命律动、共同成长的学堂,成为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发掘学生智力潜能的乐园。

高效能训练。在作业训练上,学校提出了“精选精组精编训练资料,精批精改精评作业试卷”的六个精字的训练要求,引导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努力探索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所需要的训练量,努力做到科学训练、高效训练,避免重复训练、低效甚至无效训练,提高了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管理目标奠定了基础。及时反馈。反馈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遵循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学校提出了“课内训练当堂反馈;课外训练尽快反馈”的要求。通过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强化识记、激发兴趣、巩固知识、培养技能,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办好理科实验班,探索理科拔尖人才培养规律。湖北省理科实验班(武钢三中),是根据湖北省教委【1994】033号文件的精神创办的全省第一个理科实验班。近年来,我们在潜心探索中进一步优化了省理科实验班的管理,努力实践“为国家培养面向21世纪自然科学方面的拔尖人才;探索具有自然科学学科特长学生的培养规律,为国家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培养、选拔选手;推动我省中学教育改革;探索形成学校特色”的办班意图,坚持“因材施教,自主发展;优化个性,培养特长;注重素质,全面提高”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的“理想情操、意志品质、思维素质、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课程设置上,除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全部课时外,还以选修的方式强化了外语、计算机等学科的课程,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师资上,加强了奥赛教练员队伍的培养建设,已初步建立起以青年教师为主、学科齐全、形成梯队的教练员队伍。在教学方式上,根据不同年级,已形成“班级授课、小组辅导、个别辅导、学生自学、互助学习”等多种方式,一大批具有理科特长的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智力潜能得到了开发,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探索活动课程的多样化

潜心推进“有效德育”,探索德育课程多样化。我们悉心探索“3321”“有效德育”模式,即学校、社会、家庭“三方结合”,校级、年级、班级“三级联动”,优化“课堂渗透”“活动引领”两大平台,指向“德育内化”一个目标,充分挖掘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不断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加强德育常规管理,使学生德育工作呈现新的面貌。

在德育课程中,学校结合90后高中生的实际,努力探索在德育工作中“把外在的他律转化为内在的心灵准则”的规律和方法,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校务管理实践周、晨会系列演讲、科技艺术节等十二大常规活动课程中,紧紧扣住从“他律”到“自律”的“德育内化”这个关键,从“情感激发”“需要驱动”“‘认同点把握”“教育的量与接受的度相一致”“外因刺激与内因激励相结合”等方面展开研究和探索,使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

加强学生体验课程,探索活动课程优质化。搭建学生活动课程平台。为了开阔视野,培养能力,提供让学生与专家、学者等社会名流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学校开办了“长江科技论坛”和“星汉文化沙龙”,邀请杨叔子、齐民友等数十位教授来校讲学。形式多样的活动课程,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开辟了新的途径。

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为了帮助学生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加强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课程的建设,并与武钢博物馆、武钢养老院、青山区新沟桥街红光社区、新洲区阳逻街金山村等合作建立学生社会活动实践基地,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增进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实践能力。

探索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领袖气质、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的二十一世纪世界公民,是武钢三中的不懈追求。学校努力探索“本部+国际部”的办学模式,在不断提高本部和国际部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快学校开放办学的步伐,大力加强与国外高校和高中的联系,建立伙伴关系。

武钢三中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奖学金交流计划实施学校,以此为契机,学校与新加坡莱佛士书院(高中)和新加坡女子高中建立起了学生交换、教师交流等合作关系;与新西兰高级中学合作,在武钢三中国际部引进了新西兰高级中学的英语(口语、听力)、数学、科学、经济等课程;与美国加州奇科高中、密歇根州湖景高中合作,学习借鉴对方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等。

以国际部作为合作平台,武钢三中学习国外先进办学理念,引进国外高中课程,聘请专职外教,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领袖气质、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探索与国外高中和高校合作办学,采取预科班或“2+1”模式,拓宽了学生的升学渠道,形成了对外开放、机制灵活的办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发展。

(作者单位:武汉市武钢三中)

(责任编辑 林云志)endprint

猜你喜欢
武钢三中办学
利用和差调换数字
想三中
Creative revisions of Peking Opera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践行“真教育”“大教育”的八年蜕变
——东乡三中发展掠记
武钢今昔
2个月已发布11次外部招聘信息武钢人员分流压力山大?
武钢第六代桥梁钢板投入工程应用
武钢成钢开发高端汽车用弹簧W55SiC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