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鸟巢图书馆”的发展谈苏州公共信息亭功能转型

2015-11-18 18:29过言之
新世纪图书馆 2015年9期
关键词:公共信息鸟巢苏州

过言之

从”鸟巢图书馆”的发展谈苏州公共信息亭功能转型

过言之

因其独特的外观以及“带走一本书,留下一本书”的交换理念,“鸟巢图书馆”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新的热潮。论文建议借鉴其成功理念,将苏州公共信息亭纳入苏州整体城市规划布局,转变原有功能定位,注重阅读功能,建设迷你图书馆,打造阅读苏州、文化苏州。

“鸟巢图书馆” 公共信息亭 苏州

1“鸟巢图书馆”的起源及发展

“鸟巢图书馆”(Little Free Library,LFL,直译为“小型免费图书馆”,又称迷你图书馆),因其独特的造型以及分布位置,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鸟巢图书馆”“街头图书馆”等,它起源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哈得孙的企业家托德·博尔(Todd Bol)的灵感。博尔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一位爱好阅读的教师,于2009年以校舍为模型制作了一间摆满图书的小木屋,放在院子前,贴告示说明其内图书供附近居民免费阅读。此举受到了邻居和朋友的欢迎。

“鸟巢图书馆”可谓世界上最小的图书馆,其大小基本为24cm*24cm*30cm、材质通常为木质的箱子,加上其尖顶的房屋型设计,被人们习惯性称为“鸟巢”。该容量大约能装20~100本书,设在社区里供邻居们免费分享与交换。“鸟巢图书馆”的创办理念来源于几个方面:19-20世纪安德鲁·卡耐基(Andrew Carnegie)在全球范围内捐建2509所公共图书馆的行为;1895-1914年图书管理员露缇·斯特恩斯(Lutie Stearns)小姐以“流动图书馆”的形式为威斯康星州近1400个地方送书的举动;咖啡馆或公共场所“带走一本书,留下一本书”的交换精神等[1]。

之后,考虑到为因经济困难而无法接触到更多书籍的人们提供阅读材料,托德·博尔和他的伙伴瑞克·布鲁克斯(Rick Brooks)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鸟巢图书馆”图书交换机制,促进阅读。为了利用网络优势,博尔创办“鸟巢图书馆”官网(http://littlefreelibrary.org),有意加入者可以访问机构官网,注册自己的“鸟巢图书馆”地址,网站的地图上便会标出所对应位置。为了吸引注意力,“鸟巢图书馆”造型可以更加多样,色彩可以更加丰富,加入者可以通过官网购买或自己动手制作“鸟巢图书馆”。至2011年底,美国建成的“鸟巢图书馆”近400个,并于2012年5月正式注册为威斯康星州的非营利性组织;至2014年1月,全世界注册的“鸟巢图书馆”数量保守估计将在10 000到12 000个之间[2],并仍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如今,“鸟巢图书馆”已经流传至全球至少36个国家和地区。博尔说:“它已成为一种国际现象,令人不可思议。”

2“鸟巢图书馆”在我国

北京、上海、武汉等各大城市也曾经掀起过一股街头图书馆热,与美国“鸟巢图书馆”不同的是,它们需要借书卡才能借阅,人们将之戏称为“图书ATM机”。

2011年美国回来的张伟在老家成都市武侯区的红牌楼路上,用木质墙板和铁皮做了中国第一个“鸟巢图书馆”。2011年底人民网对“鸟巢图书馆”作了首次报道。之后,《新民晚报》《青年参考》等报纸以及中国网、环球网等网站也作过零星介绍,然而关注度依然不温不火。

2014年1月无锡天一中学门口出现的“鸟巢图书馆”被媒体、甚至中央电视台报道以后,南通、青岛等城市也逐渐出现关于“鸟巢图书馆”的案例,“鸟巢图书馆”逐渐被人们所知晓。然而,设立“无锡1号鸟巢图书馆”的师素方也承认,“鸟巢图书馆”受到市民的支持与认可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同时她也担忧出现一窝蜂现象,开了好头却很难走得更远[3]。

首先,国民阅读热情有多高?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4],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上年增长0.38本,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首次超过其半数,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0.13本,超五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

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传统纸质媒介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相比而言,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时长呈增长趋势。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上网时长为50.78分钟,比2012年的46.77分钟增加了4.01分钟;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21.70分钟,比2012年的16.52分钟增加了5.18分钟;有41.9%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有74.2%的网民将“阅读新闻”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

其次,公民素养有多高?一个街头图书馆,24小时免费开放无人值守,让借书人自取自还,这种方式让很多市民产生质疑,并纷纷表示:“考验诚信的图书馆”,“很好的概念,交换的是诚信”,“书会不会被拿光”,“考验小伙伴们诚信的时候到了”,“不仅是交换书籍,更是交换一种诚信”[3]。更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之所以不能像纽约、柏林营造出人性化的体验和阅读氛围,是因为“我们缺的不是书,而是阅读的心境和基本的公民意识”。

第三,民间力量有多大?美国新奥尔良的志愿者曾用卡特里娜飓风救灾后剩下的物资建造10座“鸟巢图书馆”;独立乐队“福斯特人民”在洛杉矶的威尼斯区集合170多名志愿者建造街头“鸟巢图书馆”[2]。而我国的志愿者服务体系还不太成熟,目前存在的“鸟巢图书馆”仅仅是微薄的个人力量或小规模社团的公益性活动而已。

3 苏州公共信息亭建设

3.1 苏州公共信息亭简介

公共信息亭,也称城市信息亭、数字信息亭,是一种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集触摸屏技术、信息查询技术、多媒体技术于一体的公共信息自助服务终端[5]。通过这些设备,市民可以直接进行金融服务、公共费用交纳、便民信息查询等,是一种投放在城市中心地区的公众性服务设施。根据最初的功能定位设想,信息亭包括诸如信息查询、购票、缴费、保险、电子商务、信息发布、新闻、预约挂号、股市行情等十几种功能。

《江苏信息化年鉴(2005)》中明确记录,“中国苏州信息亭”是2005年苏州市政府实事项目,由苏州市发改委(信息办)主办,苏州市公共信息亭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实施。2004年5月,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有发改委、规划、市政、城管、公安等22个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信息亭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支持该项目的建设。

在以“政府为引导,企业运营建设”为原则前提下,项目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苏州市公共信息亭有限公司,由苏州市信息化投资、新世纪邮通(苏州邮政)、苏州工业园区新海宜电信、城市信息化建设四家公司共同出资2000万元组建[6]。项目主要合作方为中国光大银行苏州分行。

苏州公共信息亭项目是苏州市政府十大信息化重点项目之一,公共信息亭完美地实现了信息查询功能(如政务信息查询、公共信息查询、电子地图、自助炒股功能、LED屏信息发布系统)、缴费功能(如水、电、气、视、讯)、物流功能(如牛奶、桶装水、书刊、音像制品)等一体化运作,2005年年底,该项目被苏州市民评为“2005年十大民心工程”之一,社会反响非常好。

3.2 公共信息亭的成与败

公共信息亭设置于苏州商业繁华地区、交通密集路段、旅游景点、大型成熟居民社区、车站、高档写字楼等公共场所。在苏州市公共信息亭有限公司官网上可以查阅,全市公共信息亭范围覆盖沧浪区、金阊区、平江区、吴江区、吴中区、相城区、高新区、工业园区。目前已在苏州市区共布放亭点300多个(网站亭点位置分布图显示了228个具体亭点地址)。信息亭分布在人流相对密集的黄金地段,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然而2007年以后,全国多地不断有关于信息亭遭冷遇的新闻报道,苏州公共信息亭同样不能幸免,不是被冷落,就是走了样。它们有的成了报刊亭,有的成了小卖部(前两者至少仍保留部分物流功能),有的已经闲置,有的甚至成了职介公司[7]。根据笔者的咨询结果,截止到2014年10月,被承包出去的信息亭为80个左右,因城市轻轨建设而闲置的大约120个左右,被闲置的信息亭不但不能产生效益,还需投入大量维护费用。根据调查,市民对信息亭视而不见的原因主要有:(1)对信息亭了解程度不够;(2)管理不力,信息设备老化或损毁严重;(3)运营商信息整合能力不足,信息更新慢,功能待拓展,跟不上生活需求;(4)私人信息将更多地暴露在公共场合的风险加大;(5)新型信息设备的更新换代迅速等等。

2005年,电脑、智能手机还没有现在这么普及,信息亭的确是社区普及信息化及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环节[8]。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前,数字信息亭曾经有过一段风光的时光,它们一度成为市民的宠儿,其访问量曾一直维持在月均1000万次以上[9]。但“信息亭这个项目,因信息这一核心价值的枯竭,已变得面目不清了”[10]。如今,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自给自足的消费心理,倾向于更容易实现的消费模式,不受任何限制,却有更多的选择、沟通方式和接入灵活性,还能省掉不相干的商业流程。随着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设备的多元化发展,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甚至手不离机,完成大部分信息交易。公共信息亭从街头明星,到街头鸡肋,明星效应转瞬即逝。

4 借鉴“鸟巢图书馆”,实现公共信息亭功能转型

4.1 归属明确 公私分明

公共信息亭项目虽然是由政府引导的带有公益性质的项目,但是运营方式属于市场运作,并在财产归属上属于相关民营企业。纵使信息亭项目面临冷却状态,在后续问题的处理上,还有很多顾虑。今年年初,杭州市民政局就对已经报废且有碍观瞻的社区信息亭进行调查摸排,但在进行过程中,有一系列需要面临的棘手问题,如:能不能拆;如若授权,有无能力接手;拆除工作是否要招标;是否要审批;是否要统一核实拆除人员资质;是否需要电力、网络公司的全程陪同、配合;如若拆除,后续处理所得款项怎么入账、怎么支出;以前社区支付的电费要不要先行扣除[8]等等。

2011年,苏州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400号提案的丁玉萍委员在提案中建议,采用政府购买公益岗位与承包、包租相结合的形式,用好信息亭[11]。在整体城市规划中,公共信息亭是一项门面工程,它的成功与失败直接影响城市面貌。政府可以将部分闲置信息亭购回,只要信息亭没有完全损坏,都可以进行改造,没有必要再浪费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拆除。以公益性质回归信息的最初呈现方式,“鸟巢图书馆”便是很好的形式。

4.2 结合优势 发挥特长

明确归属权后,政府便可以借鉴成功案例进行设计与改造。

案例一:英国的电话亭与邮政信箱的颜色相一致,被称为“邮政红”,曾是英国的标志性形象,也是游客们争相留影的街头一景。随着移动通讯的发展,具有英国标致红色电话亭曾险些被电信公司拆除,反对呼声四起,在社区居民的努力下,英国数百个电话亭获得新生,被用来展示艺术、诗歌,甚至变身为“鸟巢图书馆”[12]。

案例二:纽约建筑联盟(Architectural League of New York)和笔会世界之声文学节(Pen World Voices Festival)这两个组织主办的、最终由选拔出的马塞洛·艾托特(Marcelo Ertorteguy)和萨拉·瓦伦特(Sara Valente)两位设计师设计的位于纽约曼哈顿的Nolita区“鸟巢图书馆”,由一个黄色的圆柱型塑料罐倒扣而成,用木头支架固定,书整齐有序地摆放在罐内。黄色圆柱型表面有多孔设计,行人可通过圆孔由外向内观察,也可以钻到里面,进行选书,一个“罐子”大概可以容纳两到三人。据设计师介绍,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避免书籍日晒雨淋,即使在下雨天时人们也能安心阅读[13]。

案例三:纽约市内目前共有近万部路边公用电话,使用率低且多已损坏。纽约市政府今年5月宣布,计划将市内的公用付费电话亭改建为能够提供免费无线网络信号的信息亭,以期提高宽带网络覆盖率,同时利用展示广告的方式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14]。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公共信息亭的建筑风格、物理空间等完全满足“鸟巢图书馆”的需求:(1)赋有城市特色,苏州公共信息亭的建筑风格与苏州整体“粉墙黛瓦”风格相一致;(2)能够遮风挡雨,公共信息亭的物理空间较为充裕,面积大约在4~6平方米左右;(3)与世界不脱节,公共信息亭必须全面覆盖wifi,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亭,既亲民又便民。

此外,可以借鉴欧美“鸟巢图书馆”的环保理念,在书亭顶部安装太阳能板,为亭内的LED灯提供24小时电力;也可以借鉴日本“每一百米设一家便利店”的理念,在信息亭内放置一些自动售货机,为人们提供食物便利,等等。

4.3 图书漂流 覆盖全城

《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2012)》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平均每44万人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平均每3201平方公里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15]。文化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共有县级以上独立建制的公共图书馆3076个,总藏量7.89亿册(件),我国公共图书馆资源奇缺,真正利用这些资源的人更少。全国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人数只有582万,仅占全国总人口的0.47%。而我国公共图书馆平均每册藏书的流通率仅为0.4次/年[16]。在提倡全民阅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浪潮中,公共图书馆(及分馆)由于地理位置固定且数量有限,并不能完全满足市民的需求。

2008年深圳街区率先推出了一种新型的图书馆服务系统称为“24小时自助图书馆”,2014年9月,苏城也建成了第一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面积约为六七十平方米,馆内电子触摸屏、自助借还书机、电脑、书架、桌椅一应俱全。两台电脑供读者查阅图书馆信息,一台大型智能触摸屏,可用于快速办理借阅证及查阅图书馆数据库,还有一小块阅览区[17]。如此齐全的设备投入以及后续硬件维护、数据管理等,相比功能单一的“鸟巢图书馆”,稍显复杂,对使用人群也无形中提出了要求。

此时,将公共信息亭改建而成的“鸟巢图书馆”便显示出独特优势,利用它们的有利位置以及数量优势可以弥补城市文化建设的某些不足。首先,不需要再投入大量经费用于硬件设施的运行及维护;其次,借阅方便,不需要办理借阅的一系列繁琐流程,任意一个公共信息亭都可以帮助他实现阅读的愿望;第三,弥补社区图书资源的不足,为社区居民日常活动提供精神食粮,真正做到全城范围的图书漂流。

5 结语

“鸟巢图书馆”在国外首先起源于个人力量,逐渐形成规模并发展为非营利性组织,根据国情、市情的不同,苏州市公共信息亭改造项目可以由政府主导,规划局、文化局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依托公共图书馆的力量,保证书籍基础配备;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全民阅读理念,由市民阅读行为、捐赠行为等带动书籍流通,进而形成阅读苏州、文化苏州的城市风貌。

[1] The History of Little Free Library[EB/OL].[2014-10-05].http://littlefreelibrary.org/ourhistory/.

[2]王萍.美国迷你图书馆发展进程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4(7):93-96.

[3]余清.无锡街头出现无人值守“鸟巢图书馆”[EB/OL].(2014-01-17)[2014-10-5].http://epaper.wxrb.com/ paper/wxrb/html/2014-01/17/content_366918.htm.

[4]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EB/OL].(2014-04-22)[2014-10-29].http://epaper. gmw.cn/gmrb/html/2014-04/22/nw.D110000gmrb_20 140422_4-01.htm.

[5] 城市信息亭[EB/OL].[2014-09-27].http://baike.baidu. com/view/2561353.htm?fr=aladdin.

[6] 苏州市公共信息亭有限公司[EB/OL].[2014-09-27]. http://www.szpis.com/index.asp.

[7]信息亭内怎么开了家职介公司?[EB/OL].(2011-11-02)[2014-09-27].http://news.2500sz.com/news/szxw/ 2011/11/2/1152641.shtml.

[8] 数百个造价不菲的社区信息亭 拆除还是再利用[EB/OL].(2014-07-16)[2014-09-27].http://www.focus.cn/news/sh-2014-07-16/5273405.html.

[9]新信息亭成“摆设”运营方称仍在测试[EB/OL].(2013-01-19)[2014-09-27].http://www.bjnews.com.cn/news/ 2013/01/19/245023.html.

[10] 李素娟.对北京信息亭近乎倒掉的一点意见[J].IT时代周刊,2005(6):15.

[11]苏州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400号提案[EB/OL].(2011-05-26)[2014-09-27].http://www.suzhou.gov. cn/asite/lh2011/zx-onepage1.asp?bh=400.

[12] 英国红色电话亭变身迷你图书馆 [EB/OL].(2010-04-28)[2014-10-05].http://www.chinadaily.com.cn/ language_tips/news/2010-04/28/content_9787202.htm.

[13]高敏仪,邓雅芳.路上的图书馆[J].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2013(14):89.

[14] 纽约公用电话亭将成wifi信息亭 [N].天天商报,2014-05-04(3).

[15]王珏.公共图书馆,难题还不少[N].人民日报,2013-07-25(19).

[16]中国图书出版量世界第一,国人阅读量严重偏低[EB/OL].(2013-09-24)[2014-10-16].http://www. chinadaily.com.cn/hqsj/shbt/2013-09-24/content_101 82206.html.

[17]顾秋萍.苏州首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昨开馆[EB/OL].(2014-09-16)[2014-10-22].http://jsnews.jschina. com.cn/system/2014/09/16/021866990.shtml.

过言之 苏州科技学院图书馆馆员。江苏苏州,21500。

Learning from Little Free Libraries to Discuss the Function Transformation of Suzhou Public Information Kiosks

Guo Yanzhi

Because of unique appearance and the exchange idea of"take a book,return a book",little free libraries do raise a new upsurge.So this paper suggests to learn from the successful idea,let Suzhou public information kiosks be fitted into an overall city planning,and change their original function location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ading and build mini libraries. This change will bring the whole city into“Reading Suzhou,Cultural Suzhou”.

Little Free Library.Public information kiosks.Suzhou.

G258.89

2015-02-27 编校:刘 明)

猜你喜欢
公共信息鸟巢苏州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长江航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发展思路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鸟巢
公共信息标志系统建设对旅游的影响
重回鸟巢
鸟巢大作战
舟山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与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城市公共信息标识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