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赤子心

2015-11-18 06:19花下
数码影像时代 2015年10期

花下

几日前晚归,驱车经过长安街,午夜的天安门,金水桥两侧的华表映照在两侧高耸的路灯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驶过建国门桥下看到悬挂的横幅写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匆匆一瞥而过的十五个字立刻就记住了,联想起我们成长路上与国家共同经历的悲恸和荣耀,一路走来不正是因为人民坚定了爱国的信仰,才伴随我们的国家在被列强欺凌割裂,在饱受战争疮痍之后,重新乞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吗?

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以一个大国和强国公民的姿态,不卑不亢地抬起头,说出:“我是中国人。”

通过胜利日大阅兵活动,本刊编辑部有幸与八 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摄影指导任鹏老师结识,通过了解得知,他已经连续参与过四次阅兵式,并在今年担任八一电影制片厂为阅兵式制作的纪录影片《胜利大词兵》的总摄影师。与此同时,任鹏老师的身影还经常出现在重大突发灾害事件、新司事件、国防、科研、演习等的现场。如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他的身影都第一时间出现存现场,并用镜头记录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从士兵到导演

充满鲜花的世界到底在哪里如果它真的存在那么我一定会去我想在那里最高的由峰矗立不在乎它是不是悬崖峭壁

与任导见第一面,他穿着一身笔挺的军装,肩章上两杠四星表明他已是大校军衔。任导的父亲任旭东就是我们从小熟知、被亿万观众津津乐道的战争教育影片《地道战》的导演,受家传的耳濡目染,他1976年参军,在东北六十四军做通信兵,后调至北京军区测绘大队做绘图员,随后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开始从事电影工作。从摄影助理做起,装胶片、擦机器、扛三脚架,一直到副摄影、摄影师、摄影指导。岁月如梭,如今已三十九年过去了,参与拍摄了数不清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军事教育片、保密片等影片。

入行初期,任鹏接触更多的并不是纪录片,而是具有时代鲜明特征的军事教学片,包含了武器使用、战术教学、军事教育、防化知识等。国家重大的科研、演习和需要保存影像档案资料,都是以胶片为介质记录下来的,不过当时任鹏参与拍摄的这些影像档案大多是国家涉密资料,大众并不能看到。

随着改革开放的兴起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文艺市场变革,慢慢地作为军队新闻工作者,承担拍摄国家重大活动如香港、澳门回归、历届阅兵式、抗洪、非典、地震等等,才慢慢地公开到公众视野中。

任导热情,并且健谈,采访前带我们参观八一电影制片厂厂史馆,耐心讲解每一样拍摄道具背后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地道战场景还原景观,各种有文物价值的枪械及模型坦克车、飞机等缩小版道具,1984年建同35周年阅兵八一厂拍摄使用的红旗轿车,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模型。采访时我们随身带了台小摄像机记录采访全程,他还帮助设计机位角度并布置光源,却忽然恍然大悟道:“哟,瞧我这职业病”大家不禁都为这名“可爱”的军人莞尔一笑。

任导有一份极为丰富的个人艺术简历,自打从事摄影师这项职业以来,除了本职工作的纪录片和新司摄影外,还在他的履历上看到了各种斑斓的参与项目,从体育赛事转播到体育专题节目拍摄,从综艺节目现场摄像到MV拍摄,从纪录片到故事片,从电视剧到电影,跨度之人几乎无所不能无所不在,从影三十多年间参与的大小项目几百个,似乎是个精力永远不会耗尽的人。

他解释到,年轻时候为了积攒阅历,想把整个行业的各种类别都接触到,于是参与拍摄了大量体育项目,球类赛事的快速转换节奏也对日后于拍摄实效性极强的时政纪实片有着重大帮助。在现场,扛着胶片机的任鹏总是会先于所有摄影记者、摄像师到达事件发生地,拍到最佳角度的画面。在重大政治事件现场,所有事务都是时刻发生、进展的,往往只有次机会记录下宝贵的影像画面,这需要摄像师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同时具备优秀的政治嗅觉,三者缺一不可,而这些素质任导早已在之前的各种项目经历中被锻炼了出来。

在参与过众多影视项目后,仟鹏开始从摄影师转型成为一名导演,如今,他的身份更多的是导演和摄影指导的剧组“双重大脑”,具有大量军事题材拍摄经验的他能游刃有余地驾驭拍摄中的各种细节,譬如各类武器军械道具是否符合故事背景史实,炸点的安放及爆破效果呈现预估,作为摄影师对各种拍摄设备的临场调度能力和熟练度,作为导演对战争题材故事的解构能力,都使他成为各影视制作部门拍摄军事题材的首选导演,同时,多年来身为高素质、有文化的军人养成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好习惯又使他能充分给予剧组各部门成员尊重和宽容,不强加、不强求、不强迫,和 位以理服人的导演共事,总能让人感到舒服。

任鹏导演的作品有《从将军到土兵》《陈赓晋南大捷》《秀水河子歼灭战》这样的军事题材,也有像《江南爱情故事》这样娓娓道来的爱情电影,仟导说“我愿意涉足各种类型的题材,不光是军事类,还有言情片、都市片。”让我们感受到一位追梦赤子的温情。

命令至上,铁汉柔情

目前跑迎着冷眼和嘲笑

生命的广阔不历经磨难怎能感到

命运它无法让我们跪求饶

就算鲜血洒满了怀抱

“服从命令”,就是军人的天职,金山银山也难换 身戎装。无论身在何处,只要部队声召唤,再远再急任鹏也要赶回去,他说“铁 般的纪律铸就了军人的品格,军旅牛涯培养的自律、责任感和纪律感,这些品质也会带入到一作当中,遇到困难不退缩,努力完成任务。”也正是军队赋予他已经融进血液里的责任感,铸就了颗铮铮朗朗的钢铁之心。

2003年,SARS非典型肺炎在中国大面积爆发,看着新闻里每天增长的感染、死亡人数,人们顿感恐惧。这时,身为军人的任鹏站出来,他带领了几支拍摄队伍深入抗击非典的第线,与留守存医院奋斗的医生和护±共同工作、生活,在武警总医院、海军、空军总医院、地坛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为接受过非典病人医院进行拍摄、记录下了极为宝贵的影像资料,谱写出一曲生命的赞歌。

任导回忆道,存疫情最严重的 段日子里,整个医院空荡的走廊一个人都没有,两边过道满是消毒水喷洒后留下的白色药渍。有时只能听见急促的脚步声和病人大口猛烈的呼吸声,干燥刺眼的阳光下,连最细微的灰尘都会成为致病的因子。那时的阳光虽然炽烈但却冰冷,铺洒存空寂的医院走廊里,已经医治无效过世的病人被送出病房,房间里所有非金属的家具被统 收集焚烧,为了防止二次传染,铁制家具被遍又遍消毒后拉钢厂焚化,不能回家的医生和护士穿着多层的防护服在各个病房间奔跑,每天换下的废弃口罩堆得像山样高,他们恪守着身为医者的准则,即使自己被感染患病,也要拖着日益沉重衰颓的身躯照看并救治病人,他们中的很多人,就真的“战死沙场”,病故在抗击非典第一线。

任鹏有时候会带着胶片摄像机跟踪拍摄病人的病情,他说即使全身套着防护服,头戴面罩,依然不能让自己感受到安全,进驻医院时为了便携他只带了几只定焦镜头,为了拍摄病人的近景,就必须要把摄影机离到病人很近的位置。那些感染了非典已到晚期的病人,肺部已经被病毒菌蛀蚀得像破烂的棉絮一样干疮百孔,即使用最大力气也喘不上气,很多病人都是因为窒息而亡。随着喘息,各种体液、呕吐物从嘴里喷出来,打在任鹏的机器上和面罩上,非典在早期有着惊人的致死率。顶着随时会被感染的生命危险,身为 名军人,仟鹏步都没有退缩,持稳手中胶片摄影机,在几个月里没日没夜的拍摄,记录下宝贵的影像。后来,八一电影制片厂将任鹏等人拍摄到的影像素材,编成将中国人民抗击非典的故事片《惊心动魄》,纪实纪录片影片《我们万众心》,搬上大荧幕,反映了全国军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抗击非典疫情为背景,书写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壮丽诗篇,表现了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伟大民族精神,获得了2004年华表奖评委会奖。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04秒,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地震后第一时间,任鹏就带领八电影制片厂的摄制组开始打包、准备拍摄设备、胶片和应急物资,并于12日午夜在西郊机场乘坐军用飞机抵达四川绵阳,经过与前线救援人员的了解,得知北川县城的灾情最为严重,在确定能够通车后,任鹏立刻请示上级调派车辆拉着设备、和人员奔赴北川, 路卜他们推开拦路的巨石,清理被掩埋的道路先于新华社、中央广播电台等所有媒体提前天抵达北川地震现场,拍摄到了第 手灾害发生后的场面。

任导回忆说,他在北川陆续进出拍摄了五次,约十二天里,即使身为 名军人也无法控制住情绪,面对灾害感受到人的渺小无力。十多天里,他每天都是流着擦也擦不掉,止也止不住的泪水扛着电影机拍摄的,每天高强度的工作到夜深,入夜后强迫自己休息也久久不能入眠,闭上眼睛都是那些残垣断壁和不断被抬出的死者和伤员,然后泪水再一次决堤。

北川镇宽广的街道被震得支离破碎,仅余一条车道供往来抢险救援车辆通行。道路两旁躺卧着伤员停放着成排的死尸,仅仅是走过都能感受到生命逝去的沉痛。据任鹏讲:整整一个月时间别人不可在他面前提问汶川一事,心痛的泪水像决堤洪水,无法止住。

有一次在汶川拍摄时,任鹏听到通讯员说前方中学,他赶忙走发现,这哪里是废墟捷径?踩上去的每一脚都是踩在尸体上,残肢和断瓦混在一起,人们已经冰冷的难以辨认的面容半露在泥土中,家人抱在一起相拥死去,父母护住孩子的身体,钢筋就这么穿过了他们的身躯,一家三口被倒塌的房屋埋葬。

就连我听到这些细节,写下这一笔时都不禁热泪盈眶。身处当场的人儿,再是铁骨铮铮的汉子,怎能叫人不悲伤? 任鹏放下摄影机,对着废墟敬了个笔挺军礼,洒落一地的泪水,绕路而行。

我能想象得到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在面对彼时难以想象的场景时的感受,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而满目疮痍和废墟就让他不忍目睹。但是不可以,必须要拍下来,必须要拍下来,必须要拍下来!告诉后人,我们的国家就是经历了这样悲痛惨烈的灾难,依然坚强、坚定、坚韧地挺立着。

任导告诉我们,到后来,他会有意避开那些过于悲切的画面,着力于拍摄反映正面能量的场景,在他镜头的跟踪下,一批又一批伤员被从废墟里抢救出来,被送外医院治疗,他们克服了生理和心理里上的双重磨难,从灾难的阴影中走出来,痊愈出院,回到故乡,并在废墟旧址上重建家园。庄任鹏的拍摄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根据汶川地震中真人真事的纪录片《为了生命》获得了2008年意大利国际军事电影节“最具有衬会影响力”一等奖,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中国军队倾其所有,全力抢救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的真实故事,朴实的影片风格,悲壮的史实场面,感人的真情流露,感动了评委,也感动了国内外每位观众。

与历史并肩

三十九年的从影生涯,任导经常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见证他们的诞生。1984年建国35周年阅兵式上,他第次作为摄影助理站在天安门城楼下,见证了三起三落的邓小平总书记存改革开放后第一次检阅军队,见证了高举着“小平你好”条幅的首都大学生山呼海啸地走过长安街,迎接新时代。

1997年6月任鹏进驻香港,用胶片拍摄了大量英军撤离前和香港回归前人们的生活状态,并在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用纪录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驻港部队进驻香港的影像,为影片《香港明天更好》及《请祖国放心》《军旗耀香江》提供了珍贵的第手影像资料。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有史以来特大洪水,他用摄影机记录下军民众志成城,奋起抗洪, 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影片《挥师三江》,在中华儿女用钢铁般的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铸就的身躯下,在一段段惊心动魄又感人至深的画面中,谱写了曲气吞山河的抗洪壮歌,并荣获19届金鸡奖优秀纪录片特别奖。

1999年,建国五十周年的阅兵式上,已经是业务骨干的仟鹏作为摄影,再次站在天安门下,在被誉为“世纪大阅兵”的盛大仪式上,拍摄下我国最高精尖端的战车、装备、导弹缓缓沿长安街驶过,见证了十万只气球升上天空,见证了首都万名少年儿童奔过金水矫,跑向天安门城楼的欢腾景象。

同年,澳门回归,仍然在现场,仍然是这台摄影机,仍然是同样的心情,离开太久的故十,掳去肉体却不能掳走灵魂的大地,那j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终于在那 天高呼声,澳门。同一时期,任鹏用胶片跟踪纪录下我国神州飞船 号至五号科研、发射,第一时间拍摄到杨利伟从太空返回地球的全部过程。

2009年,任鹏第三次参加国庆阅兵,承载着富强民主、繁荣复兴的中国军队,以恢宏、磅礴之势,再度震惊世界。参加六十年国庆阅兵庆典影片《盛世大阅兵》及《祖国请柃阅》,存两部影片中担任总摄影师。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重头越。时间来到2015年9月3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仟鹏作为反映阅兵风貌的纪录片《胜利大阅兵》的总摄影师。我问他总摄影师的工作职责是什么,他回答:“这次弼兵共申请了45个机位,其中20台机位设置在天安门的核心区域,使用了ARRI ALFXA摄影机和索尼PMW-F55电影摄影机,力求达到4K标准。在核心区域外部的队列方阵,为了确保机位能够灵活移动,采用了索尼PXW-FS7摄影机,同样能够达到4K水准,机身重量义足够轻。同叫,为了合理安排每个机位拍摄的画面,我需要为全部45名摄影师写出拍摄分镜头,为每一人配置助理和机械员,根据每位摄影师的能力合理安排他们能够胜任的工作。而这其中有很多摄影师已经是成名已久的大导演和摄影指导了,其中不乏很多老同事甚至已经退休了,为了这次阅兵我们八一厂特地将这些老同志返聘回来参与拍摄,他们二话没说就接受组织召唤,所有参与进来的摄影师都表示坚决服从安排,这个时候大家不分身份、地位高低,都是八厂的摄影师。”

任导表示,随着技术进步,今年阅兵拍摄也用到了很多新技术,譬如360度无障碍‘飞鹰摄影机,它比传统的‘飞猫摄影机还要灵活高端,飞猫摄影机只能在同一轴线上做来回运动拍摄,而‘飞鹰是由四条牵引绳连接,摄影机可以存3600的全角度自由移动拍摄,并且由缆绳系统允许机位下沉拍摄。这样 套最高端的影视拍摄设备,研发厂商存听说要用来拍摄阅兵式后,几乎是无偿地借给八厂使用。同时,他们还在武一19直升机上,红旗跟拍车上使运用了F-16轴陀螺仪稳定器、大型机械摇臂等设备,保证了这次阅兵拍摄能有全新的视角。

作为一名军人出身的摄影师,任导特别能够了解从什么样的角度,多长的焦段,何种景别才能把部队的气势、行进、司的V字型线条、队列的纵横整齐程度、每个方阵的庄严肃穆感拍摄出来。几十年来技术在变,拍摄手法在变,不变的是几十年来不断锤炼出来的,军人骨肉里的对力与美的极致追求。

采访结束时我问任导,最近的计划是什么。他说,3D电影版的《地道战》已经在筹备中了,这部被重新改编、搬上银幕的大电影,一来是为了满足已经92岁高老龄的老父亲的心愿,二来是任导觉得,这么好的题材和内容,应当用新技术、新影像更好地表现出来,让更多年轻人看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诚挚地表达了对这部电影期待之情,也祝愿任导这颗几十年不变的追梦赤子心永远年轻。向铁骨铮铮的军人致敬,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武运昌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