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常见腹泻性传染病的综合防制措施

2015-11-18 02:44李佳暖袁万哲孙继国
今日畜牧兽医 2015年12期
关键词:胃肠炎轮状病毒细菌性

左 奕,李佳暖,张 姗,袁万哲,孙继国

(1.河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河北保定071001;2.河北省兽医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保定071001)

随着我国集约化养猪的发展,规模猪场越建越多,规模猪场母猪基数大,产仔多,各种病情时有发生。仔猪腹泻病己成为困扰我国养殖户的一大难题,在各地猪场引起的危害日益明显。尽管对该病的研究在防制、营养、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因其病因复杂,给预防、治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轻度腹泻会导致仔猪营养不良及生长受阻,严重腹泻则导致仔猪脱水、成为僵猪、甚至死亡,因此,调査了解仔猪腹泻病的发生,明确其流行的特点和规律,对有效防控该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因主要有病毒性、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等三大原因,临床上以细菌性和病毒性腹泻最常见,危害最重。下面主要介绍仔猪常见的几种病毒性和细菌性腹泻病的鉴别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1 几种常见的仔猪腹泻病

1.1 病毒性腹泻

1.1.1 流行性腹泻病毒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以呕吐、腹泻和食欲下降为基本特征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猪均易感,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感染发病率达100%,成年母猪为15%~90%。具有明显季节性,在寒冷季节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世界的养猪产业。

1.1.2 轮状病毒

仔猪轮状病毒性腹泻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轮状病毒可感染多种幼龄动物(包括仔猪、犊、羔、驹、犬及家禽在内) 。该病多发生于晚秋、冬季和早春。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发病猪多是8 周龄以下的仔猪,日龄越小的仔猪,发病率越高,发病率一般为50%~80%,病死率一般为10%以内。

1.1.3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消化道传染病。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致两周龄内仔猪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猪对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最为易感。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传染迅速,常呈地方性流行。

1.2 细菌性腹泻

1.2.1 仔猪黄白痢

仔猪黄痢又叫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以排出黄色稀粪和急性死亡为特征。仔猪黄痢一般在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由于该季节气温高、湿度大,影响仔猪的食欲,降低了机体的抗病力,同时气温高有利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仔猪白痢又叫迟发性大肠杆菌病,是10~30日龄以内的仔猪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临诊上以下痢、排出灰白色粥状粪便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严冬、炎热及阴雨连绵季节发生较多。

1.2.2 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也称猪沙门菌病,是由沙门菌引起的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急性者为败血症,慢性者为坏死性肠炎,常发生于6月龄以下仔猪,特别是2~4月龄仔猪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雨潮湿、寒冷、季节交替时发生率高。

1.2.3 仔猪红痢

仔猪红痢是c 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引起。主要发生于1 周龄以内的仔猪,以1~3日龄新生仔猪多见,偶尔发生2~4 周龄以下的仔猪。0~3日龄发病率71.1%,4~7日龄为10.5%,第2 周为13.2%,第3 周为5.3%。死亡率一般在20%~70%。发病有一定的规律性,发病仔猪由于肠黏膜炎和坏死以排出红色稀粪便为特征,病程短,死亡率高。

1.2.4 增生性肠炎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细胞内劳森菌引起的猪接触性传染病,以6~16 周龄生长肥育猪易感,发病率为5%~30%,多数猪呈阴性感染。虽然增生性肠炎死亡率不高,但严重影响病猪生长,延长上市时间,因而是一种具有主要经济意义的世界性疾病。

2 防制措施

防制仔猪腹泻,主要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如改善饲养、加强管理、血清制剂或疫苗的免疫预防、口服补液盐等。并针对导致仔猪腹泻的具体病因,采取不同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2.1 病毒性腹泻的防制

对病毒性腹泻,主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疫苗预防加以防制。

2.1.1 加强饲养管理

由于病毒性腹泻病的发生发展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因此,保持猪舍及用具清洁卫生,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注意仔猪的防寒保暖,把握好仔猪初乳关,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抵抗力,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一旦发病,发病猪应立即隔离到清洁、干燥和温暖的猪舍中,加强护理,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染物,防止病原的传播。

2.1.2 疫苗防制

猪轮状病毒病主要通过给母猪免疫注射提高初乳免疫的途径进行预防,疫苗接种用猪轮状病毒油佐剂灭活苗或猪轮状病毒弱毒双价苗对母猪或仔猪进行预防注射。油佐剂苗于怀孕母猪临产前30 天肌内注射2 毫升;仔猪于7日龄和21日龄各注射1 次,注射部位在后海穴(尾根和肛门之间凹窝处),每次每头注射0.5 毫升。弱毒苗于临产前5 周和2 周分别肌内注射1次,每次每头l 毫升。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的防治要点是仔猪初生前6 小时应给予足够的初乳。在母猪产前20 天应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TGE-PED)二联灭活苗,后海穴注射预防TGE 和PED 有良好效果。弱毒苗存在散毒的危险,应严格控制,在未发病猪场不免。

2.1.3 药物防制

由于病毒性腹泻尚无特效治疗药,对于患病仔猪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如投服收敛止泻剂,口服补液盐,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抗菌药物等防止继发细菌性感染,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5%~10%)和碳酸氢钠(3%~10%)治疗脱水和酸中毒,供给大量清洁饮水和易消化饲料,加强护理,一般都可收到良好效果。

近年来,对于中草药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有研究证明有些中草药配方在抗仔猪腹泻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可用党参、白术、茯苓各50 克,煨木香、藿香、炮姜、炙甘草各30克,取汁加入白糖200 克拌少量饲料喂服。也可选用地榆炭、肉桂、煅龙骨、神曲、煎煮饮或灌服,一日二次疗效极佳。

2.2 细菌性腹泻的防制

主要从饲养卫生管理、疫苗预防和药物防治三方面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2.2.1 饲养卫生管理

在饲养管理方面,坚持自繁自养原则,严格控制引种,抓好母猪产前产后和仔猪的饲养管理和护理,新生仔猪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和及早哺喂初乳,保护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消除各种诱发病因。

2.2.2 疫苗预防

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在产前14~21 天注射当地(场)相同血清型菌株疫苗,4 毫升/头,发病严重的猪场,仔猪生后1~2 天注射本地(场)相同血清型菌株疫苗2 毫克/头,14~20 天注射2 毫升/头,保护率可以达到93%。沙门氏菌的防制在30~40日龄用当地(场)相同血清型菌株疫苗首免,70日龄进行二免。仔猪红痢对种母猪在产前14 天和28 天各免疫1 次,每次5~10 毫升。

2.2.3 药物防制

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可使用长效土霉素、头孢噻夫、长效蒽诺沙星等进行三针保健。可通过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治疗,如:复方新霉素、阿米卡星、乳酸诺氟沙星等与硫酸阿托品配伍,口服3~5 天能有效防治细菌性腹泻,在仔猪黄痢发病严重的猪场可在仔猪出生后预防性投药一周。沙门氏菌的防治可选用复方新霉素制剂、强力霉素、利高霉素、硫酸安普霉素等配合诺氟沙星扮料和饮水治疗。猪痢疾的防治可使用痢菌净,治疗剂量为2.5 毫克/千克体重,混于饲料中,每个疗程7 天,喂2 个疗程,疗程间停药3天。再喂3 个预防量疗程,预防剂量为100 毫克/千克饲料。猪增生性肠炎的治疗可使用妙立素150 克+替米考星1 千克/吨饲料,全群饲喂,同时对于采食量下降或腹泻明显的病猪肌肉注射泰欣100(1 毫升/20 千克体重),连续3 天,每天1 次。

抗细菌性腹泻的治疗配合一些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燥湿止痢的中药治疗效果更好。可用白头翁2 克、黄连1 克、黄柏2 克、秦皮1 克、丹皮1 克,水煎分两次口服,连用三天,同时给母猪口服中药,方剂为白头翁20 克、黄连10 克、黄柏20 克、黄岑20 克、金银花20 克、乌梅20克、神曲10 克、山楂10 克、甘草5 克,研磨分2次喂母猪,早晚各一次,联用2~3 天。

3 展望

仔猪腹泻在养猪业危害中居首位,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导致饲料报酬率较低、仔猪成活率下降、生长缓慢、生长发育停滞(即所谓的僵猪),甚至死亡。近年来在我国各省均有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由于仔猪的腹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防治仔猪腹泻,主要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仔猪腹泻的发生、发展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保持猪舍及用具清洁卫生,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一旦发生仔猪腹泻应立即隔离和治疗,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染物,防止病原的传播,注意仔猪的防寒保暖,把握好仔猪初乳关,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抵抗力等良好的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是防治仔猪腹泻的基础。针对性疫苗和敏感药物的选用是防治仔猪腹泻的技术关键。

猜你喜欢
胃肠炎轮状病毒细菌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犊牛轮状病毒腹泻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