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的“后极简主义”特征

2015-11-19 07:08徐娟燕
艺术评论 2015年8期
关键词:主义产品设计

徐娟燕

产品设计的“后极简主义”特征

徐娟燕

一、极简主义与后极简主义

作为当代艺术思潮的极简主义观念,诞生在20 世纪60 年代,它是在早期的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艺术门类,至20 世纪80 年代随着波普设计的退潮,极简主义成为一种新兴的设计潮流。

极简主义设计不是简单或简陋的设计,而是去除一切不必要的装饰和技巧,以呈现出对象最接近本质的纯粹和精华[1]。在品味和思想上获得一种类似禅宗般的简约和宁静。这种极简主义风格在约翰·伯森设计的捷克Nový Dvr修道院中得到体现

无印良品是是一个融合东方哲学思想的当代极简主义的代表,无印良品奉行的设计哲学是 “这样就够”的理念,拿掉标签,去除一切不必要的加工和颜色,简单包装,只剩下材料和功能本身[2](图2)。由于其对资源和环保概念的践行,甚至被称为绿色极简主义。

20世纪90年代末,“纯极简主义”发展到极度鼎盛时期。但当重复的直线、矩形

和圆充斥在人类生活周围的时候,人类喜新厌旧的劣根性开始显现,如同现代主义需要后现代来接力,极繁之后渴望极简一样。进入21世纪,盛极一时的纯极简主义开始裂变并寻求一个新的方向。那些纯粹几何、单一、机械化,脱离不了工业化时代的冷漠特征,人们开始渴望复杂、微妙、暧昧、和更富有情感的东西,“后极简主义”开始频频被提及。

二、后极简主义的成因

1.极简主义观念仍然深入人心

进入21世纪,信息量、数据量爆炸的趋势愈演愈烈,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因设计而产生的视觉形态,这些平面的、三维的、静止的、动态的视觉形态竭尽所能想要博取人们视觉的亲睐。都市人群被迫置身于铺天盖地的商业设计之中,难免产生视觉的疲惫感,再加上快节奏工作与生活的压力,以及无法逃脱的现实状态,个人内心对极致简约的生活方式仍然充满了向往。因此,只要社会物质持续丰裕,极简主义观念就有长期存在的空间。

2.喜新厌旧的自然属性

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韦伯定律”告诉人们:当我们要想获得一定的愉悦感和新鲜感的时候,就必须改变周围的事物,从而给我们的神经和大脑带来不同于以往强度的刺激。二十多年的盛行之后,极简主义设计中那些简单的极其单纯的线条和几何形态、即使是那些所谓提炼出来的最本质的尺度、比例和精神气质,也已经不能再带给人们新鲜的刺激。“变”是这个世界永恒的主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极简主义自身也在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逐步酝酿着变革的方向。

3.个性化需求时代的到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并且这五种需求依次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递进。现代都市中的大多数人,他们在生理、安全、社交和尊重方面大都获得了基本的满足,而渴望获得自我实现。人的个性化需求是自我实现的一种表现形式,人们通过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来不断体现出自我的社会价值,展现自我的风采,最终达到实现自我的目的。各种礼品定制、旅游定制、汽车定制、服装定制……..表明个性化需求时代已经到来。

极简通常意味着雷同、单调。剔除对个别设计师、个别品牌作品的狂热追捧因素,个性化需求时代的人们将无法忍受与他人雷同。极简主义设计需要“多样性”的补充,来丰富其内涵。

三、后极简主义的设计特征

后极简主义主张“在极简主义中增加一些什么”。意大利著名设计师Lino Codato在为博洛尼家居设计的“七间宅”里,试图在极简主义中加入七种风格来阐述“后极简主义”。在简单的平直线条中,揉进了适当的曲线,在绝对的黑与白中加入缤纷色彩,取得既是简洁的,又是感性的效果,在室内设计领域掀起了对后极简主义的大讨论。

而在产品设计领域,苹果产品已然不再是“纯极简主义”的典型代表。“后极简主义”以苹果为绝对领袖,透出微妙的呼吸。一些简洁却温暖、气质高雅、富有情感的产品形态正在酝酿着历史舞台上一场华丽的演出。

“后现代主义”对是“现代主义”的反叛,而“后极简主义”则是对“极简主义”的继承和发扬。“极简”仍然是后极简主义的核心理念,但它是在迎合了社会发展和人类情感需求变化基础上的“极简”。与极简主义时代的产品设计相比较,后极简主义产品出现了如下一些设计特征。

1.个性温暖的曲面形态

高级曲线和高级曲面的出现是随着计算机三维建模技术的发展而得以实现的。工业设计造型软件从Rhino到Alias,工程建模软件从Solid Work到UG,各种复杂有机曲面可以进行虚拟实现并与制造加工无缝对接,为产品的外观曲面带来更多的可能性。这些曲面形态比极简主义形态多了些灵性和温暖,却仍然纯粹和简洁,符合后极简主义的特征(图3)。

2.对质感与肌理的不懈追求

质感与肌理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材质本身的温度感觉与触觉,二是利用特殊的加工工艺人为创造的肌理效果(图4),如通过对塑料模具模腔的处理,形成高光、哑光和各种花纹的塑料表面效果,再如对金属材料进行拉丝、电镀、打磨等表面加工形成各种色彩和肌理效果。质感和肌理的变化,并不会破坏产品外观的简洁性,却能在细节之中提升产品的品味和档次,可以视为后极简主义表达的独特手法。

3.技术投身于艺术

为了追求产品的外观艺术效果和产品使用时的艺术性互动,不惜投入重金进行技术研发,甚至不计成本将产品的设计美学做到极致,这一点在苹果产品中有目共睹。也正是由于技术放下身段,为艺术服务,从而使得产品的视觉形态更加简洁美好,产品更加简单易用。高科技的普遍应用以及产品的技术美感,是后极简主义产品区别于极简主义的重要特征。

4.纯色的多样化

单一的配色可以带来视觉上的简洁性。极简主义提倡黑白灰的素色,回归最原始的纯净。后极简主义仍然沿袭产品配色的简洁性,但对于具体色彩的选用,已不再具有局限性。从纯白色的手机面板和充电器组件,到风靡一时的土豪金,苹果对色彩质量的不断研究和创新,表明了后极简主义在极简的框架内追求多样化的设计态度。

5.画龙点睛式的设计点缀

如果说极简主义追求设计的“无意识”、“零添加”,那么后极简主义则强调“存在感”和“轻点缀”。后极简主义产品的整体造型不再拘泥于几何造型,而是用细致入微的个性曲面来强调存在感。同时,避免复杂的产品表面的分色与分型,而是将按键、显示灯或者产品商标这些必要形态,用艺术化的方式点缀在简洁的产品表面,一方面增强这些功能形态的辨识度,另一方面弥补形态本身的空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6.巧妙而无痕的结构设计

对于一些结构型产品而言,结构外露也许可以节约综合制造成本,但同时会增加产品的视觉复杂度。后极简主义力求将结构设计以巧妙的方式隐藏,只是在组装或折叠过程中才会发现那些不易察觉的设计巧思,令用户获得出乎意料的惊喜。一些组合式、折叠式和模块化的产品,瞬时从无形变成有形。极简的产品形式中,蕴藏着无穷的可变性,透射出后极简主义的智慧之光。

7.奢华的极简

后极简主义并不强调“返朴归真”,回归到几近素食的状态。后极简主义的“极简”更多地体现在视觉的精简和产品使用上的简化,同时提供给用户的是高品质的尊贵感以及人性化、个性化的用户体验。这样的极简形式和体验,实则需要高超的技术和高水准的设计予以支撑,产品开发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提供的设计服务是几近奢华的。因此,“后极简主义”是一种奢华的极简,是以高品质享受为设计宗旨的一种设计态度。

注释:

[1]谢云峰, 刘苏, 黄奕佳.从深泽直人设计探讨极简主义本质[J].艺术百家.2009(7):62.

[2]姚莉.平面设计中的后极简主义[J].美术学刊.2013(7):84.

徐娟燕: 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主义产品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新经典主义
近光灯主义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有种设计叫而专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