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结合”背景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管理和人才培养研究

2015-11-19 08:56何春刚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体教结合人才培养管理

何春刚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0-000-01

摘 要 针对高校运动队群体的特殊性以及培养高水平高校运动队和人才的目标,本文从高校运动队的管理和人才培养规律出发,从文化教学方面、训练方面、日常生活方面等三个方面探究了培养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主要内容,为高校管理运动队以及培养高水平运动队人才提供一定的借鉴基础。

关键词 高校运动队 管理 人才培养 体教结合

一、“体教结合”

“体教结合”从微观方面是针对运动员而言的,是指体育训练与文化课程相结合,两者都很重要,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两方面保证,文化素质越高,运动员运动生涯中就越容易发挥自己的潜能,生涯成就也会越高。从宏观方面是针对管理部门而言的,是指体育与教育相关部门为了体育事业更好、更全面地发展,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体育人才而全面密切地合作,充分整合利用两方面的资源,发挥各自的长处[1,2]。“体教结合”在新时代下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目前,很多高校在“体教结合”的背景下,开设了体育专业或体育学院,招收了很多具有较高水平的体育学生,并培养了大批的高水平运动员,并且在很多大型体育比赛中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目前对高校运动队的管理比较随意,没有系统的管理方法,而随着目前对体育运动的重视越来越高,如何管理具有较好基础的高校体育运动队而培养高水平的运动队,使高校运动员既具有高的专业技能,又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促进体育人才的不断进步,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则是目前高校的体教结合的难点。

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和人才培养的规律和内容

高校运动队的成员既是在校大学生,同时又是运动队员。作为在校学生,他们需要完成课堂任务,学习理论文化知识,修满学分顺利毕业;但作为运动员又要加强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积极参加一些赛事,这两者之间有时会有冲突,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将是高校对运动队管理的重点所在[3]。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除了学校的相关政策及领导的影响之外,教练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教练员能将一个团队的才华发挥到极致,同时也是队员之间的润滑剂。

(一)高校运动队管理主要遵循的规律[4]

1.平等。从大的方面而言,运动队员也是学生,也要完成日常的文化课程,严格遵守高校的管理条例,日常行为要规范。从小的方面而言,运动成员可能来自五湖四海,个人习惯和做事风格有所不同,对每一位运动成员要一视同仁。

2.因材施教。每位运动成员都有自己的专项,在全面发展的同时,积极搭建发挥他们专长的平台,鼓励他们的个性化发展,这样更有利于运动成员的运动生涯。

3.灵活性。运动成员既要完成学业,同时又要训练和参赛,两方面都做好还是有难度的,甚至有时候这两者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时候学校的政策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因为重要赛事而缺考的学生允许比赛完后重考。

(二)高校运动队的管理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

1.文化教育管理。高校运动员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其在文化教育方面的特殊性,运动员文化底子普遍较薄弱,训练时间长,文化教育时间短,对文化知识学习兴趣不高等,均使高校运动员文化教育难上加难,因此,要针对高校运动员的特点进行文化课,要循循善诱,给予运动员学生耐心和细心,对于因特殊原因而造成的缺课或缺考等情况,要给与充分的理解和补偿机会。做到让运动员学生在文化课程中获得在运动时的激情和成就感,主动学习文化知识,让运动员不仅具备强硬的运动专业技术,同时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做到相互补充,德才兼备。

2.运动训练管理。日常训练以及比赛是高效运动员的主要目标。高校运动员在经历了中学中基本的体育技能后,在高校中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接受专业的体育技能培训。而专业技能培训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对运动员的毅力要求高,教师在训练时要注意循序渐进,注意保持运动员的积极性,肯定运动员学生的进步。同时,要注意不同运动员的优势,并将优势培养成亮点,做到教有所专。

3.日常生活管理。高校运动队是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与纯文化学员在心理上、生理上都有很大差距,因此,在日常的管理中,要注意运动员学生的特点,尽量做到对运动员平等对待,做到与纯文化学员一视同仁,使运动员学生感受到公平、公正,这对其以后参加比赛保持良好的心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运动员对身体素质较高,因此,在运动员日常生活管理中,更要严格要求,做到生活规律、营养合理,防止不良生活习惯的出现。

三、结论与建议

体教结合反应了运动训练与文化课程相结合的思想,运动成员要和普通在校大学生一样,扎实学习文化知识,但同时也要落实好运动训练和赛事,调整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争取更加全面地发展。重视团队的管理工作,教学和体育相关部门要密切合作,整合两方面的资源,培养高素质的运动人才。要深切领悟体教结合的精髓,从文化教育管理、运动训练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出发建立起高质量的团队管理模式和评价系统,为打造高水平团队搭建平台。

参考文献:

[1] 王宇,王建民.江苏省“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与人才培养的研究——以河海大学高水平运动队为例[J].体育科技.2014.35(3):60-62.

[2] 方奇,刘云朝,周建社,李先雄.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体教结合”的新视野[J].体育科技.2008.20(2):35-37.

[3] 樊小兵,马青山.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组织和管理[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1(2):58-59.

[4] 虞重干.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体教结合[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5):19-22.

猜你喜欢
体教结合人才培养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体教结合“一条龙式服务”模式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发展校园足球现存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