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的保证

2015-11-19 20:07陈金龙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和谐关系教育活动

陈金龙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0-000-01

摘 要 本文试图从如何处理师生间关系和改善师生间关系入手,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完成教学、教育任务。

关键词 教师学生矛盾 教育活动 和谐关系

一、前言

教师怎样对待自己所教的学生?怎样处理自己与学生的关系?这是教师活动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最主要的关系。如果处理得当,教师和学生就会相互信任,和睦相处,友好合作,教师才会真正起到主导作用,学生也会起到主体作用,整个教育过程就会顺利地进行,教育效果也必将是理想的。反之,学生和教师不合作,甚至产生敌对情绪,教师威信难以维持,学生学得被动,整个教育过程较为沉闷。这将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本文试图从师生之间矛盾的产生,以及如何协调师生间的矛盾等几方面加以论述。

二、师生之间矛盾形成

教师和学生由于年龄、受到的教育、社会经历等不同,往往产生不同的认知方式、个性特点、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处地位不同,履行的职能也不同。老师往往想让自己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较多的知识,这一点可以说跟学生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可由于学生年龄偏小,无法理解自己的利益是什么,常常错误地把整天玩耍、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看成是自己的最高利益,而把学习看成是教师、家长等外界人物强加给自己的一种负担,因此师生间就产生了矛盾。

(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些矛盾。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往往以应试教育为主,衡量教育效果的手段也是以分数为主要标准,因而在学校中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教师往往为了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认为这样才能体现教师本人的水平、工作的认真,因而违反了教育过程的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滥发“升学指导”、“升学复习资料”等,搞“题海战术”,使“模拟考试”频频进行,学生负担加重,师生关系紧张。

(三)师生之间由于个性差异而形成的矛盾。每个学生和教师的认知方式、情感、意志、需要、兴趣、动机、气质、能力、性格等各不相同,再加上师生间在时间、空间上都不可能常在一起,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学生也不了解老师的做法,于是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

(四)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产生师生间的矛盾。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来传授的是“师道尊严”、讲的是“天、地、君、亲、师”。因此,或多或少地给师生关系蒙上了阴影。教师往往感到自己“权威至上”,在教育过程中不肯放下“管理者”和“教育者”的架子,因而常常会选择一些不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教育方法,如训斥、挖苦,甚至体罚学生。而学生也往往不敢跟老师亲近,导致师生间的隔阂。

当然,师生间可能还存在着其他矛盾,如个人的情绪、身体健康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产生,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在于教师。如教师能开展素质教育,爱生如子,放下架子,尊重学生。那么师生间的矛盾就可以消失了。

三、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中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思想毕竟比较单纯,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因此在处理师生间矛盾上,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如老师能把握师生关系的尺度,师生间的隔阂就会减少或消失。所以教师应努力做到以几个方面:

(一)树立人文主义教育观,坚持走素质教育的道路,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教育也从使学生“学会”到学生“会学”方面发展,从单纯对学生授“道”到全面发展学生的“技能”。这样学生的厌学情绪就会减少,使学生乐于学习,视学校为自己吸取知识的天堂,而不是去受苦的地狱。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师生间的隔阂也将不存在了。

(二)建立亦师亦友的新颖的师生关系,热爱自己的学生,视学生为自己的朋友。经常跟学生交换自己的看法,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尽可能多的和学生呆在一起,平时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认为你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愿意和你做朋友,有事愿意来找你商量。这必将有利于消除师生间的隔核。老师不仅是传道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使教师的教育工作如同有活水源头,常做常新。师生间的关系也会得到融洽。

(三)经常表扬与鼓励学生。老师的表扬或批评往往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学生的内心起着重要的作用,也许直接左右着师生的感情。因此,学生在各方面稍有进步时,就要及时地、公开地给予表扬,让他感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树立一种成功的心理定势,使他感觉到老师在关心着他,从而融洽师生关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出现缺点、错误的时候,应给予适当的暗示或进行个别交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缺点或错误,自觉地或在老师的督促下加以改正,切忌在公开场合加以训斥,这样会影响师生情感,难以使学生喜欢教师,更不利师生间的关系的改善。

(四)建立师生间平等的人格关系。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倡“当仁不让于师”,作为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师生的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就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回音一样,教师对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学生便在心灵深处回应:“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所谓尊人者,人尊之,也是这个道理。师生间平等的人格关系的建立必将推动着师生关系的发展,彻底消除师生间的隔阂。

四、结束语

当然,在教育过程中师生间还存在其他许许多多不同的矛盾,而处理矛盾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探讨、研究、解决师生间的矛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够帮助改善师生间关系,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他们乐于学习,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发展,起着良性的循环;这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他们爱学、乐学。它是当今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猜你喜欢
和谐关系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主体性的研究
浅谈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建构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谈能力探索
浅议图书馆馆员与读者关系
小学班主任管理中与学生构建和谐关系的方式研究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企业基层单位两学一做中领导的作用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取向
法律视角下民办高校师生和谐关系建设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