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四川省游泳运动员早期专项化训练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2015-11-19 11:47葛凡新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10期

葛凡新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0-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各地市业余游泳体校的教练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四川省各地市业余游泳体校青少年运动员是否存在过度早期专项化训练。可以给予四川省各地市业余游泳体校教练员一些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 游泳运动员 早期专项化 少儿运动员

游泳运动是奥运会比赛中的金牌“大户”,提高游泳运动水平除实施科学训练外,很重要的是要有一支源源不断的后备大军,少年儿童应是大军的主体。如何解决少年儿童运动早期科学化训练问题,提高成才率,是泳坛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四川省游泳运动员早期专项化训练的调查与分析。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四川省内各地市业余游泳体校教练员发放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少儿运动员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是否超过游泳各年龄阶段的训练要求,并且给予建议。

(1)问卷设计。通过整理和分析大量有关于研究早期专项化训练的有关文献资料,其中有很多关于过度早期专项化成功的原因,问卷严格遵守设计原则初步制定调查问卷后,教师给出的建议进一步完善了问卷的内容。

(2)问卷的发放与收回。针对四川省内各地市业余体校(秦皇岛、唐山、保定、石家庄)发放28份问卷,回收27份问卷,回收率96 %其中有效问卷26份,有效问卷率为96 %。见表1。

2.数据统计法。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出四川省内各地市业余游泳体校教练员安排的训练周总量和马格利索在《游的更快》中指出标准周总量进行对比。

3.文献资料法。查阅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和登录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全文数据查阅关于早期专项化有关的文献资料。

4.专家访谈法。就四川省少年儿童是否存在过度早期专项化的问题,对秦皇岛市业余体校校长虚心请教,按照马格利索定律中的运动量与实际四川省各地市业余游泳体校教练员安排的运动量进行具体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每周训练总量

我国运动员训练特点是:数量大、强度高,突出以阻力为主的力量训练,每次训练都几乎达到“生理极限”,但训练手段与内容略显单调,在四川省各地市业余游泳体校教练的训练计划中是否也是如此,在所有参与问卷的教练员中每周的平均总量见表2。

(二)无氧训练重视强度的要求

通过调查近年的主要游泳比赛中优秀运动员的赛后即刻血乳酸水平,对照其训练中采用主要手段后的血乳酸水平,试图对比分析训练强度与比赛强度的差距,以强调有效训练强度的意义。调查问卷结果如表3。

有66%的教练员安排的无氧训练重视强度过低,强度不能达到与比赛强度相符合,26%的教练员安排的无氧训练重视强度非常接近与比赛强度,属于有效无氧训练强度。8%的教练员不清楚重视无氧训练。

三、小结

外界因素影响教练员必须完成训练任务,如取得省比赛的名次,就必须加大运动量加大强度复合促使少儿运动员长成绩很快,但到青年、成年后运动成绩却很难再进一步提高。建议不能把早期专项化简单地理解为在儿少时期就只进行一个项目的大强度、大负荷的训练,儿童少年由于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未发育完全,因此,早期专项化训练应根据儿童少年时期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特点以及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规律,在不同的时期,选择最有效的训练手段,发展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如果在敏感期,盲目地进行早期专项化训练,强调单一素质的提高,错过了素质的敏感发展期,再进行其它方面的素质训练,提高会非常缓慢。训练安排不当就容易引起各种各样的损伤。

参考文献:

[1] 孔祥宁,岳新坡.关于“早期专项化”理论基础的探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04.30.

[2] 武泉华.浅谈儿童少年的早期训练和早期专项化训练[J].山西科技.2005.05.25.

[3] 陶于.我国运动训练亟待重新认识的早期训练理论问题[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05.25.

[4] 唐桂萍.影響我国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成才率的主要原因及对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7.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