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如何从消费出发?2015全国纺织服装标准与质量管理论坛聚焦高品质追求

2015-11-21 08:20董笑妍
纺织服装周刊 2015年44期
关键词:面料纺织服装

本刊记者_董笑妍

质量管理如何从消费出发?2015全国纺织服装标准与质量管理论坛聚焦高品质追求

本刊记者_董笑妍

部分获奖企业。

“2015年全国纺织行业质量管理示范单位”获奖企业名单(服装品牌)

“2015年全国纺织行业质量管理示范单位”获奖企业名单(面料企业)

11月19日,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标准与检测专业委员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联合主办的“2015全国纺织服装标准与质量管理论坛”在上海召开。现场还进行了“全国纺织行业智联管理示范单位”颁奖,共有18家面料企业和5家服装品牌获奖。随后,11月20日的专家答疑环节更是针对在座企业家的痛点问题一一进行细致解答,赢得了场内阵阵掌声,这一环节也是与会者最为期待的一项内容。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广伟,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杨金纯,上海市工商局消保处处长刘广琴,以及纺织、服装、质检等领域的嘉宾出席本次论坛。论坛上,嘉宾们用最新的数据以及最真实的案例,详细解读了中国纺织服装业对于品质的更高追求,和对中国未来智能化、全产业链化生产需求的切身感受和应对策略。

数据下的质量反思

“双11”购物狂欢节刚刚过去,惊人的成交量背后有着需要纺织服装业内人士深思的问题。“以低价打折作为主要卖点引起的抢购热潮背后,是中国纺织服装业的产能过剩。从低成本加工到打折促销并不是纺织服装业的积极运作模式,如何真正适应‘互联网+’,看清中国制造在互联网时代应有的发展模式,是如今纺织服装企业发展的重点。”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广伟说,打折促销无法激发纺织服装企业的创新驱动力,专注于品质制造才是行业的真正出路。

“从今年1~9月中国服装产业出口内销数据中可以看出,出口呈现负增长趋势,成本优势持续下降,而内销成为中国服装产业的重要支撑。但1~9月,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出现增速放缓,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652.06亿元,同比增长5.73%,增幅较2014年同期减少3.28个百分点。”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杨金纯分析说,这表明市场需求疲软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提升。虽然整体增长放缓,但企业感受差异较大,服装产业的两极分化逐渐明显,大批量小规模低成本加工的服装企业道路艰难,但部分拥有自主品牌的大型服装企业正在逐渐引导国内市场潮流,归根到底还是产品品质的问题。全国各检测机构和服装企业的品质追求、严格自检,都在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的正轨,大浪淘沙,服装企业需要严把自己的品质关卡才能在新一轮的洗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上海市工商局消保处处长刘广琴发布的上海市历年服装质量抽查数据可以看出,服装抽样合格率从2013年的68.5%逐渐提高为2015年的84.4%,服装企业品控成效显著。而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纤维含量不符实、标识标注不规范、色牢度不合格和pH值不达标等方面,这是未来纺织服装企业自控的主要方向,也是本次论坛讨论的主要问题。

通过国家质检标准不是最终目的

众多服装企业以通过国家质量标准检测为品控的最终环节和最终目的,殊不知,产品最终还是要交到消费者手里,只有保证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没有质量问题,才是最终达标。广州尚岑服饰有限公司面料总工程师张明星为在座听众分享了一个案例,证明即使通过各项国家标准,产品依旧会发生不可预知的质量问题,只有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品质预控和风险管理方案,才能真正以品质打开市场。

“去年,我们开发了一款红色格纹连身裙,投入市场10000件,仅一个星期就售出70%,但当时正赶上广州一场大暴雨,随后接连收到了几起顾客投诉,反映裙子存在色牢度不达标的问题,裙角出现了洗不去的晕色水纹。”张明星说,“当时我们拿着这款服装再次进行干磨、湿磨检测,发现都达到了国家一等品检测要求,于是详细了解了顾客当时服装出现问题的前因后果。发现,大雨后她的裙角被打湿,当时她并没有洗,而是直接将服装悬挂晾晒,干后就出现了水纹。这个问题为我们的品控流程敲响了警钟。”建立从衡量何为品质风险,抓住品质预控点,到检测方法的设定,到生产标准的确定继而货品跟进,再到追踪消费者得到质量反馈,完善品质预控点,才是服装企业自控的一个良性循环。

随后,劲霸男装(上海)有限公司实验室经理伍中平分享了自己通过多年实验完善国家质量监测办法的经历。2013年,劲霸男装在上海成立了夹克研发试验中心,针对夹克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测试。随后发生了裤类产品因起毛起球产生大量退货事件,劲霸男装从专卖店紧急召回52条裤子进行测验,发现用国家规定的圆轨迹D法进行测试绝大多数都达到3级,属合格产品。本着为顾客负责、以品质立企的原则,伍中平对圆轨迹D法本身产生了怀疑。他开始用同一条裤子测试两台圆轨迹D法测试仪,发现每次测试结果都不尽相同,最终得出该法无法把控面料起毛起球性的结论,通过大量实验确定改型马丁代尔方法与标准羊毛磨料摩擦2000次的测试方法,并将这一研究成果分享给大家。

当众多服装企业还在为没有通过国家检测或者被抽查不合格而烦恼时,部分品牌已经将自己的品质自控进一步完善,将消费者的使用反馈作为产品质量把控的最终端,正是因为投入这样大量的精力财力的自我把控,才能最终成就新消费时代下的中国服装品牌。

从低成本加工到打折促销并不是纺织服装业的积极运作模式,如何真正适应“互联网+”,看清中国制造在互联网时代应有的发展模式,是如今纺织服装企业发展的重点,专注于品质制造才是行业的真正出路。将消费者的使用反馈作为产品质量把控的最终端,在自我把控上投入大量的精力财力,才能最终成就新消费时代下的中国服装品牌。

对于顾客服务的再度完善

产品的标识如今还存在着如纤维含量标注有误、功能性介绍不规范等问题,但有一点经常被服装企业和检测机构所忽视,就是水洗标的洗涤方法标注有误。

上海兰贝尔衣物救治中心是对干洗后出现问题的服装进行挽回式处理的专业机构。“我们最常遇到的情况就是,当干洗店按照服装水洗标上标注的洗涤方式,对服装进行清洗后出现各种诸如纤维断裂、衣料皱缩、面料硬化、串色染色等问题。”上海兰贝尔衣物救治中心总经理王雪峰说。

王雪峰首先对服装洗涤标识和洗涤办法进行讲解,随后提出了近几年服装洗涤标注与产品性状不符的多个例子,呼吁服装品牌商从产品设计开始就将洗涤方法考虑进去,从而实现对消费者的高度负责。

“如今流行拼接设计,很多设计师在选料时并没有把洗涤方法考虑进去,如将深色皮革面料和浅色棉面料拼接,就很容易发生染色问题;或者在需要干洗的服装中使用不耐溶剂的粘合衬、橡皮筋、高弹氨纶等。”王雪峰说,这类“不能洗”的服装往往价值也较高,一旦出现此类问题将严重影响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部分本土服装业还没有将品控贯彻到服装设计生产的方方面面,而在新消费时代,消费者的需求被逐渐放大,只有全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建立完善的品牌信誉。

与此同时,互联网正在将产业链上下游的每个环节和消费者紧密联系。伏广伟综合自己近年来的所见所感,为在座观众畅想了互联网时代下的纺织服装消费。“未来,快捷畅通的沟通将使定制需求普及化。也许,一款服装的面料将由消费者自己选择;设计师也可将自己的设计稿公布在网络平台供消费者挑选,这就会出现服装制作云平台,在消费者选定面料和设计后由线上服务机构联系最便捷的面料生产商、服装制作商完成后续工艺,那时的质量检测也将呈现云平台化。这种畅想的实现也许还需要很多年,但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时代将为整个供应链带来全新变化。”

浙江万姿布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广明也在论坛上提出了“直通消费者的面料品质管理”的观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除了面对销售业绩增长的压力,我们也需积极应对不断增加的客诉,与客户一起沟通面料标准。在实际的客诉处理中也有着关于面料标准解读的不少争议,这不仅仅是面料商和品牌商之间的矛盾,我们应该认识到面料品质管理的真谛是直通消费者的需求。”建立一套贯穿始终的质量控制反应流程,拥有一本有据可循的客诉案例处理手册,是每个纺织服装企业未来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关链接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25届标准与检测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举办

11月18日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25届标准与检测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在上海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纺织服装检测机构的领导、专家和企业委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伏广伟连任主任委员,张玉莲、张德良、吴雄英、张海煊、马咏梅、刘凤荣和杨萍当选为副主任委员,王玲当选为秘书长。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25届标准与检测专业委员会共有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7名,委员71名。相对于上一届委员会组成,副主任委员增加1名,委员增加了4名。其秘书处设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委员来自企业、科研机构、检测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专业兼纤维、纺织品和服装、印染及后整理等各领域。

本次换届大会上,主任委员伏广伟对上一届委员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上一届的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各位副主任委员及部分委员对各自工作的领域和经历进行了分享,通过互动,委员们增进了了解并对下一届的工作进行了积极讨论。新一届委员会就行业质量管理、标准与检测方面的工作做出新的部署,努力为纺织服装企业和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行业各部门之间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强大的专家阵容将带领新一届委员会承担起行业责任,为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保驾护航。(董笑妍)

猜你喜欢
面料纺织服装
澳洋纺织
让人心碎的服装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服装